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的尚舉,在杭州有30多萬年薪的體面工作,但他卻拿出全部積蓄在家鄉蚌埠市懷遠縣殷尚村辦起留守兒童學校。

初次接觸這則新聞,小編表示特別訝異。有著985大學的求學經歷,而且畢業後還找到了一份年薪30多萬的工作,這樣的條件已經夠優越了。

然而尚舉不滿足於現狀,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蚌埠辦起了留守兒童學校,這種精神確實令人欽佩。對於一個人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

經濟搞活後,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背井離鄉,去沿海發達地區打工創業。這種情況伴隨而來的是很多村子裡出現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沒有父母在身邊,這些孩子的生活以及學習成了問題,有的甚至思想出現了問題,變得孤僻、沉默寡言。

除了提升的辦學能力和水平,尚舉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是孩子健康心靈世界的構建問題。

尚舉要求老師要同等對待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還要多一些特殊的照顧。在課堂上,他還引導別的孩子不要嘲笑和歧視他們,和他們在相互玩遊戲中建立信任和親密感。

他還與大學心理諮詢科研人員和志願者合作,邀請他們來校指導,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早日走出心靈的陰霾。

尚舉的方法卓有成效。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孩子在他的教育引導下,漸漸地擺脫了困擾,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我堅持雙向驅動培養理念」,尚舉說,除了橫向的向城市優秀學校看齊,還有縱向比較,很多留守兒童在學習成績、知識體系、社會認知、文明禮貌、語言規範等方面基礎沒有城市學校那麼好,但經過學校的努力培育,有了令人欣喜的改變和進步。「這是學校最大的成績,也是我最看重的。」他說。

有志者事竟成!尚舉用行動詮釋了這一道理,既幫助了別人,又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人總要有一點理想,尚舉就把理想徹底落實了。傻子還是瘋子?成功還是失敗?

二十年以前全家人都覺得我應該去當老師,但是我選擇了深漂,而且在這裡漂到了老婆和孩子,漂一個小屁點的公司。而尚舉卻放棄了30萬年薪,義無反顧的搞起來回鄉教育。

2007年中山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在杭州找到一個30 萬年薪工作。到今天算起來尚舉應該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紀,估計結婚了吧。

開辦「鄉村的城市標準學校」:2016年尚舉回家以後,聯合父親和哥哥(都是老師)舉辦了「懷遠縣龍祥學校」。佔地30多畝,建築面積為12000平方米,有電腦室、圖書室、儀器室,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與大城市學校在硬體設施上相差無幾。

他的辦學宗旨是:「農村留守兒童雙向驅動的兜底教育模式,讓農村孩子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水平,並促進其社會人格的全面發展」。看起來有點繞口,說白了就是讓孩子享受「城市教育」。

而他的方法是:學校與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建立合作關係,學校作為大學的實踐研究基地。,尚舉也聯繫農村走出來很多優秀的年輕才俊定期來學校做交流報告會,給學生在學習上、人生上的幫助。

著力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在學生種要求大家不要歧視有心理障礙的孩子,而且搞相互遊戲,在其中建立信任感、親密感。還與大學心理諮詢科研人員和志願者合作,邀請他們來校指導,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早日走出心靈的陰霾。

看完報道以後,除了學費沒有報道以外,其他都很全面。尚舉確實是一個很有理想的青年,放棄三十萬年薪回歸鄉村,為留守兒童撐起一把傘,也為遠在他鄉的打工父母們解決了後顧之憂。希望有志青年尚舉,在學費上面也多一點考慮,不要學著城市的私立學校,學費動軌就是上萬,一萬幾,如果在學校午餐又捆綁宿舍,一個孩子一個學期兩萬都差不多。這樣對於打工父母來說也是個大負擔。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


實現了夢想,造福了家鄉學子,成就了自己的偉大教育事業。新聞中的這名男子名叫尚舉,畢業於中山大學,畢業後在杭州有一份年薪三十萬的工作。按理說他的人生已經很優秀了,但是他又做了一件更優秀的事情,那就是辭去了年薪三十萬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鄉安徽懷遠創辦學校,幫助那些留守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的這一行為真的很偉大,我相信大部分人做不到他這樣,放棄三十萬年薪的工作會農村辦學,這是一種高尚的教育追求,教書育人是他的信仰和執念。在他心裡,為那些家鄉的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好的教育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很多農村因為教育條件的欠缺,很多留守兒童都不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很感謝有像尚舉這樣的老師在,關注到了農村孩子教育的欠缺,給他們提供了好的教育。既實現了自己偉大的教育理想,又造福了家鄉的留守兒童。


我很佩服他,但是他確實是逆社會發展潮流的。留守兒童是農業國往工業國過渡的必然過程,是解決不掉的,只能讓時間去消化。一個世紀以前的美國也是如此。農業人口會越來越少,農村裡的孩子學校會越來越少,最後基本都只能住在縣城裡,自然村子會慢慢消失的。農村的學校也往縣城歸併,我的家鄉現在小學中學越來越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