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井老師說seme對方打men也叫tame

對手攻過來我方使用應對技反擊也為tame

詢問道場老師得到的答案是

拿起弓不是tame

架上弓箭也不是tame

只有拉起箭弦的時候才能稱為tame

那在實際keiko中應該如何理解這個狀態?


謝邀

TAME是我現在劍道修行路上的主要問題。應該說最近的半年吧,我的練習都是為了搞明白到底什麼是TAME。

時至今日,依然不是很明白。

回答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路,同時拋磚引玉,希望其他回答能給我一些啟示。

要知道TAME,首先要明白SEME是什麼。我理解,SEME就是一個通過自己的動作、氣勢和節奏,讓對方的構崩潰,同時自己取得打擊的距離和中線的過程。劍道中,一方拿好中段構,劍尖指著自己的喉嚨的時候,自己是無法打擊對手取得一本的。而SEME,就是想辦法讓對方的劍尖不指著自己,同時自己的劍尖在一足一刀的距離指著對方的動作。

具體SEME的方法非常多,就不展開說了,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三個時機:對方退卻,對方冒進,和對方獃滯。退卻就是對方氣勢被壓制,心理上放棄打擊,或者以劍護身,或者身體後退,都是我打出去的時機;對方冒進是受不了我給他的壓力或者看不懂我的SEME,在不合適的時候冒然打出來;對方獃滯是他的身心放鬆,無法對我的動作及時反應。這三個是最常見的打擊機會,而所有的SEME,都是在想辦法創造這三個機會中的一個。

問題在於,對我來說,我在SEME的時候,肯定是期待對方有一個反應,露出三個打擊機會中的一個的。而我的SEME能不能讓對方做出我期待的反應,暴露出我期待的機會呢?這其實是不一定的。

我在道場和別人稽古的時候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我從遠距離用右腳一點點拉近距離,想悄悄取得我的打擊距離和中線,趁他不備打面,結果剛剛取得想要的距離和中線,我一出擊對方正好抬起手來擋面。我的面就打在他的竹劍上,這一本就沒有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是因為我感覺到自己取得面機會的同時,對方也察覺到自己暴露了面,我的面再快,也沒有他抬劍擋的快。所以明明氣勢、距離、中線都在我手裡,我也無法取得一本。而這種時候,如果我取得距離和中線的瞬間,不立刻打出來,而是看著他抬起劍來擋面,那我就可以自如地選擇打他的小手,或者他擋面的劍放下來的瞬間利用時間差打面,這一本不就有了嗎?

而這個SEME完成,取得了打擊的時機和中線,卻還沒有打出去的一瞬間,就是TAME。

TAME,我認為是SEME之後,打擊之前的一個短短的瞬間。這個瞬間非常短,而且水平越高的選手越短。在TAME的瞬間,我要確認自己的SEME成功讓對方暴露了打擊的時機,同時決定用什麼技術來打擊這個時機。也就是在SEME之後,瞬間判斷這一劍打不打,打什麼WAZA的心理狀態。

如果沒有TAME,那就是做完SEME動作就不假思索打出去,很可能打不到,甚至被對手反制。而且,TAME的瞬間應該是判斷自己打什麼WAZA的時候,如果沒有TAME,那我在什麼時候決定打什麼WAZA呢?自然只有在SEME的時候,甚至SEME之前做決定了了。而在對方還沒有暴露出破綻,就預先計劃好自己要打什麼,正是絕大多數新人都要克服的心態。過早的提前計劃,讓自己的技術僵化死板,被對手玩弄在股掌之間。有了TAME,在最後的瞬間再決定打什麼,對方就無法預測你的行動。

高段老師在講TAME的時候還喜歡用另一個比喻:想像水在葉子上慢慢匯聚到葉尖,最後滴落下來的過程。彙集的過程叫SEME,滴落下來叫打擊,而水珠彙集到最大,將要滴落還沒有滴落的那一個瞬間,就是TAME。

我理解這段話,認為水就相當於自己的氣勢。SEME的時候不僅我在想辦法製造對方的破綻,同時我也在調整自己的姿勢和心態,把距離、姿態、中線整合成一個總的氣勢。而TAME,就是這個氣勢聚集到最高點,隨時可以一口氣釋放出去的瞬間。

綜合來說,TAME是一個SEME和打擊之間短暫的瞬間,是一種自己的氣勢達到頂點,同時以冷靜的心態抓出對方的破綻,同時判斷自己用什麼WAZA打擊的心理狀態。二段以上的劍士,應該開始思考TAME的問題,刻意地鍛煉這種心理狀態。否則很難更上一層樓。

以上是我目前對TAME的理解,我也在不斷思考和翻新自己對TAME的認識。衷心希望其他回答能給我新的啟示,謝謝。


來個玄學強答。

甲:我知道我做A你就會做C,所以我做A讓你做C。

乙:我知道你知道你做A我會做C所以我在你做A我做C中突然做B讓你做不了A而做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