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燕:我的創作“很信陽”

謝春燕,筆名晏子。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散文作家、詩人,市電影電視家協會副主席兼祕書長。2008年開始從影,出任電影製片人、編劇、導演。電影編劇作品有《杜鵑花飛》《草木之戀》《走山人》等。

謝春燕講述轉型路上的苦與甜 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 濤 攝

謝春燕又要有動作了。繼《杜鵑花飛》《草木之戀》後,這位筆名晏子的信陽劇作家,正在謀劃中的電影劇本依然“很信陽”,題材再度聚焦紅色信陽。日前,謝春燕做客“晚報會客廳”,講述十年間,劇作家路上的苦與甜。

意外:女官員愛上寫劇本

“始於意外,終於意外之喜。”說起劇本處女作《杜鵑花飛》,謝春燕連用兩個“意外”。時間溯回,2008年的謝春燕從沒想過要寫劇本。那時,她是商城縣湯泉池景區的主要負責人,一門心思想着景區文化,想着如何讓優質資源美名揚。“後來,經人提醒我就想創作一部商城本土元素的影視作品。”

此後3年間,謝春燕愛上了寫劇本。她利用業餘時間,反覆推敲,幾易其稿,講述商城革命歷史的電影《杜鵑花飛》終於由案頭走向大銀幕。2011年,由河南省婦聯出品的《杜鵑花飛》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當年7月在全國院線公映。

磨礪:銳意追夢亦苦亦甜

三年時間,首戰告捷。看似異想天開,最終收穫讚譽。“《杜鵑花飛》把我心裏追夢的熱情激發了出來。”人到中年的謝春燕執着於轉型。

2012年,謝春燕到北京電影學院電影製作人進修班“充電”,跟一羣80後、90後成了同學。隨後,謝春燕更是一頭扎進影視劇本創作和製作領域,各類專業學習費用成了她最重要的日常支出,先後參加中國文藝研究院、中國電視家協會、魯迅文學院舉辦的各類編劇製作人研修班,與年輕人一同學習。在這些班裏,她是著名的“晏子姐”。

“我是半路出家,需要更多專業知識,想有所成,就得拿出更充足的勁頭。”十年轉型路,生活之苦、創作之苦、奔波之苦、經濟之苦……箇中辛苦何其多,謝春燕報之以笑,“追夢路上苦也甜”。

擔當:不遺餘力宣傳信陽

訪談中,兩種情懷縈繞在謝春燕身上,濃得化不開。一個是信陽情結,另一個就是擔當氣概。

“這幾年常奔波在外,距離感拉長了對信陽的眷戀、思念,對家鄉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愛和情感。”身兼市委黨校客座教授,謝春燕對信陽的紅色歷史愛之甚深,推介信陽毛尖的《草木之戀》告一段落後,她參與策劃、運作的新電影正籌備開機,以紅軍第一架飛機與紅城新縣的緣分爲創作題材,“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執着一直都在,信心也越來越足。要拿出一種使命和擔當,不遺餘力地宣傳信陽。”

策劃:趙恩烽 華 唯 本期主筆:馬依釩

編輯:付宇峯

審覈:陳明娟 鄭 虹

轉載本公衆號原創文章請註明來源

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隨時聯繫我們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