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昨日在工商協進會60週年講座上表示,預估全球會花10兆美元開發新能源,正是臺灣產業脫胎換骨的機會。 近來油電雙漲,曾當過環保署長的簡又新說,臺灣99.4%的能源靠進口,電使用量卻是全球前3名,「臺灣哪有資格用這麼多的電,電價太便宜了!」所以人民不願改變生活習慣、工廠不願節能減碳,臺灣能源進口比重已佔GDP的11%,價格相當於1.6兆元,幾乎等於中央總預算。

 簡又新表示,歐洲最近對臺灣和大陸的太陽能產業很不滿,認為大量產品輸出歐洲,害他們產業起不來,但其實臺灣根本就是將乾淨能源設備送給歐洲,汙染卻都留在臺灣。 簡又新表示,臺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過高,連發電都比韓國多25%的碳排放,對未來產品出口、工業製程中「碳足跡」造成影響,增加包括碳稅、能源稅等成本,也需要龐大經費進行新能源開發,但這也是相對商機。

 大陸的阿里巴巴最近也發現,全球汽車配件產業活躍,臺灣相關電子與節能產品相當受注目,歐美中各國對於車輛減碳排量及環保產品要求愈趨嚴格,節能產品將成為明星商品。至於外貿協會近來在大陸各地舉辦的臺灣名品博覽會,也以臺灣的綠能產品為號召,下週將移師廣西南寧,並鎖定東協買主。

資料來源:旺報101.04.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