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是一種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且起病較急的發疹性傳染病,其發病原因為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本病常發生於三到七歲的兒童,冬季和春季較多見,猩紅熱患者和帶菌者為主要傳染源,感染猩紅熱後可獲得較長時間的免疫。本病一般預後較好,只有少數患者會出現併發症。

猩紅熱的主要臨牀表現:1.潛伏期。起病較急,一般為1-2天,患兒可出現發熱(體溫一般為38.5℃左右,嚴重者可更高)、頭痛、咽部疼痛、全身不舒服等症,此時患兒的咽部及扁桃體可有明顯紅腫和充血,扁桃體的窩陷處常覆蓋有點狀或片狀膿性分泌物,分泌物呈白色且容易擦拭掉。在患兒的咽部軟齶處常發現有出血點或紅色細小的疹子,頜下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常腫大並伴觸痛。2.出疹期。患兒發熱後1-2天可迅速出現紅色皮疹,皮疹首先出現在耳朵後、脖子、前胸和背部,隨後到達雙臂,一天之內可波及全身。此時患兒常表現為全身皮膚充血、潮紅,並伴有針尖大小的雞皮樣猩紅色的小丘疹,皮疹分佈密集且均勻。用手按壓皮疹之間的潮紅色皮膚,紅色可暫時消退。臉頰部顏色潮紅而無皮疹,但患兒嘴巴和鼻子周圍的皮膚常呈蒼白色,稱為「口周蒼白圈」。患兒的皮膚褶皺處常出現深紅色皮疹並形成線狀的橫紋。此時患兒的舌頭可呈鮮紅色並伴舌乳頭紅腫,形成「楊梅舌」。3.恢復期。患兒熱退且全身癥狀減輕,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出現糠屑樣的蛻皮,此過程常需要3周左右的時間,不伴有色素沉著。

本期答主:胡秋爽,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健康有用的知識。


  眾所周知,傳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嚴重的甚至可能造成致命傷害。猩紅熱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咱們作以簡單介紹。

  一、 什麼是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A組乙型(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猩紅熱通過飛沫傳播,由於這種鏈球菌在外界環境中普遍存在,帶菌者和不典型的病例為主要傳染源。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的間接傳播偶可發生,皮膚脫屑本身沒有傳染性。人羣普遍易感,冬春季為發病高峯,夏秋季較少。

  二、猩紅熱有什麼癥狀?

  猩紅熱的潛伏期為2-5天,發病急,患病的兒童會突然出現高熱、咽喉疼痛、反胃噁心、劇烈頭痛等癥狀。但不同類型的猩紅熱癥狀表現不一:

  猩紅熱臨牀一般分為五種類型,其癥狀表現:

  1、普通型:95%以上的患兒屬於此型,病程1周左右。臨牀表現為發熱、有全身中毒癥狀,咽峽炎和典型的皮疹,頜下及頸淋巴結呈非化膿性炎症。

  2、輕型:近年,輕型患兒所佔比例增加,病程短。臨牀表現為低熱、輕度咽痛,皮疹稀少,僅見於軀幹部,消退很快,脫屑不明顯,但仍可發生變態反應性併發症。

  3、中毒型:中毒型猩紅熱一般比較少見。表現主要為中毒癥狀明顯,患兒高熱、頭痛、劇烈嘔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峽炎不嚴重,但皮疹很明顯,可為出血性。但若發生休克,則皮疹常變成隱約可見,病死率高。

  4、膿毒型:此型較為罕見,表現為咽部嚴重的化膿性炎症,滲出物多,形成膿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壞死而形成潰瘍。細菌擴散到附近組織,形成鼻竇炎、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及頸淋巴結炎,甚至頸部軟組織炎。還可引起敗血癥和遷徙性化膿性病竈。

  5、外科型或產科型:如果中毒癥狀較輕,則預後較好。病原菌從傷口或產道侵入而致病,故無咽峽炎。皮疹在傷口或產道周圍首先出現,由此向全身蔓延。

  三、猩紅熱的治療和護理。

  1、一旦感染猩紅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配合醫生積極對症治療。為了避免疾病人傳播到人,若發現猩紅熱患者,應及時進行隔離,直到咽培養連續兩次陰性後解除隔離。

  2、猩紅熱發病後,患者應進食高熱量和高蛋白的流食,為機體補充能量,對抗病毒。

  3、忌過甜過鹹的食物;忌發物;忌辛辣之物 ;忌冷飲;忌較長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忌熱性水果;忌油炸食品。

點擊頁面下方【瞭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顧名思義,「猩紅熱」有兩個特點:「猩紅」和「熱」。「猩紅」是指起病後孩子可出現全身鮮紅色的皮疹,草莓舌。「熱」是指疾病的過程中會出現發熱的現象。我們知道,猩紅色是介於紅色與橙色之間的顏色,猩猩的血液就是這樣的顏色。這也是這個病唯一與猩猩有關的地方了。上圖是猩紅熱的罪魁禍首:A羣β溶血性鏈球菌。這種細菌釋放紅疹毒素經過空氣飛沫傳播或者通過皮膚傷口、產道入侵人體。導致機體出現發熱、咽炎、草莓舌和皮疹的特徵。外周血檢查可發現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咽拭子培養可發現A羣β溶血性鏈球菌。選用青黴素抗菌治療7~10天即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