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很多質量還不如郭四的《最小說》。

起初我以為,韓寒主辦的雜誌,也應該「韓寒」點吧,但一點也沒有,反而矯揉造作多了。大家怎麼看。


謝邀...韓寒和郭敬明的書還沒有讀過一本完整的,只是以前看過吐槽他們的新聞帖子里有他們的年少成名的事情,裡面摻雜著一兩篇文章,所以無法說出整體的文風...不過,妹妹高中時被送朋友過韓寒的一個雜誌裡面的作者寫的書...挺青春的...可能是時代變了...可能我太落伍然後現在也是無法下口...


曾經在雜誌上讀過一篇文章,裡面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便是韓寒關於理想的理解。理想就是想做什麼,沒有理由,就是想。記不得原文是怎麼講,大致是這個意思。但就是這句話讓我想要去了解這樣一個普遍被青少年追捧的作家究竟是什麼樣子。當我翻開他的微博,看到他的女兒韓小野和他合照的笑臉,當我走進電影院,看到他的電影乘風破浪(當然,後會無期我沒有看過,在此不發表意見)我發現這是一個無比有個性的青年作家,至少他沒有像郭敬明那樣扭曲無數青少年價值觀的作品。我有一個同學愛看韓寒的書,當然,他讀過很多。曾偶然聽過他講,韓寒的書有時感覺很深奧。我感覺裡面是藏著他對生活的態度。

然而,韓寒的【一個】這樣一個軟體火了之後。它不再有韓寒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無數的心靈雞湯,或是無病呻吟的冗長的句子,更有些文章貼著小說的標籤胡扯一氣。早兩年的時候,我還會每天都準時打開app記錄著每日一句,但隨著年輕一代作家的主流雞湯與段子紛紛發表之後,我卻對它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韓寒可惜了,本來有機會成為如果像錢鍾書一樣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大文豪,還是敗在少年得意忘形了,思想雖然敏銳,可是沒有文化沉澱,思想沒有厚重和深度,難成大器。不管幹哪行哪業,都得多讀書才行。

不過就算如此,還是甩國內那些網紅作家、領導作家、雞湯作家幾個次元的。也說明中國當代文學沒有大家。

韓寒還是那個韓寒,寫作上沒有退步也沒有進步。《一個》的質量不行,只能說明韓寒沒有嚴格地用自己寫作的原則去審稿,心思可能放在電影、賽車上了。


因為一個是韓寒監製的,不是韓寒寫的。韓寒是獨特的,但郭敬明不是。所以一個的作品會離郭敬明更近,離韓寒更遠
對的。你有這種感覺,主要是現在的韓寒和郭敬明的出發點已經相同,圈粉,圈錢,看市場,看流量。已經成為商人。

年少時期,郭敬明的身份過早去接受了商人身份,那是由於家境,身在崇明的他,只能在明媚的憂傷里嚮往大都市的繁華,以及有去往大城市的思想。因此有著欲說還羞的慾望,是個傷感卻又心有自卑的孩子。

而那時期的韓寒,卻是叛逆到直接輟學,張揚著自己的青春,努力著只為了向世人證明我不退學也可以成為人才。這時候的思想,沒有商人,沒有賺錢,沒有世俗,只有懟天懟地,針砭時弊,而又給人憤青的感覺。但要彰顯的是自己的才華,要講說的是實時的不平,那是個像劍客的人。而今,兩者都人到中年,有些區別就是郭敬明徹頭徹尾明目張胆的圈錢,而韓寒還是打著文藝的旗子,當然也開始了商人模式。兩者的差別在於,這時期的韓寒心態上像極了年少時期的郭敬明,開始在文藝的裝飾下成為了商人。


本來就是在模仿
如果是韓寒的文章的話,還是他的風格,不過還是停留在有才的高中生水平。至於『一個』裡面的文章,我很早不看了不太清楚,不看的原因是因為我不認為裡面那些人是作家,而且讀起來有小鎮青年或小資情調的局限之感,當然,相比郭敬明那些還是好懂一些。就我個人而言,按年代來分,看過最好的文學作品上一部是《繁花》,其他都是舊書,感覺中國文學事業越來越平庸了,反而影視是發展的。如陳丹青所說,短篇小說家跑去拍電影,長篇小說家跑去拍電視劇了。

我是初中上下比較崇拜韓寒。

韓寒沒變,變的是我們。

我一開始崇拜他的放浪形骸。

他能說出一些很帥的話,很騷的句子。

我想把這些話當人生信條。

但是發現這些話在我的生活里行不通。

便開始懷疑。

然後越發的覺得,生活不是他寫的小說,拍的電影。

生活沒有導演。

於是他也被我歸為小四等人,一丘之貉。

也感謝他給我的少年時代舉起了火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