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質疑統計局數據造假,但是我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考慮「獲得最精確數據的能力」那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其他機構能夠比得上國家統計局。因為沒有其他機構能在中國做到像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一樣大型的普查,所有其他機構,尤其是外國機構的調查都只能通過抽樣調查來完成,這樣調查出來的數據的精確度遠遠低於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即使是準確度最高的人口普查,也會因為可能存在瞞報問題而被人質疑有較大的錯漏,其他機構調查出來的數據更沒有理由能做到讓人完全信服,甚至精確度遠遠無法與其相比。這也就是說,無論是否有造假,最精確的數據一定掌握在國家統計局的手裡。所以我的結論很簡單:如果選擇相信一項數據,只有相信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因為這是唯一可能得到精確數據的機構;如果你選擇不相信統計局的數據,那你也沒有理由相信任何一家機構的數據。

至於有沒有造假、注水這個問題,這個我真的說不清,也沒有調查清楚的本領。但是我想說個人的一點看法,可能有的人覺得「瞞報女嬰導致性別比假嚴重失調」是統計局為了維持穩定而有意造假為之。這種說法我覺得不太站得住腳,因為如果統計局真的已經決定為了維持穩定而篡改數據,為何不直接把數據明面改成1.05:1?這樣甚至連爭議也沒有了,闢謠也不需要了,自己也能少受點質疑,何必多此一舉呢?


國家計生委在《關於防止出生嬰兒性別比升高的意見》中指出:「一些專家和有關部門認為,80年代以來出生嬰兒性別比的統計數字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瞞報、漏報出生女嬰,在高出正常值的統計數字中大約有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瞞報、漏報女嬰引起的」。

  因此有的學者認為,由於對女嬰的漏報、瞞報,至少使普查獲得的1989年城鎮與農村的出生性別比分別提高了3.6和4.2,實際上男女性別比最高也不會超過107.7,同期的全國農村最高也不會超過110.2。他們進而認為:城鎮的出生性別比上升是「假性上升」,而農村的出生性別比是「真性」與「假性」影響大致持平。

目前程度的人口比例失衡並不影響婚配

  人口性別比的失衡問題直到90年代才開始引起全社會的強烈擔憂與極大關注,但人口性別失衡的問題並不是這一時期纔出現的。1953年中國進行了首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5~11歲年齡段的性別比平均為113.72,其中最低的分年齡性別比為5歲的110.45,最高的分年齡性別比為10歲的116.63,該年齡段男女自60年代初開始陸續進入婚齡期,目前這批人的最低年齡已為65歲,他們都平穩地度過其婚配期。

  這是因為,婚配調節只是社會發展中一系列調節機制中的一環,僅僅因為此環節的調節欠暢,不可能導致社會發展整體失調。婚配調節在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受其相應婚配觀唸的變化,各種影響婚配因素的作用大小也相應隨之發生變化,進行自身的調節。

  出生性別比相應於未來婚配時的性別比(簡稱婚配性別比),絕不是簡單的隊列時間推移關係;出生性別比相應於未來的婚配性別比只是一個影響因素,其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出生率與分年齡死亡率變動形成的年齡結構變動對婚配性別比的影響還要遠大於總體出生性別比對婚配性別比的影響

通過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官方數字進行比較:以中國大陸平均結婚年齡27歲作為參照,將適婚年齡組限在20歲至34歲這個年齡段,通過匯總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前和以後出生的人口性別比相差不大,甚至2000年和2010年的數據還更低些,2010年婚齡期的性別比為四組中最低,只有102。而這個數據,與日本2000年、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相比也是低的。

  2010年,我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


先反對一波 @陳瑾 的回答,你想攻擊統計局數據造假,起碼自己也要擺個靠譜點的數據出來。

按 @陳瑾 給的數據,2013年20-29歲的單身男性高達7400萬,然而20-29歲的男性總共也就1億多點,做這份表格的基本可以斷定為對數據缺乏敏感度,大概是隨便想一個就放了上去,且嚴重缺乏生活常識。


關於這個問題,給兩個官方的統計吧,如果想攻擊統計局和教育部的數據造假,也麻煩給個更權威的數據來源,別隨便在貼吧或者朋友圈自媒體搬張圖就拿來當真理了

2010年的六普,適婚男1.148億,女1.135億,男比女多出126萬

2018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總計820萬,男393.6萬,女426.4萬,男比女少33萬

數據分別來自於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


大家一邊罵著中國人均工資扯蛋,另一邊卻又堅信著中國男女比例失調。這兩個數據不都是統計局發布出來的嗎????


我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中國統計年鑒―2017 中關於性別比例的數據整理了一下。使用同一數據的重複數字忽略不計,帶方括弧的是我根據已有數據計算的值:

2-9,按年齡和性別分人口數(2016)(抽樣)

總計:1158019,男:593087,女:564932. 性別比:104.98

2-13 分地區按性別和婚姻狀況分的人口(2016)(抽樣)

合計:1158019人,男:593087人,女:564932人,男女比例(女性為100):【104.9

未婚男女比例:【144.7】,男女離婚比例【130.3

(也就是說,每有44.7個男性單身,就有30.3個男性「一男佔多女」。這也是 @陳瑾 所說的「未婚男性比女性多了六百多萬」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人說這個數據不算數,因為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高。那行

中國城市平均初婚年齡是30歲左右。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7》【2-9按年齡和性別分人口數】,適婚人口的性別比分別為:

25-29歲:103.4130-34歲:101.3035-39歲:103.80

數據說話,這個比例也叫嚴重失調?

結論: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結果來看中國男女比例並未嚴重失調。如果有誰認為可以推翻統計局的數據,請拿出證據。

來自 自媒體文章、微信朋友圈 的文章,不能充當證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