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顯示器還是隻是支持hdmi或者dvi介面,dp真的不如hdmi實用?mac想擴展顯示器只能買轉接器了嗎


DP是針對PC發展的介面,設計當初是替代DVI的。電腦的顯示介面進化路線本應是:……→VGA→DVI→DP

HDMI是AV設備的介面,是索尼松下東芝日立飛利浦這一堆眾所皆知的AV設備製造商定製的規格,前任介面是色差分量。進化路線是:……→AV→S端子→色差分量(D端子)→HDMI

如果不是因為HDMI本質上就是DVI,現在PC跟AV應該還是各玩兒各的。最多一部分娛樂向的PC顯示器會搭載HDMI介面,並高調宣傳可以接駁遊戲機(參見DELL U2410等帶色差分量的PC顯示器),不會像現在這樣低端顯示器都有HDMI的。

HDMI雖然是AV領域的規格,但由於在技術上繼承自DVI,與DVI的高度兼容性(初期的HDMI理解成小型化的DVI都不過分,都是TMDS信號且針腳直接對應,且在DVI停止發展後,新版本的HDMI依然有著對早期DVI的兼容性),且大眾的主流應用還是娛樂,使得PC有足夠的理由導入HDMI介面。既可以滿足碟機、機頂盒、遊戲機等家庭娛樂設備的連接,又可以通過簡單的針腳轉接完全替代DVI,一個HDMI即可以滿足AV與PC兩個本來獨立發展的視頻連接領域,所以本來是AV領域的HDMI,逐漸滲入到PC領域。

新的電視為了與新的AV設備連接,一定得有HDMI介面;然而DP雖然有著更高的性能(更早支持4K@60Hz、10bit色深等),但對於PC,大量的設備不需要最新的顯示性能,所以即使僅在PC領域,升級至DP也不是剛需。再加上HDMI已經滲入,除非面向專業圖形設計的顯示器,不然即使沒有DP,也照樣用得很好。對於既要接電腦還想接遊戲機的用戶來說,如果DP與HDMI二選一,顯然HDMI更好。

因此,HDMI的普及率遠遠高於DP。


dp的應用規模跟HDMI比差N個數量級,成本差異具體我不清楚,但一定有,簡化成本的1080P顯示器用HDMI輸入挺好的啊,話說用得起mac會買不起帶DP的顯示器?


我是來罵一罵三星帶來的displayport用戶體驗的。

4年時間我們已經更換了2部筆記本電腦,2臺臺式機,但三星的超爛的U28D590D顯示器一直在桌上,期間,這4臺電腦,兩部手機,iPad mini4以相應的to HDMI/ to DP介面連接過這臺顯示器。換成HDMI連接完全沒有下面的問題。

不知道為何到2018年還存在這種bug:

DisplayPort連接顯示器和一片帶有4Pin輔助供電的顯卡,在電腦睡眠後,有很大概率顯示器/主機至少其一無法喚醒,癥狀為:

a.主機喚醒,音響都有聲音了,顯示器依然睡眠,需要按壓電源鍵開啟,甚至按下電源鍵也無法喚醒,需要插拔顯示器電源才能喚醒;

b.在喚醒主機前按壓電源鍵激活顯示器會導致主機睡死——真的死了,得拆電池清空CMOS那種;

c.關機狀態下,先激活顯示器可能導致主板清空cmos重啟。


一來因為成本高,二來因為沒必要hdmi2.1足夠好,三來可能因為通用性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