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德彬/The Glocal 研究員

檢視相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踏入2018年,國際社會對抗中國的跡象越見明顯,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3月正式發動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前,美國亞太盟友之一澳洲其實早已視北京的政經滲透為國家安全威脅。澳洲總理騰博(Malcolm Turnbull)在2016年起便要求徹查中國在澳洲政界的滲透情況,而鄰近的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也越見中國的政經滲透或債務輸出的影子,以澳洲為首的南太平洋地區因此對中國起了戒心。中國駐澳洲大使館上月被爆出曾向澳洲傳媒施壓,停播講述中國透過基建債務控制南太平洋島國的紀錄片,未幾紐西蘭國防部在今年的國防政策報告中,點名指出中國在太平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南太平洋地區由擁抱中國到防備中國只有短短不足二十年,可見北京所宣稱的「和平發展」在別人眼中卻不是那麼和平。

脫洋入亞變成引華入洋

澳洲工黨的陸克文(Kevin Rudd)於2007年底上臺執政後,逐步實現他在野時發表的外交政策構想(報告全名為The Three Pillars: Our alliance with the US, Our membership of the UN, and Comprehensive engagement with Asia),一大宗旨是全面融入亞洲,與中國和日本為首的亞洲各國加強外交及經貿關係,獲視為澳洲「脫洋入亞」的開端,自此澳洲與中國的政經關係進入黃金期。兩度出任總理的陸克文,與同黨的吉拉德(Julia Gillard)、自由黨的阿博特(Tony Abbott),均沿用相似思維,鼓勵中國利用高速增長帶來的龐大資金,投資澳洲,促進兩國經貿發展。就在此時,中國便利用資金和人脈網絡影響澳洲政壇。

騰博執政後,坎培拉以至澳洲傳媒對中國的態度逆轉,除了強硬反駁中國的南海主權主張,不少澳洲政治人物陸續被發現涉嫌與親北京的華裔商人或中國企業(如手機製造商華為)有利益關係,為北京說好話,包括前外長卡爾(Bob Carr)和前參議員達斯蒂亞裏(Sam Dastyari)等。學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於去年出版《無聲的侵略——中國如何將澳洲變成傀儡國家》(Silent Invasion: How China is Turning Australia into a Puppet State),指控北京收買澳洲政客和拓展間諜網絡,而此書出版前,曾有出版商因懼怕牽涉誹謗訴訟而退出,導致一度更換出版商。

澳洲Nine News於今年6月中透露,中國駐澳洲大使館曾致電澳洲第九電視臺(Channel 9),以節目非法拍攝為理由,下令停播講述中國透過基建債務控制南太平洋島國的紀錄片《中國綜合症》(The China Syndrome: Is China take over the South Pacific?),而電視臺高層最終未有理會大使館方面的壓力,繼續播出。至今,澳洲政壇上下已視北京和中國企業威脅國家安全,與美國川普政府及民主共和兩黨的態度無異。

北京的債權及經援影子

太平洋島國早年一直是臺灣的邦交國主要來源,但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北京便成功以各種經濟援助吸引多個太平洋島國與臺北斷交,直至2008年雙方協議不再爭奪太平洋島國邦交為止。中國拉攏更多太平洋島國邦交之際,便是中國在南太平洋影響力上升的開端。澳洲獨立智庫Lowy Institute今年公佈了有關中國經濟援助予太平洋島國的統計數據,在2006年至2016年年中錄得合共17.8億美元,規模與美國(2006年至2014年共18.9億美元)相若,但仍遠不及傳統區內最大經濟援助國澳洲(2006年至2014年共77.03億美元)。除了巴布亞新畿內亞和東蒂汶外,中國與澳洲在斐濟、湯加、瓦努阿圖和薩摩亞的經濟援助金額相若。

被中國劃入「一帶一路」範圍的國家,不少已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如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馬爾代夫等。《中國綜合症》提到,中國同樣巨額貸款予瓦努阿圖和斐濟興建大量基建設施,但對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毫無作用。再者,承包工程的全都是中國公司,僱用的也全都是中國工人和工程師,令該節目質疑北京的真正目的是否控制兩國,以擴展中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影響力。節目其中質疑中國在瓦努阿圖興建龐大的貨運碼頭,其實是否用作日後成為中國的軍港,此碼頭正是被中國駐澳洲大使館指控為非法拍攝。

澳紐丟掉中國幻想

紐西蘭國防部於月初公佈《2018年戰略國防政策聲明》(Strategic Defence Policy Statement 2018),點名指出中國透過各種經濟合作和援助方式增加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又批評中國的管治方式及價值觀與國際社會相違背。報告公開後,中國外交部指責有關內容與事實不符且不負責任,惟紐西蘭署理總理兼外長彼德斯(Winston Peters)拒絕收回報告的說法,並強調紐西蘭是主權國家,有權清楚講述周遭實際環境予紐西蘭及鄰國民眾。相比澳洲早已視中國在南海的動作是地區安全威脅,紐西蘭當局以往甚少公開評論中國在南海以至太平洋的動態,是次國防部及內閣官員點名中國,反映較為邊緣的西方國家亦已警惕中國的政經及軍事影響力。

法新社較早前報道,巴布亞新畿內亞總理歐尼爾(Peter O’Neill)向斐濟國會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於出席今年11月在摩斯比港(Port Moresby)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峯會前,率先舉行峯會與各個南太平洋島國領袖會面。歐尼爾未有透露更多詳情,但由於澳紐兩國一直視南太平洋島國為後院,一旦習近平成事,未來澳紐與中國的將難以好轉。面對中國不斷增加的影響力,澳紐將於9月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上,與各太平洋島國簽訂新的區域安全協議,外界視之為2000年簽訂《比克塔瓦宣言》(Biketawa Declaration)的更新版,以提升區內在國防、法律、人道救援和防災方面的合作層面。

澳洲前總理霍華(John Howard)於6月在英國出席研討會,談及五眼聯盟(Five Eyes)的情報合作時,強調相比中國黑客,中國移民或華裔人口對澳洲的威脅更大,北京擅於利用這批人口為中國利益服務,損害澳洲利益。隨着美國把印度洋劃入,改太平洋司令部為印太司令部,美國、日本、澳洲與印度的四國軍事合作關係將變得更密切,屆時澳紐抗中的痕跡也將有增無減。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臺,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