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喀秋莎這個詞在俄羅斯人民的耳朵裏那是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一首動聽歌曲的名字,也是他們明星武器的名字。在二戰中,它的名號令德國軍隊聞風喪膽。就是到了抗美援朝,也是大放異彩。

蘇軍手中的利器,納粹德軍的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喀秋莎火箭炮是世界上研發的第一款自行火箭炮,首先它開創了多軌發射模式的先河,其次,它採用了8條“工”字型發射軌道,又一次大大提高了發射效率,可以同時將166枚132mm口徑的火箭彈發射出去。因此一個喀秋莎炮兵團可以和一個整建制德國炮兵師媲美。

蘇軍手中的利器,納粹德軍的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喀秋莎的首秀是德軍正在清點奧爾沙戰役繳獲的戰利品時。被它的打擊的“神形俱滅”,德軍實在無法想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武器可以在數十秒內將這麼多彈藥傾瀉在戰場上。直到莫斯科保衛戰中,他們繳獲到了一臺喀秋莎火箭炮才真正解開了它的神祕面紗。在當時,不僅德國人對它一知半解,就連蘇聯紅軍對喀秋莎火箭炮也知之甚少。剛剛裝備時它並沒有名字,僅有一個字母“K”作爲代號,因爲蘇聯士兵對它十分喜愛,就賦予了當時的流行愛國歌曲,喀秋莎。

蘇軍手中的利器,納粹德軍的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喀秋莎火箭炮源於蘇聯,光大於中國。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擁有制空權,且喀秋莎使用時煙霧大易暴露,常常成爲被攻擊的目標。志願軍結合實際戰況和這種武器的性能,將火炮融入游擊戰術,充分發揮了它機動快、火力猛的優點。對美軍形成巨大火力壓迫,有效掩護了步兵作戰。因爲火箭炮運載車的號碼是 84,路上遇到84號車都會讓路禮遇。喀秋莎還得了個“驕嬌”的稱號,驕是戰績驕人,嬌是易於暴露每次發射過後要迅速轉移。它經常在反擊戰中大顯身手,兩輪打擊過來,軍事工事基本上已經清理結束。如果還有第二梯隊敵軍集結也能有效殲滅。

蘇軍手中的利器,納粹德軍的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