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太大影響。

德國法國低生育率已經幾十年了。社會老齡化並沒有極端化。因為:

  1. 東歐提供了大量年輕人。
  2. 北非(法國義大利的傳統殖民地)提供了大量年輕人。

類比於中國的上海。上海本地居民出生率才零點幾(正常應該是2),但是外地湧進的年輕人照樣人山人海。老齡化永遠是外地的事。

而歐洲的福利、教育很好。即使的外國移民,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買房、養家、生兒育女、加入社會。所以在東歐、北非的人口倉庫枯竭之前,不會有很大社會問題。

最近中東移民似乎鬧得不可開交。但是跟美國1/8人口的黑人後裔比,可謂和風細雨。要知道,美國當年為了黑人移民(奴隸)不但打了內戰(死了60萬人!)、鬧出憲政危機,而且惡果一直到今天還在不斷反嗜。中東移民要鬧到美國今天黑人問題的程度,至少還要一兩百年。這是最悲觀的估計。樂觀的估計,一兩百年後,中東移民的後裔就基本融入社會了。


第一個問題不瞭解,

這是外國右翼崛起的基礎,也是老齡化問題。

政治方面,歐洲的問題在於關於消費解決了,但是政治問題沒有解決?隨著一些特徵的不斷強化,他們發現自己反而被同化了,而隨著馬太效應,社會財富的進一步集中,外來移民的工作與消費使得他們是真真正正的月光者,而經濟危機與文化使得社會中層感到不滿與恐懼,而財富分配機制的失衡使得底層憤怒,底層的文化與中層的文化之間差異過於巨大,無論哪一方有過錯引起的爭端都會加強社會中層與社會底層的離心力,這是一個死局,而結局是一方的徹底在財富分配上,政治權力上的失敗而告終。

原文:人口老齡化——歐洲與日本。


生育率低到土耳其排第一位。

後面其實還有細分,土耳其內部越是靠近歐洲部分生育率越低,生育率最高的區域位於東南部庫爾德地區。

就連土耳其自己都是泥牛入海。

別整天綠來綠去的,連綠教主體都快撐不下去了。都恐懼地區分離勢力,荒誕不?

2017年土耳其總和生育率2.07,出生率15.9‰

不算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3.5總和生育率,其他地方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8左右

而土耳其65歲以上人口達到了8.8%,標誌著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總和生育率圖示

各地區總和生育率

庫爾德人比例


根據Eurostats(歐洲統計局)2015年公佈的數據

嬰兒每千人出生數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沒錯,歐統是把土耳其算作歐洲國家納入統計的),為每千人16個。第二位和第三位是冰島和愛爾蘭,每千人14個;第四位是阿爾巴尼亞,每千人13個;排在前十位的國家還有法國,英國,盧森堡,瑞典,挪威,摩爾多瓦。

除去土耳其,歐洲範圍內較高出生率的國家都在西北歐地區,德國例外。出生率底的國家都在東歐和南歐,還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除去摩納哥和安道爾兩個小公國,出生率最低的歐洲國家是斯洛維尼亞,每千人嬰兒數量為7人,該國也是全世界225個國家和地區出生率排名中,排倒數第六位的。

2015年,出生率和土耳其類似的非歐洲國家包括馬爾地夫,哥倫比亞,越南,哥斯大黎加,蘇利南和亞塞拜然,在全世界225個地區和國家中,排116至123位;

2015年,歐洲28國總體的平均出生率在每千人10到11名嬰兒,與此類似的非歐洲國家和地區還包括加拿大,卡達,香港。但必須說,排名表上出生排在9到11這一欄的基本都是歐洲國家,在全世界225個國家和地區中位於200名上下。

可以說,歐洲國家的生育率在全世界排倒數。

2017年,歐洲各國的出生率相比2015年小幅下降,但絕對數量和排名的變化不大,平均數量在保持在每千人10。

2017年,全世界出生率最高的國家,排在前20位的都是黑非洲國家,每千人嬰兒數量在35個以上。

世界其他主要大國在2017年的出生率

美國:每千人12.5;

俄羅斯:每千人11;

中國:每千人12.3;

日本:每千人7.6;

印度:每千人19;

以色列:每千人18.1;

沙特:每千人18.3;

伊朗:每千人17.1

必須要指出,北歐國家2017年的平均生育率是在每千人12.1,並不比中國表格上每千人12.3的出生率低,即使估算在中國有部分未納入統計的嬰兒出生,北歐國家出生率並不比中國低很多很多。

平均每個婦女一生產子數目,歐洲地區最高的是法國,接近2,其次是愛爾蘭。大多都歐洲國家在這個數目上接近於1.6。最低的是葡萄牙,為1.3。所有歐洲國家的生育能力都是低於世代交替水平(一名婦女一輩子生兩個)的,如果沒有移民補充,歐洲人口將會緩慢減少直到滅絕。

孕婦首次生產年齡的平均值,歐洲地區最低的是阿爾巴尼亞,平均在25歲;最高的是義大利,在31歲。歐洲國家在初次生育年齡這個數據上大部份集中在28到29歲。

如果統計所有歐洲國家孕婦出生時的年齡,包括第二次和多次生育的產婦,平均值則達到33歲,說明很多歐洲婦女在35至40歲時重複生育。根據2016年的數據,歐洲的嬰兒中46%是一胎,33%是二胎,剩下是三胎或以上,說明歐洲新生人口中接近一半是一胎兒,另一半是由二胎和多胎。

但歐洲人口出生依然低於世代交替水平,說明一部份女性從未生育,而另外一部份女性則多次生育。如果簡化的來看問題,認為歐洲所有生孩子的女性都是生兩個,其他則不生,按照每個女性平均生1.6個後代來說,可以得出

歐洲8成的女性在生育,且一輩子會生一胎以上;其他兩成則不生育。

如果考察女性多次生育的數據,

在愛爾蘭,一胎佔嬰兒總數不到40%,而四胎及超過四胎佔10%。結合愛爾蘭在每千人嬰兒數量,和單個婦女產子數量上較高的排名,再考慮到這不是一個熱門的移民國家,愛爾蘭女性的生育能力在歐洲範圍排名應該是很強的。

結合最近一條新聞,既該國終於通過可以墮胎的法律,說明這個國家的天主教氛圍畢竟濃厚,這對其較高的生育率應該是有影響的。

與愛爾蘭類似的國家還有芬蘭,該國的四胎和以上佔嬰兒總數10%,初胎佔總數40%。


歐洲人生育率這麼低,非洲、綠綠生育率這麼高,等到幾十年之後,歐洲主體民族白人將會被其他有色人種超越。

等到歐洲白人後知後覺之後,要是再不行動,歐洲就會被黑、綠騰籠換鳥。歐洲白人肯定會認為歐洲是白人的歐洲,不是其他人種的歐洲。不過等到那個時候再來生孩子就遲了。

我覺得到了那個幾十年後的未來,歐洲會統一吧。因為白人人數不如黑、綠,但是白人掌握權勢,組織起歐洲所有的白人一起對抗有色人種,不是單單歐洲,美國情況也會一樣,幾十年後就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歐美白人對抗黑綠「騰籠換鳥」的戰爭,這場大戰是歐美國家的內政,所以中國不出手,你們不用擔心。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也是白人,黑、綠或許會被趕出歐洲,大戰過後的歐洲白人數量更少了,更加固了歐洲的統一。由於中國受到影響很少,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強勢力。由於歐洲統一,在中國的主導下,法國、英國這個聯合國五常將合併成一個席位,變成歐、美、俄、中四常。

以上是我對歐洲未來幾十年的猜測。


謝邀。具體數據沒有統計過,這裡說一下個人看法吧,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歐洲的低生育率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除了歐洲經濟的退步,影響力的下降以外,也沒有引發大的問題。社會有一個自我調控的一個過程,細數歷史,就是這樣低生育率的現象再延續很長時間,人口依然比歷史上絕大多數時期多很多。以後的趨勢,應該是一個大融合的時期,各個國家都開始接受其他國家的移民,中國也不會例外。就像現在中國各個城市之間正在上演的「搶人大戰」一樣,不僅僅是為了維持房地產和政府財政,有遠見的政府這是在為未來積攢競爭優勢。在出生率日益下降的未來,哪個國家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它就能在競爭中勝出,獲得更多的話語權。相對的,哪一個國家缺乏吸引力,人才就會大量的流失,會越來越落後,最後國家能不能存在下去都會是一個問題。隨著人才的流動,地域差異會越來越明顯,發展的不平衡會更嚴重。我曾經預測,中國是繼荷蘭,英國和美國之後的又一霸主,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口的量級。但是中國的人口生育率大比率降低來的太早,美國又是一個移民國家,就目前情況來說,還不能確定。不過我相信中國鐵定能成為下一個霸主國,就是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還能不能看到。


除了德國之外的大國並不是很低,其中法國2.07,英國1.88,比利時1.75,歐盟平均1.61,和放開二胎後的我國1.60近似。低的是中東歐國家 比如波蘭1.35。


越發達人的壓力越大,越不願生孩子


綠綠的高生育率會是會是歐洲百年以後MSL化

沒啥影響,影響最大的是移民。


低到黑綠競相模仿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