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驅逐艦走向成熟之後,為一整個驅逐艦編隊尋求合適的指揮艦船便成為了一個必要的需求。最早的輕巡洋艦林仙級(Arethusa Class)便是作為驅逐艦編隊的指揮艦出現的,但是在此之後只有思維相對獵奇的日本人堅持了這種解決方式,其他國家轉而建造更大的驅逐艦以解決問題。但是進入1930年代之後,隨著驅逐艦的大型化,由小型巡洋艦接替驅逐領艦的任務似乎又一次成為了一個誘人的選擇——甚至包括最著名的「防空巡洋艦」亞特蘭大級(Atlanta Class)都是以驅逐艦隊領艦(flotilla leader)的形式出現的(從嚴格定義上來說,它們和防空巡洋艦隻是趨同而已)。其中最早出世的這類艦船就是荷蘭海軍的特羅姆普級輕巡洋艦(Tromp Class cruiser)。

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一般被認為是防空巡洋艦標準型的它們事實上既定任務是驅逐艦隊領艦。
義大利輕巡洋艦阿非利加征服者西庇阿號(Scipione Africano),羅馬統帥級,典型的「flotilla leader」。

1、設計特點

特羅姆普級的預定目標是作為與傑拉德·卡倫博格級驅逐艦相配合的驅逐艦隊領艦,故主尺度和「傳統」巡洋艦的日益大型化不同,更接近於驅逐艦。其艦體長131.95m,寬12.43m,吃水:4.32m;標準/滿載排水量為3450/4225噸。整體布局採用艏樓船型以增加適航性,同時採用了荷蘭驅逐艦慣用的內傾艦尾。對於其預定角色而言過大而可能導致機動性下降的艦體反而是重大問題,同時特羅姆普級的設計時間正值大蕭條的頂峰,面對千方百計削減軍費的議會,海軍也是有心無力。

特羅姆普級完成狀態線圖

為了達成伴隨驅逐艦活動的目標,特羅姆普級裝備了兩台總功率為56000馬力的帕森斯式齒輪減速蒸汽輪機,採用雙軸推進;鍋爐採用四台亞羅三筒式燃油鍋爐。設計航速為32.5節,但是在測試中特羅姆普號達到了62100馬力的輸出功率和35.06節的航速。考慮到海外部署的需要,特羅姆普級搭載了860噸燃油,續航力為8000海里/10節。

在武器方面,荷蘭海軍繼續堅持從瑞典博福斯公司引進武器。特羅姆普級採用了博福斯15CM,50倍徑No.11火炮,安裝在三座雙聯裝炮塔之內;No.11和德·魯伊特號上的No.9型的主要區別在於為減重,裝甲由正面100mm,側面30mm削減至正面25mm,側面15mm,另有15-25mm的裝甲保護彈藥提升裝置。No.11使用的炮彈為46kg的穿甲彈或46.7kg的高爆彈,射程在45°仰角時為30000碼。

至於防空方面,特羅姆普級沿襲荷蘭海軍的一貫做法,完全放棄大口徑高射炮的裝備而改用著名的博福斯40mm高射炮。特羅姆普級和德·魯伊特號裝備的博福斯高射炮均擁有三軸穩定基座和集中式火控設備——日後盟軍的40mm高射炮更常採用分置的指揮儀。除此之外,特羅姆普級亦裝備4挺12.7mm機槍填補近程防空的缺口。在原來的設計上,特羅姆普級將在後部上層建築周圍裝備4座博福斯高射炮,但是特羅姆普號完工時只裝備了兩座且從未補齊;二號艦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計劃湊齊4座高射炮,但是因為德軍的入侵而化為泡影。

在東印度群島航行的特羅姆普號(CG),後部上層建築兩側空出的平台便是預定的40mm高射炮安裝位置。

其他武備方面,特羅姆普級重新裝備了2座533mm三聯裝魚雷發射管,配備從英國進口的533mm MK.V型魚雷,全重1650kg,戰鬥部為300kgTNT炸藥,射程為28節/12000m。除此之外還裝備了4台深彈拋射機。

為了方便偵察敵情,雖然排水量不到4000噸,特羅姆普級還是裝備了1架全重2545kg,乘員2人,最大時速280km/h,航程730km的福克C.XI-V水上飛機,武器為2挺7.92mm機槍以及小型炸彈若干。在起飛時,由於巡洋艦上沒有裝備彈射器,水上飛機必須要用吊車吊至水面方能起飛,雖然比較不便,但是因為空間和重量的限制只得做出犧牲。特羅姆普級和其他輕巡洋艦不同的地方在於裝甲防護。因為艦體的限制,該級的主裝甲帶只有1.5英寸;水平防護倒是稍微強一些,分為25mm的主甲板和15-25mm的下甲板兩層水平防護。這些裝甲只能抵擋小口徑火炮的攻擊,但是對於該級的作戰方式而言還是夠用的。
特羅姆普號搭載的W-6號福克C.XI-V水上飛機

2、建造與命名

沿襲德·魯伊特號的命名方式,特羅姆普級分別以荷蘭17世紀著名海軍將領特羅姆普父子(Maarten Tromp和Cornelis Tromp)以及16世紀荷蘭海軍將領兼探險家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Jacob van Heemskerck)命名。雖然後者已經被用來命名一艘尚未退役的岸防戰列艦。 阿姆斯特丹的荷蘭造船公司接下了這筆訂單,但是兩艦使用的是同一個船台——特羅姆普號下水之前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不能開工。這使得建造意外的緩慢,導致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在戰爭爆發時還沒有完工,最後的工程是在英國完成的。

特羅姆普號(上)和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下)下水時的照片,注意背景的吊車完全相同,說明兩者的建造地點相同。

兩艦的開工,下水,完工日期如下:

3、服役生涯——特羅姆普

特羅姆普號完工之後短暫駐留在荷蘭本土,之後按照預定任務被調動至東印度群島。1940年5月荷蘭被入侵之後隨即開始搜捕東南亞的軸心國船隻。總的來說1939-1941年意外的平靜,只有兩件比較大的事情——第一是因為維希法國對身為交戰國的荷蘭海軍對名義上為中立的維希法國商船進行的檢查表示不滿,進而派出軍艦對峙;特羅姆普號在此期間和法國部署在印度支那的艦船有過近距離接觸,但無人擦槍走火。
太平洋戰爭前的特羅姆普號,注意水上飛機的部署方式。

第二件事發生在1941年11月25日,當時特羅姆普號緊急從巴達維亞出動,以尋找神秘消失的澳大利亞海軍悉尼號巡洋艦(HMAS Sydney),但一無所獲,也沒有發現倖存者的跡象,只找到了一個空無一人的救生筏,最後只能無奈的返回泗水。12月6日特羅姆普號前往卡里馬塔海峽(Karimata Strait)搜索荷蘭海軍一架墜毀的卡塔琳娜水上飛機。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此時該艦正在阿南巴斯(Ananambas)巡邏,遂立即被召回。

特羅姆普號的第一個任務是和驅逐艦皮特·海因號和班克特號前往望加錫海峽搜尋O-19號潛艇發現的「日本航母編隊」,結果只不過是一艘和荷蘭軍隊聯繫不暢的美國貨船和兩艘拖船而已。

接下來的1月顯得比較無聊,特羅姆普號一直在為援助新加坡的BM和DM船隊提供掩護。由於日本沒能徹底摧毀新加坡的英軍機場,這一個月更多的是無聊的任務。但是平靜即將過去,隨著日軍開始試圖在婆羅洲和西里伯斯島南端登陸,局勢驟然緊張。

2月4日,獲悉日軍船隊正向西里伯斯島南端的望加錫(Makassar)前進,卡雷爾·多爾曼(Karel Doorman)少將決定集結ABDA的海上力量,進行一次攔截任務;特羅姆普號也在其中。但是倒霉的多爾曼被原定前去轟炸肯達里(Kendari)機場的幾十架日軍轟炸機發現,隨即遭到猛烈空襲。空襲中特羅姆普號雖然裝備了博福斯高射炮,卻是徹底的看客,既無戰果也沒有任何受損,甚至掩護任務也沒有份。在攔截失敗後,多爾曼得知日軍將要登陸蘇門答臘島的巨港(Palembang),遂於2月15日再次集結艦隊試圖攻擊日軍運輸船隊,結果什麼都沒有發現,反而因為事故損失了驅逐艦范·甘特號。
望加錫海峽空襲中的盟軍艦隊,最近的巡洋艦就是特羅姆普號

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巴厘島上良好的機場,但是沒人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始打那裡的主意。2月18日日軍在巴厘島登陸時多爾曼的打擊部隊正因為補給和護航四處散布,根本沒有時間集結——但是巴厘島機場落入日軍之手是極其危險的。多爾曼和荷蘭東印度艦隊總指揮康拉德·赫爾弗里希(Conrad Helfrich)中將遂計劃通過三個批次的夜襲擊潰日軍登陸艦隊,特羅姆普號被編入第二戰術群,和4艘美國第58驅逐艦分隊的克萊門森級驅逐艦編隊——它第一次在戰鬥中行使預定的角色,計劃在第一戰術群誘使日軍暴露時擊潰運輸船隊。

特羅姆普號,從博福斯高射炮的火控裝置尚在可以看出是巴塘海峽海戰之前的狀態。此時它的塗裝是荷蘭艦隊常用的深綠加灰色。

2月20日0109時第二戰術群繞過巴厘島南端進入海峽,負責指揮58驅逐艦分隊的賓福德(T·H·Binford)中校試圖和第一戰術群聯繫,但是沒有任何回應。同時盟軍發現了一道不明的綠色光束,但因為不辨敵友而沒有開火。4艘美軍驅逐艦不久後便向日軍船隊發射魚雷,未能命中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混戰中特羅姆普號落在了58驅逐艦分隊後方。0141時,特羅姆普號發現後方有日軍驅逐艦接近,遂立即打開探照燈射擊——這反而是一個致命的決策,因為在場的日軍驅逐艦有兩艘——大潮號(Oshio)和朝朝號(Asashio),這樣無異於將自己暴露在另一艘敵艦的視野里。兩艘排水量之和超過特羅姆普號的日軍驅逐艦立即集中火力,第一發命中彈就擊中了特羅姆普號的指揮塔。荷蘭巡洋艦的火控立即失靈,在0210—0216時的交戰中最終僅僅命中大潮號1發炮彈——而且不痛不癢;自己反而被日軍擊中了11發5英寸炮彈,期間還規避了日軍發射的魚雷,幸運的是艦員只有10人戰死,30人負傷。之後該艦和前來增援的日軍驅逐艦短暫交火,相互沒有損傷。20日清晨,撤出巴塘海峽的第二戰術群遭到從望加錫出發的九架轟炸機的空襲,但在盟軍的規避下無一命中。

雖然在其他戰場上特羅姆普號的損傷並不是嚴重問題,但此時的東印度群島已經人心惶惶,日軍轟炸機更是常常拜訪盟軍在爪哇島的基地,一切維修都不再可能。於是特羅姆普號被派往澳大利亞修理,於2月27日抵達弗里曼特爾港,隨即前往悉尼進行徹底維修。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特羅姆普號在鳳頭鸚鵡島(Cockattoo Island)船廠除了維修之外,還拆掉了2台深彈拋射機和博福斯高射炮的火控儀、將兩座博福斯高射炮整合至艦體中線上、另加裝了5門20mm高射炮和2門3英寸高射炮、以及雷達和ASDIC;原有的水上飛機搭載功能被廢除。接下來直到1943年2月,特羅姆普號都在澳大利亞水域執行護航任務。
特羅姆普號船員合影,攝製於弗里曼特爾。
修理後的特羅姆普號,後部的博福斯高射炮被移動至艦體中線上。

1943年2月,特羅姆普號奉命和驅逐艦范·格倫號和切克·希德斯號加入護航三艘搭載了在北非作戰的澳大利亞軍隊的郵船——阿奎塔尼亞、瑪麗女王和法蘭西島號回到澳大利亞的任務。此後於1943年8月又增加了2門3英寸高射炮並用4門40mm博福斯高射炮取代了早就過時的12.7mm機槍;同年12月特羅姆普號以及驅逐艦范·格倫號和切克·希德斯號轉至英國東方艦隊,時隔一年多再次回到第一線作戰。

1944年4月特羅姆普號加入空襲蘇門答臘西北的沙磺(Sabang)的「座艙」行動(Operation Cockpit),這是東方艦隊時隔兩年後第一次發動進攻,目的在於積累在太平洋戰區的作戰經驗和襲擾英帕爾戰役日軍的運輸線。同年5月4日東方艦隊轉而空襲泗水,但效果不彰。7月中旬,東方艦隊為徹底破壞日軍的補給線決定徹底癱瘓沙磺的港口,在這次任務中特羅姆普號將扮演更加大膽的角色。

7月25日,「克萊門森」行動(Operation Crimson)發動。從勝利號(HMS Victorious)和光輝號(HMS Illustrious)航母上起飛的轟炸機率先空襲港口設施,緊接著特羅姆普號率領驅逐艦質量號(HMS Quality)、奎利姆號(HMS Quilliam)和導火索號(HMS Quickmatch)衝進港區,用炮擊徹底摧毀了港口設施;期間還有意外收穫——一條商船正在港口停泊,瞬間被集中火力撕成碎片,這次輪到荷蘭人在日軍眼皮下橫行無忌了。行動完美結束之後特羅姆普號回到澳大利亞進行維護,1945年4月回歸東方艦隊並作為63艦隊的旗艦(下轄兩艘護航航母女皇號(HMS Empress)和沙阿號(HMS Shah)和兩艘驅逐艦)炮擊了尼科巴群島(Nicobar Islands)。在此期間一發150mm炮彈不幸在炮口自爆炸死兩名艦員。但是艦船本身沒有受損。
1945年的特羅姆普號,塗裝為東方艦隊標準的B20藍色和AP507C淺灰

5月11日,剛剛返回錫蘭的特羅姆普號又立即護衛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執行「公爵領地」行動(Operation Dukedom)以攔截增援安達曼群島的日本重巡洋艦羽黑號(Haguro)。途中沙阿號曾經發起了對日艦的不成功空襲,隨後雖然主力艦隊全速前進,羽黑號卻很快被英軍的前衛驅逐艦乾淨利落的終結。

1945年在巴厘巴板外海加油的特羅姆普號,時值婆羅洲戰役期間。注意其40mm「海斯梅爾」博福斯高炮上的英國火控雷達

隨後,特羅姆普號轉隸美國第七艦隊,參加了登陸婆羅洲巴厘巴板(Balikpapan)和打拉根(Taraken)的行動。8月16日又轉入英國東印度艦隊編製,次月16日回到巴達維亞,並逗留至1946年1月才返回阿姆斯特丹,同時攜帶了160名被解放的荷蘭戰俘返鄉。

1951年停泊在馬爾他大港(Grand Harbor)的特羅姆普號

戰後,特羅姆普號主要承擔訓練任務,曾經在1948年成為航空母艦卡雷爾·多爾曼號(HNLMS Karel Doorman)艦員的住宿船,隨後於1951年成為後備艦隊旗艦。1953年代表荷蘭皇家海軍參加在斯皮特海德舉行的伊麗莎白二世登基閱艦式。1955年12月,特羅姆普號正式退役並成為新巡洋艦七省號(HNLMS De Zeven Provinci?n)船員的住宿船,隨後承擔類似任務直至1968年12月除籍並拆毀。

4、服役生涯——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 1940年5月10日,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正在阿姆斯特丹準備裝配武器,當德軍入侵的消息傳來時,鑒於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的動力系統已經調試完成,造船廠立即下令其轉移至英國。它在當天下午就立即啟航,畢竟沒有人希望這個活靶子在空襲的危險中逗留;由於時間緊張,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只裝載了前往英國必要的給養,以及造船廠臨時搜羅到的6門西斯帕諾20mm高炮。途中英國驅逐艦曾經因為將其視為無法識別艦隻試圖攔截(沒有武器的船當然很詭異),除此之外相安無事並在次日抵達英國。25日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轉移至法爾茅斯港(Falmouth),為緊急護送荷蘭王儲前往加拿大的任務做準備。6月2日,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從法爾茅斯港啟航,作為執行護送任務的蘇門答臘號(HNLMS Sumatra)巡洋艦的後備。此時該艦除了西斯帕諾20mm高炮之外只有從G-13和G-15號雷擊艦上拆卸的深彈滑軌,甚至連陀螺儀都沒有。儘管兩者曾經一度失去聯繫,6月11日兩艘荷蘭輕巡洋艦還是平安抵達哈利法克斯(Halifax),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在返回英國之前裝上了陀螺儀——為了防止再次和蘇門答臘號再次失散。

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上的西斯帕諾20mm高炮,其實只是臨時徵用的轟炸機炮塔。

回到英國之後,英軍計劃將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按原計劃完工。但是發現荷蘭生產的炮塔和英國的火控設備不兼容,同時改用英國炮塔也太花時間,最後決定將其改造為防空巡洋艦。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的主要武器改為5座英國海軍巡洋艦標準的4英寸Mk XVI雙聯裝高射炮,分別位於原來的A,B,Y主炮位和原來的魚雷發射管的P,Q炮位;由於博福斯高炮數量不足改用一座四聯裝2磅炮,輕型防空武器方面捨棄西斯帕諾20mm高炮,換裝同口徑的厄利孔高炮。同時主炮火控儀改為英制HACS,配合285火控雷達;對空雷達則為279雷達。除此之外還裝備了128型ASDIC。1945年時將279雷達換為281型,同時增設293型雷達。

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1941年狀態
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艦員合影,1942年。可見A,B炮位的4英寸高射炮。
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艦橋上的HACS和285火控雷達。桅杆上是1945年改裝的293型雷達。

1941年2月11日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真正意義上的完工,隨後參加北極航線的護航任務。6月左右被調動至防空需求更加緊急的英吉利海峽,很快就迎來了第一場戰鬥——7月7日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護航的阿瓦利亞之星號(Avila Star)客輪遭到德軍轟炸機襲擊,但是被巡洋艦的防空火力擊退。隨後它在10月上旬為新服役的不撓號航母(HMS Indomitable)護航,當日軍開始進攻東印度群島時該艦正在貝爾法斯特港,旋即被調動至遠東。

停泊在錫蘭的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後)和蘇門答臘號(中)和驅逐艦范·格倫號(前)

一抵達科倫坡(Colombo),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便被緊急命令支援卡雷爾·多爾曼的艦隊——後者的艦艇極度缺乏防空火力。為了緩解炮彈短缺,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還裝上了大量120mm炮彈。25日從錫蘭出發,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持續告訴航行,卻在28日接近爪哇島時得知了災難性的戰況;計劃立即取消,它只得返回錫蘭——當看到科倫坡的碼頭時油艙已經只剩3%的燃料。隨後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加入英國東方艦隊,隸屬坦南特少將的第四巡洋艦分隊;隨後在印度洋上參加了搜尋日軍航母,無功而返的行動。

1942年5月,為了防止日本利用維希法國控制的基地,東方艦隊執行了進攻馬達加斯加的鐵甲艦行動(Operation Ironclad),也是盟軍的第一次海空聯合登陸作戰,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也隨行參加。為了防止日軍偷襲,英軍為這次行動部署了近乎牛刀殺雞的艦隊——2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和6艘巡洋艦。如同預計的一樣,駐守在迪戈-蘇亞雷茲(Diego-Suarez)的法國軍隊迅速放棄了抵抗。同年8月,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執行了一次欺騙行動——誘使日軍以為盟軍會在蘇門答臘,而不是索羅門群島發動反攻,但是並沒有什麼用。一個月之後東方艦隊又一次駛向馬達加斯加,以掃蕩內陸的法國勢力

接下來的1943年,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主要在澳大利亞附近執行護航任務,順便攔截了一艘試圖逃往波爾多的德國偷越封鎖船。1944年1月,鑒於在遠東活動的時間過長,它被命令回到英國檢修。但是經過地中海時,由於即將進行的安奇奧登陸作戰需要船隊運輸物資,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被「截留」用作防空支援。4月20日,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護航的UGS 38船隊(規模高達87艘船)遭到德軍魚雷機空襲,運載彈藥的貨船保羅·漢密爾頓(Paul Hamilton)號被魚雷擊中,立即爆炸沉沒,死者高達580人!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的ASDIC探測到兩枚魚雷,遂輕而易舉的規避之;沒想到這兩枚魚雷擊中了美國驅逐艦蘭斯代爾號(USS Lansdale),倒霉的驅逐艦立即斷成兩截。這也是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護航的艦隻中第一次出現沉沒(所以說其護航的商船無一沉沒是不正確的)。隨後它在諾曼底登陸期間回到利物浦維修,對於兩年多沒有徹底檢修的艦船來說這很必要,但是它因此錯過了接下來的戰事,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除了檢修之外,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還改裝了293型雷達。將20mm高射炮換成4座雙聯裝的同型火炮;2磅炮被拆除,換成了4座雙聯裝博福斯高射炮。奇怪的是其中有兩座是附帶雷達和三軸穩定基座的MK-IV型,剩下的則是不帶任何附加設備的「普通」型。

1945年7月16日檢修終於完成,7月21日,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回到出生地阿姆斯特丹,成為自1940年以來第一艘進入荷蘭港口的荷蘭海軍艦船。不久之後,它又和范·格倫號一起前往東印度群島,次年6月才返回本土。
二戰結束後停泊在澳大利亞的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

之後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於1947年成為炮術訓練艦,但是在1950年,它和航空母艦卡雷爾·多爾曼號(HNLMS Karel Doorman)以及護衛艦約翰·莫里茨·范·拿騷號(HNLMS Johan Maurits van Nassau)一起護衛伯恩哈德(Bernhard)——荷蘭女王的丈夫前往安的列斯群島訪問。這是它最後一次遠航。

在庫拉索(Cura?ao)停泊的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中),前方是炮艦范·斯佩克號(HNLMS Van Speyk),左側為約翰·莫里茨·范·拿騷號,後方的航母為卡雷爾·多爾曼號

在此之後雅各布·范·希姆斯柯克號以符利辛根(Vlissingen)為基地作為訓練艦服役。1954年12月再次降格為宿泊艦,最終在1969年11月20日徹底退役;次年2月27日除籍出售。

5、後記雖然按照常見的標準,特羅姆普級的性能並不出眾,戰功也不算顯赫。但是它們是荷蘭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中唯一堅持的勝利的幸運兒,航跡遍布四大洋,同時很好的完成了賦予它們的任務,最後擁有和平的晚年,這樣又何嘗不是幸運呢?

P.S:順便,這是某人的微信公眾號(也就是本文來源),路過可以看一看。

萬里縱橫——荷蘭皇家海軍特羅姆普級輕巡洋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