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系列第六篇)1979年10月,在奧巴桑喬將軍積極推動下,尼日利亞恢復了民主憲政和文官政府,知名政客沙加里當選爲總統,結束了長達13年的軍人統治。然而沙加里執政後,文官政府仍然無法擺脫嚴重貪污腐敗困擾,加上盲目發展和鋪張浪費,使得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外債高攀,通貨膨脹非常嚴重,引起廣大民衆普遍不滿。1983年12月31日,以穆罕默杜·布哈里少將爲首的軍人集團以反對貪污腐化、挽救國家經濟的崩潰和糾正社會風氣敗壞爲號召,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沙加里總統的文官政府,重新建立起軍政府統治。

布哈里將軍出生於1942年,他是北方大部族富拉尼族人,1975年參加推翻戈翁軍政府政變後,成爲默塔拉軍政權主要成員。翌年,戈翁殘餘勢力發動未遂軍事政變,刺殺了國家元首默塔拉,政變被忠於軍政府的部隊鎮壓後,奧巴桑喬繼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奧巴桑喬上臺後,布哈里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一度還在軍政府擔任石油部長。沙加里當選總統後,布哈里仍在軍方擔任要職,當尼日利亞與乍得發生邊境武裝衝突時,他帶領部隊逼迫乍軍撤退,然後指揮尼軍窮追不捨,深入乍得境內50公里方纔收兵。

發動政變成功後,布哈里出任尼日利亞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與前幾屆軍政府相比,布哈里放棄了以往糾正問題所採取的"溫和"措施,而是以鐵腕手段處置尼日利亞面臨的危害問題。上臺伊始,他立即推行了一場轟轟烈烈"反貪污運動",意圖建立廉潔政府。布哈里下令凍結了前當權者和政界人物的存款,以侵吞國庫數十億美元的名義,拘禁並審查了六百多名高官。同時,爲了防止新政府各級官員貪污,樹立廉潔政府的形象,布哈里要求各級官員必須在6周內提交自己財產的清單。

布哈里也以鐵腕手段整頓混亂的經濟狀態,打擊商人囤積居奇和走私活動,短短數週查獲了10億美元以上的囤積貨物,一定程度抑制了通貨膨脹。然而,面對積重難返的爛攤子,布哈里雖採取財政緊縮等宏觀調控措施,經濟不但仍無起色,而且進一步惡化,內外債務有增無減,失業人數越來越多,社會問題日益尖銳,教派、部族和地區衝突騷亂不斷髮生。與此同時,布哈里的鐵腕治國並未遏制住新政府腐敗,將校們貪污腐化的醜聞不斷被揭露,廣大人民開始不滿起來,使得布哈里鐵腕治國取得的成就蕩然無存。

布哈里的鐵腕措施並未得到軍政府一致認可,特別在經濟問題上,一些高級軍官存在意見分歧和爭吵,隨着人民不滿情緒增加,軍政府內部矛盾也激化起來。1985年8月27日,以巴班吉達將軍爲首的一批將領發動不流血的軍事政變,推翻了布哈里少將的軍政府,布哈里被廢黜了國家元首職務,被關押在貝寧城三年才獲釋。經歷這一重大挫折後,布哈里雄心未滅,他一直蓄勢待發,等待東山再起。1999年,尼日利亞恢復民主憲政後,布哈里重返政壇,並連續參加了三屆總統大選。雖然每次都鎩羽而歸,但越挫越勇,他的競選理念逐漸贏得更多選民支持。

2015年,布哈里第四次參選總統,這一次終於成功,時隔30年再次掌舵尼日利亞。宣誓就職時,他莊重承諾將不遺餘力懲治腐敗。隨後,他和副總統以身作則,把薪酬減半(總統年薪約7萬美元、副總統約6萬美元),這一舉動讓其他官員和議員感到壓力。爲剷除嚴重腐敗問題,布哈里採取了一系列反腐舉措,包括成立總統反腐敗顧問委員會、完善政府採購和官員資產申報制度、加強國家反腐敗機構權力等。然而反腐是一項艱鉅工程,布哈里不止一次公開表示,政府取得的進展不如預期。不過,布哈里的舉措仍然贏得了廣大選民支持,在2019年大選中他成功連任總統,因爲他承諾選民有信心剷除非洲第一人口大國腐敗問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