圖/文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劉躍兵

  通訊員 嚴潔 唐建衡

  東安縣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紅軍村,坐落在羣山之中。村裏有一座無名紅軍烈士墓。85年前,一名紅軍戰士犧牲後長眠於此。

  3月27日,57歲的謝紅軍特地下山買了祭奠用品,準備祭掃紅軍烈士墓。

  從爺爺謝忠芝開始,謝臣明、謝紅軍祖孫三代,一直守護着這座紅軍墓。長達80多年的守護,因爲對紅軍的敬仰,也因爲一個承諾。

  1934年初冬的一天午後,村口的小路上,來了一羣腳穿草鞋、身穿灰色土布軍裝、頭戴灰軍帽的軍人。謝臣明當年10歲,那天正跟隨父親謝忠芝在村口種地。他們當時並不知道這羣人的身份,後來才知道是紅軍隊伍。

  一名戰士傷病很重,住在謝忠芝家養病。五天後,就在紅軍部隊將要出發時,這名紅軍戰士傷重去世。部隊首長找到謝忠芝,請他安葬這名戰士,守好紅軍墓。謝忠芝答應下來。他將這名紅軍戰士埋葬在家對面的山上,從那以後每逢過年、清明節都去祭奠、掃墓。

  “爺爺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紅軍戰士,一直心懷愧疚。”謝紅軍說。離世前,爺爺再三交代父親謝臣明,一定要守護好紅軍墓。

  謝臣明一直履行着父親的承諾,經常到墳地除草、護土。他還給大兒子取名紅軍,小兒子取名滿軍。

  謝紅軍從小便跟着父親謝臣明上山爲無名紅軍墓掃墓。1995年,父親去世後,他便獨自承擔了掃墓、守墓的重任。除了祭掃,他還爲前來祭拜紅軍墓、學習紅軍精神的人們義務講解紅軍事蹟。

  紅軍村離最近的公路也還有近1.5公里山路。因交通不便,上世紀90年代開始,周邊的20多戶村民陸續搬遷下山或進城。因爲守護紅軍墓,從2000年以來,謝紅軍一直獨自居住、生活在山上。

  2018年11月,謝紅軍獲評誠實守信類“湖南好人”,今年1月又入選“中國好人榜”。

  16歲那年,因一次意外,謝紅軍失去了雙手手掌。他憑着堅強的意志,學會了生活自理和生產勞動。他至今沒有結婚,上世紀90年代收養了兩名女童,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以及低保、殘疾人補助和生態補償等收入,將她們撫養大。目前,大女兒在外務工,小女兒已經成家。

  讓謝紅軍欣慰的是,兩個女兒都表示,願意接過長輩們的“接力棒”,繼續守護好紅軍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