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

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

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20世紀50年代開始,

林語堂的名聲徹底臭了。

但他一起工作的朋友,

著名華僑領袖陳六使公開罵他:「出賣萬千僑眾,甘為遺臭萬年的民族罪人。」

學生們指責他:「貪財小人、善於心計,將貪腐風氣帶進校園。」

美國華文聯合日報還專門寫了個大字報,

說他「丟盡知識界的臉」。

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

林語堂躲了起來。

他躲起來也沒幹啥正事兒,

就數數錢罷了。

可惜這錢是越數越少了。

他破產了。

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即《中國人》)中寫道:「所有的中國人在成功時都是儒家,失敗時則是道家」。

巧不巧,

林語堂正是近代新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當然,

以他的名望地位,

要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實在不大公允。

翻一翻他的履歷: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

哈佛大學文學碩士,

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

新加坡南洋大學第一位校長,

當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

寫出過《京華煙雲》,

編纂過《漢英詞典》,

更兩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獎 官方記錄

民國時代,

林語堂與老舍並稱「幽默大師」,

中文裡「幽默」這詞兒就是林語堂根據英文「humor」音譯的。

論個人成就,

林語堂的實績還是非常拿得出手的。

可惜人們評判大師時,

總喜歡拿人晚節不保做文章。

林語堂的晚節不保,

肇端於世界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南洋大學。

可究其根本,

還是要怪他好好的書不教,

非要搞發明創造!

02

林語堂雖是個文科博士,

卻長了顆理工腦,

從小受西方教育,

熱衷科學發明。

小學學到了虹吸管原理,

就想著改良院子里井水的吸水管設備,

讓花園可以自動澆水,

當然,

小孩子想像力豐富動手能力卻不行,

最後失敗了。

十幾歲時,

他乘船去廈門,

對船上的蒸汽機著了迷,

想要發明一種活塞引擎,

可惜後來才知道,

這玩意兒兩百年前就被人發明了。

長大後,

林語堂雖然讀了文科,

卻一直對物理很感興趣。

當他完成學業、回國在清華大學任教後,

表面上教文學,

背地裡卻各種機器和機械產生了興趣。

作為一個寫文章寫出了一點名頭的大作家大文豪,

林語堂身上沒有文人特有的清高,

反而是賺錢的一把好手。

他靠稿費過生活,

一心想提高自己的寫作速度,

畢竟多產多得嘛。

和傳統文人用筆杆子寫文章不同,

多年的海外經歷讓他習慣了用打字機輸出文字,

可當時的外國進口的老式打字機是英文的,

沒法打中文,

林語堂腦子轉得滴溜快,

打字機卻跟不上他的靈感速度,

真是太影響賺錢了!

本著提高生產效率的初心,

他決定自行發明一台靈活方便的中文打字機!

作為一名語言學家,

林語堂琢磨著:

中文和英文構造大不同,

英文一共才26個字母,

中文要怎麼弄?

難不成每個漢字都做一個按鍵?

一查資料,

原來1915年,

就有個中國留學生髮明了這樣的打字機,

差不多長這樣:

(這是模型,用的人估計都要鬥雞眼)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漢字千千萬,

壓根兒不夠用,

全排上去,

要用哪個字找都找不到,

這項發明雖然取得了專利,

但基本上是個廢物。

林語堂絞盡腦汁想了很多年,

終於想出了「上下形檢字法」,

就是用左邊偏旁的最高筆形及右邊最低筆形為原則,

放棄筆順,

只看幾何學的高低。

他的設想是這樣的:

用這個鍵盤的六十四鍵,

代替了龐大的萬鍵字模,

可以說是一大創新了。

1947年,這台打字機終於被製造出來,

被命名為「明快中文打字機」,

每分鐘可以打50個字,

效率大大提高。

林語堂在發布會上高昂著頭顱,

說:「這是我送給中國人的禮物。」

從有一點點不成熟的小想法,

到機器最終擺在了面前,

林語堂花了差不多30年的時間,

漢字編碼也成為他閑暇時刻最愛鑽研的事情,

為此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

成功以後,

就是申請專利、大規模投產,

林語堂一遍又一遍撫摸這台打字機,

臉上笑開了花。

蕭伯納、宋慶齡、蔡元培、林語堂、魯迅等合影

03

但生活總是喜歡在這個時候給人來一記迎頭痛擊。

由於他不是專門學理工的,

設計可以在紙上畫,

機械方面卻要專業人員幫忙,

當時是一位義大利工程師幫他完成機械設計的。

在紐約申請專利時,

那個工程師翻臉了,

說打字機是他一個人的發明。

折騰了半天,兩個人終於協商成功,

同時作為第一發明人申請了專利,

並興緻勃發地準備大規模投產。

然而,

這項發明對於中國人來說,

實在有點太超前了,

而且打字機的造價過於昂貴,

一般報社也根本買不起。

林語堂投了大量的錢,

卻壓根兒推廣不開這台機器,

賠得血本無歸。

這個時候,

義大利工程師倒不急著搶專利了,

直接跑路,

反正投資的錢都是林語堂出的。

作為一個知名教育家、翻譯家、作家,

林語堂是很能掙錢的,

可這麼些年,

他掙的錢都投入到發明創造中了。

除了中文打字機,

他還發明了可以自動填充牙膏的「自來牙刷」,

幫助發橋牌的「自動發牌機」等等等等沒什麼卵用的東西,

一生積蓄全打了水漂。

這不禁讓人想起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

他原本是個大文豪,

靠稿費掙了一座莊園,

但晚年沉迷於發明電動打字機,

投進了所有的錢,

債台高築成了破落戶。

林語堂比馬克吐溫稍微好一點,

他破產以後,

關了美國的雜誌社,

應邀來到新加坡,

擔任了剛剛建立的南洋大學的校長。

按理說,

校長的工資挺高的,

雖然破產,

但生活還是可以衣食無憂的。

可林語堂不甘心呀,

他始終沒有放棄發明夢,

只想拿校長的工資和特權去填補打字機那個深窟窿,

拆東牆補西牆,

牆是要倒的。

1954年,

在他上任校長僅半年之後,

南洋大學發生了著名的「林語堂事件」,

至今仍然是新加坡上層社會茶餘飯後的談資。

報紙上這樣罵林語堂:「南洋大學這場不幸的風波是林語堂一手搞出來的,丟盡知識界的臉。」

04

50年代的新加坡馬來西亞,

聚集了大量早年因戰爭流亡南洋的華人僑民,

因為美蘇冷戰的關係,

他們沒有辦法回到祖國懷抱。

他們害怕子孫會忘記中國傳統,

脫離中國文化,

集資建立了南洋大學,

專門教授華人子女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林語堂因為一本《中國人》散文集享譽華人世界,

受邀成為南洋大學校長。

就任之後,

林語堂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錢,

張口就是兩千萬叻元,

用於學校建設和運營。

第二件事,

是他不允許學校里出現政治、黨派傾向,

有國、共關係的學生和教員都被開除。

學校董事會的陳六使是一個商人,

既不懂教育也不懂政治,

對林語堂的要求全盤答應。

新官上任三把火,

林語堂乾的第三件事卻惹了眾怒,

他任用大批親屬,

讓女婿黎明做了行政秘書,

女兒林太乙做了校長室秘書,

侄兒林國榮做了會計長。

這引起了董事會的憤怒:林語堂是要將南洋大學變成林氏私塾嗎?

最關鍵的是,

林語堂還要求學校給教員漲工資,

開出的工資單世界第一高,

他自己的工資則比哈佛、耶魯校長加起來還高。

董事會不同意,

林語堂就要求這筆錢從那2000萬的教育基金里出,

引起社會憤怒。

這種不滿裹挾著林語堂對兩千萬資金的不合理利用,

雙方矛盾越來越大,

到最後都拍桌子大罵、直至對簿公堂。

陳六使要求林語堂辭職滾蛋,

林語堂卻列了個賬單,

零零碎碎開出30萬5千2百零3星幣的工資+補償,

把任職半年來的茶米油鹽都算上了。

校內華人基金會不肯出錢,

陳六使沒辦法,

自掏腰包把這尊大佛請走了。

因為這件事,

林語堂在新加坡的名聲臭了。

由於缺錢,

他的中文打字機事業也徹底失敗了。

林語堂雖然半輩子都在專註發明創造事業,

自詡是理工腦,

但其實他還是充滿著文人的自由主義情緒和浪漫主義思想。

文人眼中的「阿堵物」,

是他實現理想的必需品,

而他也從來不掩飾自己需要掙錢這一念頭,

旁人對任人唯親這樁事兒避之不及,

他倒光明正大地開起後門,

遭人批判,

還覺得是別人太蠢。

他一次又一次對這些耗費周章卻收效甚微的新奇發明投入巨款,

帶著革命主義的樂觀與不切實際。

別人罵他丟了讀書人的臉,

他說:「總是看別人眼色行事會淪為庸俗,為了彰顯個性而特立獨行也好不到哪去。」

即使到最後賠了錢壞了名聲,

他也用幽默的筆觸寫:「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