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寧浩把一個簡單的故事用非線性敘事結構展現的複雜而又巧妙,不免讓人看到蓋裏奇的影子,《瘋狂的石頭》的敘事結構和蓋裏奇的《兩桿大煙槍》如出一轍,但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老包發現石頭被掉包時,給了老包一個近景,然後背景的人羣變成慢鏡頭,接著就是老包眼睛的特寫,畫面開始虛化處理,響起京劇的聲音,背景突然定格,然後開始快速變換,接著變換背景轉場,下一個鏡頭老包就躺在了牀上,這段鏡頭看起來沒有章法,卻用一種巧妙的處理方式表達了老包當時的內心的混亂,這種處理方式更容易突出人物的心理狀態。影片是多條線索交叉敘事,導演對節奏把握的很好,激烈到要爆發時突然停下,比如羅漢寺激烈的追逐中突然停電,緊張的氣氛得到放鬆,讓人緩一口氣;平靜如水時突然緊張,比如老包等人去看失火,嘻嘻哈哈十分放鬆時突然意識到危險,伴隨著警鈴響起,老包一喊、一衝,平靜突然轉為激烈,再次提起觀眾緊張的神經,張弛有度的節奏絕對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瘋狂的石頭》的蒙太奇手法運用的頗有意思。影片整體用交叉蒙太奇來講故事,三條線索時而相接,時而斷開,把一段時空分成三個角度去看,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容量,也使細節更豐富,尤其是影片後半段,三條線索不斷進行碰撞,鏡頭快速在三個視角之間剪接,讓人不敢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這種緊張感是連續蒙太奇做不到的。對比蒙太奇更有意思,影片開始,一邊是寶馬西裝的白領,一邊是正拆廁所的破產廠長,一個仰拍,一個俯拍,用強烈的發差來表現二人的地位,更為後來的戲劇衝突埋下種子;再說結尾,老包在廁所尿的酣暢淋漓,背景卻是卻在喊著他上臺領獎,用聲畫對位來表達老包對自己前列腺康復的高興,把擒賊榮譽當成了一件小事,最後尿出來和之前尿不出來也是一種對比,表示通過這件事老包意外解決了自己的中年危機,由抑鬱轉為放鬆。至於復現蒙太奇,不斷出現的石頭一遍又一遍的強化著主題,時刻在提醒觀眾石頭之於故事的重要性,讓石頭這個線索貫穿始終。

音樂音響的運用絕對是《瘋狂的石頭》一大亮點。方言是本片戲劇色彩的絕妙催化劑,道哥的河北方言,麥克的粵語,黑皮的青島話,再加上當地的四川話,各種方言在一個鍋裏亂燉,交叉問候著觀眾的聽覺神經,而且有強化人物性格的作用,比如麥克的「我頂你個肺」和黃渤的「餒娘」,如果都改成普通話「倒黴」的話,人物顯然就不夠立體。本片音樂運用十分大膽,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和《胡桃夾子》分別被改成了電吉他版和二胡版,古典和流行並存,十分有創意,歡快的節奏對推動影片的節奏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哥捉姦時,音樂是《忘情水》,悲傷的曲調正趁著道哥的傷心,也激化的道哥的情緒;最有亮點的是三寶孤零零的杵在天安門前時的那首《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文革歌曲出現在影片裏並不顯得突兀,歡快的曲調和三寶鬱悶的心情形成對比,強烈的反差營造了很棒的喜劇效果。

《瘋狂的石頭》不是因為有趣故事而精彩,是豐富的視聽語言讓他變得有血有肉,但如果僅僅是這樣他也只能是一部成功的喜劇片,瘋狂過後掩卷反思,發現《瘋狂的石頭》就像果戈裏的《死魂靈》,像卓別林的《大獨裁者》,他們都在講小人物的辛酸,都是帶淚的微笑。


寧浩,黃渤成名影片,小製作,這片成本300萬,就連寶馬車都是2手修理廠借來的,每個演員都比較出彩。

影片流傳千古的絕句別摸我,頂你個肺。所以說好的影片不用大製作,但是要有好的故事和情節,和好的電影導演,如果放到現在,這個影片應該是10億票房的大贏家了。


當時看的時候就覺得很接地氣,裡面場景和畫面非常貼近自然,後來才知道原來窮的叮噹響,不過還是創造出一個經典的電影,裡面火了好多人,可以負責的說,導演寧浩很有才華,而且很有生活閱歷豐富,包括後來的無人區等等,仔細看看這倆部電影都有寧浩的特色,如果放到現在肯定是破10億的票房,一句話:讓你看過以後會邀請大家一起分享的電影.....


最現實生活的具體表現,淋漓盡致,人人皆可對號入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