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們的宇宙中,只有一個蜘蛛俠;但在這個平行宇宙中,蜘蛛俠——也許不止一個。邁爾斯·莫拉萊斯表面上是一名來自布魯克林的普通高中生,但事實上,他也因被變異蜘蛛叮咬過而產生了特殊的蜘蛛能力…… 因誤闖蜘蛛俠和綠魔的戰鬥現場而被蜘蛛俠救下後,邁爾斯與彼得之間產生了某種奇異的關聯,更多的接觸,讓邁爾斯決定「師從」彼得·帕克,成為新一代的超級英雄「小黑蛛」,而更強大的敵人也潛伏在師徒身邊,伺機而動……

相關問題:

《蜘蛛俠:平行宇宙》有什麼彩蛋或不易發現的細節?

《蜘蛛俠:平行宇宙》是怎麼用3D拍出2D漫畫效果的?

如何評價《蜘蛛俠:平行宇宙》的動畫風格?

《蜘蛛俠:平行宇宙》是否會成為 2018 年「最好的超英動畫電影」?還存在哪些不足?

在看《蜘蛛俠:平行宇宙》之前,漫威的路人粉需要了解哪些知識點?

在宇宙、故事線、角色等方面,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具有怎樣的漫畫背景?與蜘蛛俠漫畫具有怎樣的聯繫?

如何評價《蜘蛛俠:平行宇宙》中蜘蛛俠們的造型?

漫威蜘蛛俠和索尼蜘蛛俠有什麼區別?

《蜘蛛俠》的漫畫宇宙與電影宇宙有什麼關係?

蜘蛛俠的版權變化是怎樣的?DC 和漫威旗下的一些主要知名超級英雄版權分別在哪些公司?


無劇透,觀影前閱讀此文有助於更好的欣賞影片。

剛去2刷完,高能警告所有沒看的小夥伴:千萬要選屏幕亮度高的影廳,如imax 巨幕廳 real 3d廳,因為整片色調偏暗,照度不好的影廳嚴重影響觀感!

——————-

原答案

首先,蜘蛛俠:平行宇宙是我近幾年看過突破性最強的商業動畫長片,下文我會用大篇幅介紹畫風來源,和技術細節。故事本身簡單易懂,進影院看完很容易理解不用過多解釋。

畫風

蜘蛛俠平行宇宙最牛逼的地方在於,把若干種畫風集結到了一起,串成一個動畫,而且這多樣的畫風都事出有因,同時又緊密服務於故事。

科普區---------------------------------------------------

我先科普一下除了正統蜘蛛俠外的人物

蜘豬俠

1.蜘豬俠 Spider-Ham

原名 Peter porker,來自8311宇宙,這個宇宙是可愛卡通風的世界。

這個世界包含美國隊長貓Captain Americat、綠巨兔Hulk bunny、等等卡通幼兒化角色。

蜘豬俠的故事開始於1983年。Peter 本身是一隻蜘蛛,住在一個叫May poker的豬豬科學家的地下室裏。

而這個豬豬科學家研製發明瞭一個原子能吹風機,他的宏偉目標是改變世界美髮業!但是豬豬科學家在一次試驗中被輻射,陷入了癲狂狀態,發狂後的May poker博士咬了蜘蛛peter一口,接著蜘蛛peter 蛻變成豬人,同時擁有豬的強大能量和蜘蛛的本領。為了報答恩人,於是取了May poker博士的姓。至此,Peter poker 也就是Spider Ham蜘豬俠誕生了。

蜘蛛女俠

2,蜘蛛格溫,Spider-Gwen

原名Gwen Stacy格溫·斯黛西,她本身是正統蜘蛛俠spiderman /Peter parker的啟蒙女友,後來不幸在一次戰鬥中被蜘蛛俠的敵人殺害了。

在宇宙65中,她卻被鐳射蜘蛛咬中獲得了超能力,而Peter Parker在宇宙65中是個被欺負的小子,為了能靠近擁有超能力的格溫。彼得本想借藥水之力把自己變強大,結果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人形蜥蜴。之後格溫在無奈之下殺死了彼得。

暗影蜘蛛俠

3,暗影蜘蛛俠 spider-man noir

暗影蜘蛛俠來自90214宇宙。這個宇宙世界停留在1930年,這個世界的Peter Parker原本是一名紐約時報的記者,與惡勢力用文筆作對,後來因為調查一個古代蜘蛛雕像走私集團,意外打破了雕像,被內部的劇毒蜘蛛咬傷獲得超能力。

彼得在他叔叔的一戰制服的啟發下穿上了全黑裝備,暗影蜘蛛俠也是攜帶槍支的蜘蛛俠之一。

SP/DR

4. SP/DR

在宇宙14512中的Peni Parker,她的父親在她9歲時創造了一個名為SP / DR的大型機器人。但是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聰明的Peni完成了機器人最後的製作,同時,一個放射性蜘蛛咬了機器人使機器人產生了靈性,於是peni 和 機器人產生了通靈聯繫。

miles morales

5,邁爾斯

邁爾斯是電影的主角,邁爾斯的宇宙1610有一個彼得帕克-終極蜘蛛俠,但是這個世界有另一隻被輻射的蜘蛛咬了邁爾斯,能力比蜘蛛俠更強,可以隱身並且可以發射毒刺。

科普結束----------------------------------------

SP/DR因為是日本風劇情,所以整個人物和角色處理都是日漫2次元風。

暗影蜘蛛俠來自1930,於是用復古的黑白膠片風格處理。

蜘豬俠有他自己的卡通風,於是繼承了下來。

邁爾斯和蜘蛛俠本體都用了美漫風,下文會具體講到,簡言之就是雖然整體是3d模型,但面部有明顯漫畫式勾線,光線硬朗,色彩分明。

而蜘蛛女則更接近純粹的3d動畫。

5種鮮明的動畫風格也恰好非常明確的區分了他們代表的不同空間和宇宙。而不同空間交錯產生的故事正是這部電影的主軸。


3d動畫的2d美漫質感

這部動畫片大家眼睛不瞎的話應該可以看出來主體都是3d製作,但正如前文所說邁爾斯所在的星球被定義成」美漫星球「,那麼他的整個世界應該是2d美漫風格的。所以,為了達到這種2d美漫動畫風格的質感,sony下了很大的功夫。

第一,他的人物動畫大量使用1拍2製作

--------

科普:電影一般採用的是24幀每秒的制式,也就是說如果是手繪2d動畫片,需要每秒連續畫24張畫以使畫面中動畫流暢,這也就是動畫中俗稱的1拍1。

但是有人發現我同樣的動作只畫第1,3,5,7....合計總共只畫12幀,然後把每幀停留2倍時間,觀眾並不會明顯察覺,而動畫師卻省下一半繪製時間,這就是動畫中俗稱的1拍2,這個行為的發明只是為了節約成本。3d動畫一般不這麼做是因為3d角色動畫師在設置好關鍵幀後,其中間幀是自動生成的,所以本身沒必要去節省中間幀。

--------

1拍2是2d動畫的傳統做法,3d動畫強行這麼做可以讓人產生2d動畫的質感錯覺,但同時sony選擇了背景動畫、鏡頭動畫和其它位移動畫又保持1拍1,從而保持3d動畫特有的鏡頭順滑的優勢。

第一幀車是在後面

第二幀車前行,人沒動,人是1拍2,車是1拍1

如上圖,車和背景動畫是1拍1,但人是1拍2,如果像我這樣一幀幀剝離出來,就看到了人物相同前景物件又不相同的現象。

但sony就景物動畫的1拍1配合人物動畫的1拍2 遠不止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實際他要複雜的多。因為他實現1拍2隻是為了質感,而這個前提是不能影響整個影片中物體互相碰撞阻礙的物理邏輯性。所以,後面當車撞上邁爾斯的時候,邁爾斯又迅速切換到1拍1的動畫,使接觸動畫更緊密,但就在他騰空躍起的時候,他的3維位置是在做1拍1的物理運動,但是身體本身的手腳角色動畫為了重新保存質感卻是繼續堅持1拍2的。

注意看這連續四幀的人物,位置是持續變化的,但行為是隔兩幀變一次的。

這僅僅是我簡單的分析其中一個人物的一個簡單動畫場景,對於更複雜的動畫場景,這些配合更加複雜。

第二,沒有運動模糊

運動模糊只有在3d動畫中才普遍加入,為的是畫面更加流暢。

但在追求2d動畫質感這條不歸路上,真實虛化的運動模糊,這種非常具有3d性質的東西肯定不會被允許的。所以,如果我們任意截取運動中的一幀

平行宇宙

他是像上圖這樣完整清晰的,而傳統3d動畫卻不是

超人總動員

傳統3d動畫同樣是下落中的一幀,因為是運動中的一幀就會模糊很多。

但是每幀都沒有運動模糊也會產生問題,就是如果角色兩幀之間跨度過大,如果沒有運動模糊的視覺連接,就會造成觀眾的跳幀錯覺,意思是,第一幀在a點,第二幀在遙遠的b點,因為沒有連接而在視覺中有丟失畫面的感覺。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平行宇宙也用了2d動畫質感的運動模糊:-速度線和重複繪製。

第三,強硬的光感和2d畫面質感

電影海扁王有一段3d的美漫鏡頭,質感非常2d,因為畫面里人物景物都不用動,所以處理起來比較簡單,直接畫到模型上或者映射給三維模型上都可以實現,但平行宇宙裏所有人物都在瘋狂的運動,情況就要複雜的多。

平行宇宙中,強烈的硬光給人一種獨特的簡約感,光線對比極其強烈,色彩也比傳統3d動畫劇烈的多

大量暴死的高光和黑死的暗部

傳統3d動畫即使強光線也會柔和很多

同時為了增強人物2d質感,人物面部有很多手繪線,這時候它和上文中說到的海扁王中的手繪線不同,他的面部線是隨著面部結構的變化而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不同於普通渲染軟體生成的3轉2的模擬線那般生硬。

同時他的材質也不是簡單的手工繪製或者材質調節那麼簡單,他加了一層細膩的紙面紋理來增強紙的質感

第四,視頻流行元素

平行宇宙整片充斥著黑人文化,街頭藝術文化,而視頻中代表著這種流行文化的元素有且不限於噪波風,鏡頭溢色風。sony把它們也運用的也淋漓盡致

平行宇宙的噪波風

來源一種電視信號差的畫面

高光溢色一般產生於比較老化或者早期的鏡頭拍攝的照片質感

影片對動畫這一門類的深掘精神,同時又把所有眼花繚亂的技法和技巧融匯給故事本身,還有色彩斑斕的都市,還有導演充滿想像力的畫面構圖,所有的所有都是我喜歡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

蜘蛛俠-平行宇宙,預告

以上

---------------------------------------------------------

更新

評論區有人說畫面有種紅藍光影交錯的雜波,很不清晰。

你說的大概就是紅框標的地方吧?這些就是我說的老膠片,或者老鏡頭因為某些光學原因造成的色彩分離,溢色。這時專門設計的這種風格,不是技術問題哈。

最後

我總結了好多影片中的彩蛋和小細節。在另一篇答案裏,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哦。

《蜘蛛俠:平行宇宙》有什麼彩蛋或不易發現的細節??

www.zhihu.com圖標

吹爆,大量動畫電影的新玩法,真正展現了只有動畫能做到的各種視聽語言!

一個純粹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動畫電影,就不應該在你走出來後說什麼「臥槽毛髮好真實」「嘿呀雪做得好像啊」——真人電影早就做到了,要你動畫學?

它應該讓你心潮澎湃地,指著它喊:「這他媽就是真人電影做不到的事兒!!!」

光看預告的時候我期待值就已經很高了,沒想到看點映時更HIGH個五十倍,偽定格的動畫效果一開始有點難適應,但習慣後就覺得超棒,節奏超快超爽利,咔咔咔咔咔咔咔,然後到了高潮部分,突然來了那麼一兩個鏡頭,順滑無比,寧靜超脫——頓時就反襯出來了,特帶感!

漫畫感故障藝術塗鴉電音等等等等我叫得出名字/大概只有個概念的東西被玩得風生水起,就,酷,太爽了,從電影製片廠LOGO出現開始一路玩兒到最後,每一幀每個像素點都刺激!

各類漫畫質感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運用了漫畫的皮兒,但以動畫的手法完美地表現,完全是1+1&>2的效果。各類只有動畫和漫畫才會有的表現形式,愛好者——我指的不是超級英雄或者蜘蛛俠愛好者,而是動畫漫畫的愛好者——看了一定會像我一樣恨不得各種尖叫的!!!

你們光聽我吹覺得已經很酷了?正片比這還酷上十倍!!!

我為什麼要看點映我剛齣電影院門口就想轉回身二刷……大哭

還有

格溫蛛

他馬

好看了 ????


本文不含劇透,請放心食用。

看完電影從影院走出來時,我內心情緒翻騰久久無法平靜,因為這部《蜘蛛俠:平行宇宙》的質量真的遠超預期。

我沒想到在2018年年末聖誕節前夕,索尼和漫威聯手將拍了無數遍的蜘蛛俠題材,再次注入新鮮血液,並帶來如此之大的驚喜。

有關於幀數的疑惑,令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知乎搜到本問題,看完千里老師從專業角度剖析了《蜘蛛俠:平行宇宙》(以下簡稱《平行宇宙》)幀數、2D質感以及畫風等特點,這對於我理解整部電影有極大的幫助。

我僅從一個動漫愛好者的角度談談兩方面感觸,最大的感觸是「破壁」、其次是「逆轉」。

一、破壁

破壁的第一層意思是,《平行宇宙》打破了原本難以互動的不同漫畫角色之間的牆壁。

「平行宇宙」的設定被廣為接受並不是一蹴而就,漫威也是鋪墊了很長的路。通過此前其它電影數十年的不斷造勢,觀眾越來越能接受平行宇宙的設定,很多影片包含破壁角色互動而被人們戲稱為「彩蛋」。

這或多或少也給其它電影帶來了靈感。

比如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頭號玩家》裏,已經不僅僅是動漫、遊戲的IP合集,其中情景的設計也致敬了多部經典電影作品。將這些本不可能同框的角色不露聲色地製作成彩蛋,為愛好者們所津津樂道。

網友在《頭號玩家》裏一共發掘出了119個彩蛋

而就在最近迪士尼推出的《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更是將打破角色壁壘開發到了極致。

與《頭號玩家》一樣都是遊戲、動漫、電影各種梗橫飛,還更勝一籌地吐槽了互聯網品牌、網紅營銷的亂象叢生。我打算稱2018年是遊戲迷、動漫迷、電影迷的「本命年」,估計不太會有人反對。

迪士尼所有公主休閑裝同框自黑 以前都不敢想

有了如此之多的影視作品鋪路,這次的《平行宇宙》在打破角色牆壁上,就顯得更為輕車熟路了。

原本屬於六個不同平行宇宙的蜘蛛俠集結在一起,他們有著相似但絕不相同的經歷、能力、性格,但是他們都一樣是自己宇宙懲惡揚善的蜘蛛俠。

一方面各異的人物造型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體驗,另一方面人物因相似宿命帶來的共情反應又讓人信服。

這三部影片都是打破牆壁良好的示範,希望今後能在熒幕上看到更多出乎意料又精彩絕倫的破壁互動。

不同的畫風組合在一起毫無違和感 索尼大法好

破壁的第二層意思,是打破了動畫與漫畫之間的牆壁。

在一些3D動畫電影裏,畫面流暢逼真往往是其追逐的核心,還記得前些年我們怎麼感嘆的嗎?

「嘖嘖,瞧瞧這毛髮多逼真」、「哇,你看人家這渲染技術」、「細節滿分」等等,可現在不禁要問3D登峯造極之後的方向在哪呢?

而動畫電影《平行宇宙》指出了一條不錯的出路,就是在動畫中運用大量漫畫的分鏡、構圖元素,特別是在人物打鬥過程中使用漫畫式的定格特效,極大增強了動作張力,使人物一招一式幹練利落十分有型。

畢竟漫威是靠漫畫起家的 這幾個鏡頭還不是家常便飯

隨處可見的漫畫元素應接不暇

其實我一直認為動畫和漫畫二者各有所長。

漫畫的敘述特點是非常簡潔明瞭,不必要在細節上著墨過多,所以在打鬥場景上有突出優勢;而動畫的長處是通過長鏡頭渲染氣氛,方便讓人產生代入感,配合音樂烘托氛圍升華主題。

舉個漫畫的例子,《灌籃高手》我相信大家都看過,放一組圖給大家感受下井上雄彥為何能封神(日漫需按照從右往左、從上至下的順序觀看)

僅僅三秒內發生的籃球比賽「絕殺」場景,被十幾張圖刻畫得淋漓盡致。傳統的動畫很難表現出這種漫畫效果,只能換一種形式放慢動作、切換視角、背景音樂等來烘托當時的氛圍,雖然也有不錯的效果,但難免會稍顯拖沓。

而《平行宇宙》的風格則證明瞭完全可以各取二者所長。

破壁的第三層意思,是要打破國人認為「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的牆壁

我原本以為這樣一部動畫形式的英雄電影,會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去觀影,因為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裏,「動畫片」就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娛樂。

現場來看好像並不如此,人們已經慢慢能夠接受用動畫形式來講一部成年人的故事,反應人到中年的煩惱。

這其中最讓我驚喜的是這位屌絲蜘蛛俠大叔。

他在自己的宇宙中不僅和瑪麗簡婚姻破裂,還因此一蹶不振日漸肥胖,最後居然為了肚腩舒服(經知友提示是因為戰服褲子磨壞不得已)把戰服換成了秋褲。他的人生並沒有因為獲得超能力而精彩,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

所以一開始他極力反對邁爾斯走上超級英雄道路。到後來,他的人物形象愈發飽滿,用自己的方法調教邁爾斯、見到梅姨時的手足無措、對瑪麗簡的深情致歉,這些都彷彿是實實在在日常裏我們自己的狼狽模樣。

通過這種方式和解 有時候很難解釋父子間微妙的磁場

還有就是邁爾斯的警察父親,這位父親的形象特別能夠引起人們共鳴。

無論是正在經歷孩子叛逆期的父親、還是回想起曾經年少時頂撞父母的小夥,看完都會換個角度體驗到各自的難言之隱吧。

邁爾斯被蜘蛛俠大叔用蛛絲封住嘴巴後,隔著房門與父親「對話」的那一幕讓我記憶猶新。

面對父親的坦誠,邁爾斯無法開口回應,父親意外地沒有被兒子頂撞,反而放下架子自我反思,最終把內心柔軟的愛展示給了兒子。

而正是那些語重心長掏心窩的話,促成了邁爾斯真正蛻變和成長。

《行屍走肉》裏瑞克教育兒子卡爾 這是成熟的關鍵

這和《行屍走肉》第二季裏,瑞克教育兒子卡爾要「少說話 多思考」是一個道理。有時候換位思考能提升格局,而看似你來我往的爭執反而是最無效的溝通。

所以看《平行宇宙》時,比起只會被精彩打鬥場景吸引的小朋友來說,或許我們這些成年人值得從中反思更多,能解決不少現實困惑。

二、逆轉

逆轉同樣有三層含義:

其一是角色設定不斷發生逆轉,但會有細節鋪墊經得起推敲;

其二是情節雖難跳出俗套,但角色獲得擁有吐槽這種俗套的技能;

第三是女性不再以花瓶形象示人,逆轉成為救場的英雄或是邪惡的反派。

然而這幾點繼續深入分析的話,就會不得不嚴重劇透。為了不影響大家首次觀影體驗,我只做以上簡單概括,相信看完《平行宇宙》的你如果再看到本回答時,就會明白以上觀點並表示贊同。

最後實在是太欣賞這位女蜘蛛格溫了,完全可以再出一部單獨來講講她和邁爾斯之間的故事,再請來眾多平行宇宙中能過審的小賤賤,簡直堪稱完美~

(另外配音演員海莉·斯坦菲爾德也很漂亮,直接讓她演女蜘蛛格溫的真人電影也是極好的)

最後,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給個?和點個關注喲 by@張小喂浪不動了


看了IMAX 3D版的《蜘蛛俠:平行宇宙》。太驚喜了!遠超過預告片給我的印象。基本鎖定年度最佳動畫片!

首先是畫面效果,2D結合3D,立體感極強,視角豐富多樣,整個影片非常華麗玄妙,特別是結尾幾場戲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場面絲毫不輸當前的真人商業大片,鏡頭方面更是達到了真人電影不敢想像的絢麗程度。其畫風與當前動畫片流行的CG建模3D擬真完全不同,真的是令人耳目一新。這部動畫片真的是值得去影院看IMAX版的!

本片堪稱最還原漫畫風格的電影/動畫片:對話氣泡、分格畫面還有擬聲詞的運用都很到位,特別是蜘蛛俠的蜘蛛感應,已經成了片子裏一個有趣的細節,多次出現。

本片大概是少有的劇照沒有電影好看的動畫片!

從超級英雄電影的角度看,影片也很有看頭:蜘蛛俠的故事其實已經在大銀幕上被講過三輪了,從山姆·雷米的《蜘蛛俠》到《超凡蜘蛛俠》再到《蜘蛛俠:英雄歸來》。但本片依然能把這個元初故事講出新意(中間還有自我吐槽)。此外,影片在塑造角色和鋪陳故事方面頗有耐心,用了不少篇幅去塑造這個黑蜘蛛。基本也沒有虎頭蛇尾問題——《毒液》在這方面問題就比較大。索尼動畫這次真是為漫威開了條新路,讓一部以青少年為主角的蜘蛛俠電影具有了成人也感興趣的話題——對比之前的超凡系列和重啟,就覺得那幾部真人版表達內容過於淺顯平庸了。

《蜘蛛俠:平行宇宙》在視覺方面稱得上是動畫片的新里程碑,故事和角色也相當成功。要說不足,主要是結尾故事仍然略弱,對反派的塑造依然很單薄——本來故事中給了反派一意孤行的理由,結尾解釦卻非常草率,失去了可以深化角色及主題的機會。同時黑蜘蛛父親的轉變也很突兀,缺乏合理過程。

總結一下我的看法:年度最佳動畫片!近年來的動畫片突破之作,開風氣之先!近年來最佳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情節和角色方面仍略遜於《美隊2》《蜘蛛俠2》《金剛狼3》,但絕對屬於第一陣營的水準。

最後最後,本片成本0.9億美元,在動畫片裏只是中等偏上,絕非超大製作!最近的《無敵破壞王2》成本1.75億美元,是本片的兩倍;《綠毛怪格林奇》也有0.75億美元呢。這部動畫片的三位導演都是動畫製作出身,有兩位屬於第一次當導演,另外一位拍過《守護者聯盟》的彼得·拉姆齊也只導過這麼一部動畫片。本片的口碑大爆,真的太能反映好萊塢動畫片整體水準了——人家是工業推動創意,我們這裡還是創意拉著工業奮力前行!


9.5/10,吹爆。年度最佳動畫沒什麼疑問。

索尼通過申請了專利的全新畫風、場景中時不時出現的對白框、主角跳樓時AHHHHH的擬聲詞等等細節,用與真人漫改電影完全不同的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還原度把漫畫搬上了電影屏幕。從這個角度來說,《蜘蛛俠:平行宇宙》可以算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漫畫電影。加上之前大受好評的PS4蜘蛛俠遊戲,可以看出索尼——在除了真人電影以外的方面——對這個IP的理解還真是非常到位的。

六大蜘蛛俠(其實有七……八……九個?)的人物刻畫,滿分。

非常有限的戲份裏對反派金並動機的表現(以及性轉章魚博士!),滿分。

平行宇宙概念的設定和詮釋,滿分。

華麗炫酷而不凌亂的動作場面,滿分。

斯坦李的客串既符合劇情又相當感人,滿分。

片尾彩蛋玩的蜘蛛俠經典梗,滿分。(國內上映的版本沒有彩蛋,因為彩蛋是較晚製作的,沒有趕上正片送審的時間)

唯一的0.5分扣在哪兒呢?

紐約青少年居然用QQ聊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