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個人觀察來說,其實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我見到相當一些賺錢的朋友,本質上其實並不屬於很聰明的一類人,反應不快,思維也不敏捷,口才相當一般,相反還有點憨,但是行動力很強。

比如,我有個做軟體的朋友,學了一年軟體,出去找工作3000一個月,屬於技術很差的一類。

但是,他自己決定單幹,去幫人寫網站,沒人要,然後突然發現搞公眾號賺錢,結果六個月,發現賺了一百四十多萬。

之後,公眾號不賺錢了,他買了個別墅,想跟著親戚搞裝修,然後發現智能家居不錯,又跑去廣東進貨,廠家給8000一套,當時,賣幾萬一套,好像又不到一年賺了百來萬。

現在搞了幾年了,聽說別墅裝修花了近70萬。

你說知識分子不賺錢,我覺得跟這位兄臺比起來,有幾個原因。

一、知識分子,聰明,重思考,輕實幹,很多商機其實一開始可能並不好,但是做著做著,會發現其它機會。所以,實幹家有更多機會發現別人不知道的商機,因為他們接近一線市場。

二、知識分子,喫不了苦,喜歡賺體面輕鬆的錢。比如安裝智能家居,都是大熱天跟施工師傅去工地安裝,然後看著安裝手冊,調試半天,你說複雜吧,也不複雜,但是就是麻煩,繁瑣,毫無成就感,沒有一點技術含量,但是,實幹家不管這些,能賺錢就行。

三、知識分子,清高。知識分子,書固然讀得不錯,但是骨子裡多少有些清高,不願意放下身段,心裡想著,最好有個大人物賞識我,給我很多錢去講課,我還推脫半天勉為其難纔去。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商場如戰場,你不去,有的人搶著去,你矯情扭捏的時候,人家自己爬過去抱住金主大腿甜言蜜語了,所以賺錢的好事,大部分,都是實幹家搶佔了。


因為他們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做研究了, 而不是為了拚命賺錢。


你可拉倒吧,有錢人的這個樣本里,知識分子的佔比還不是不錯的,而且從統計學出發受教育成都越好,收入越好。


說明知識掌握的還不夠,沒深入到分子。


樓主怕是對知識分子有誤解。。。。

――――――――分割線――――――――

大學裡的講師羣體(包括教授和院士這種級別的)應該算是知識分子的核心羣體了吧,我感覺他們都有點錢的,接點項目就能弄不少錢了,大富大貴估計不行,體面的生活還是綽綽有餘的。

題主指的是資本家級別的羣體沒知識分子吧,我印象馬雲馬化騰這些中國中堅級別的資本家也是不錯的大學畢業的啊,相比普羅大眾也算知識分子了吧。

至於科學家或者研究人員……人家的業務是科研,不是掙大錢,夠花就行了。說真的,一般人也不需要100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吧。。。。。


咱們單從錢的方面來說哈,在下認為擁有知識的能力跟把能力轉化成錢這是兩種能力,不是說有了一就一定會有二。同時具備兩種能力纔有可能把知識大量的換為金錢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