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原來的大宅門。

王陽角色發揮空間太考驗人了,白景琦可是個很複雜的人物。其實王陽在人物的複雜度上面一直需要提高。何況這裡根本沒啥臺詞,沒什麼劇情的轉點,他又要符合劇情又要自創轉折,很難。

塗松巖,角色給了便宜。他也做得不錯。就這樣。


比賽到現在這個階段,導師的點評除了誇也說不出什麼了,幾個導演倒是說出了點真東西,尤其是陳凱歌,總是一語中的,王陽從始至終都太正了,沒有角色的複雜和掙扎,塗松巖又有點轉得突兀,人設立得不太穩,大宅門的片段郭濤和那位穿紅衣服的老戲骨演得很棒,王陽和塗松巖的即興更能打動我。


看下來之後第一印象,臺詞方面比較生硬。在表現力方面原諒我很難不拿這一版跟原版對比。

原版這段有這麼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1.白景琦在被於八爺「羞辱」時,全程的委屈、強忍的憤怒都被陳寶國刻畫的很生動。

白七爺慘遭於八爺「羞辱」

?2.白三爺那句「我要是當了漢奸,我對不起我兒子我!」臺詞的節奏、感情、腔調,讓人很容易理解混蛋了一輩子的老三,最後會變得如此有氣節。

?3.白景琦那句「三叔,您怎麼喫了煙膏子?!」同樣還是臺詞的節奏、感情、腔調,配上表情,顯得很自然,這樣的演繹觀眾很難不被代入進入。

王陽的白老七演繹的比較平淡,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知道自己三叔喫的是煙膏子以後的反應,總感覺差點意思。要知道是三叔站出來替白家背了「漢奸」的罵名,此時也是白景琦對三叔的感情最濃烈的時刻,原版白景琦眼裡滿是心疼。

其他演員中規中矩。

PS.傳一段完整版的:時長11min左右。


《大宅門》。塗松巖,終於不演老實委屈人了,白三爺更有戲,人物呈現多面與複雜性,更能表現人性的深度與廣度,細節更加到位。王陽,可能是劇本限制,沒戲,一直都是正氣凜然,人物很平,沒看點。其實,郭濤的角色很有戲,卑躬屈膝,老奸巨滑,壞人更能吸引眼球,這個角色更顯演技,給王陽演就好了!就能在戲的難度與深度上與塗松巖抗衡,王陽可惜了!

發佈於 20:48?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一直熬夜在找我就是演員版《大宅門》的片段。明顯可以看到塗松巖的部分比王陽的部分多一些,沒有充分表現出王陽的演技。但是塗松巖真的很厲害了,一些細節處理得相當好。二位的其實算是旗鼓相當了。但是戲域/戲路的話,我覺得王陽更寬。您可以看他微博上的幾張參加我就是演員的人物圖,每張圖的眼神都可以充分體現這個人物的情感。

尤其是大宅門這張,人物的那種嫉惡如仇都寫在眼睛裡了,真的很厲害。另外,他本人才40.5歲,我還以為他很老了。戲裡老是讓他扮中老年人,我真的哭笑不得。(手動滑稽)

就這個片段,當然是塗塗的高光時刻多過王陽。雖然我由始至終最想看王陽演戲,但是沒辦法,這就是觀後感。

在幾分鐘的舞臺劇中比拼演技,對兩位專業技能不懸殊的演員來說,意義也不大。因為要保證戲份差不多,發揮空間差不多,角色適合度差不多,等等外界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纔有比試的基礎,這多難做到啊。不過我還是在期望王陽能超水平發揮,畢竟當初 看「左右」時,聽到他兩個字的臺詞,「命苦」,我就掉他這坑裡了。奈何過了這麼久,b站,知乎什麼的也沒多少關於他的剪輯和討論,就這麼難紅嗎?!

這節目雖然時不時抽風,但是至少有一個好處,還是讓觀眾發現了自己中意的演員。希望能在屏幕上多看見塗塗和王陽演的有意思的戲。還有李倩,任素汐,齊溪等等等等。好演員憑什麼不能紅,搜都搜不到的不該是他們。


複雜的不是白景琦,是陳寶國

陳寶國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有個非常大的特點,他扮演的角色總是即爺們又娘們

爺們的時候豪情萬丈,娘們的時候斤斤計較

敏感而且粗獷

細心並且大氣

又喜歡做別人的大腿,也喜歡抱別人的大腿

每次遇到困難,他都會現場思考,硬還是慫

有時候先硬後慫,有時候先慫後硬

他和陳道明和王志文都經常用這種手法去演一個成功男人

當事情難度不大的時候你會感覺他的這段很幽默,難度太大的時候,他沒有把握的時候,你會看到他的掙扎和痛苦

演他們幾個演過的角色總是很麻煩

哪怕他們自己,沒有經過長時間對劇本的琢磨,也演不出來

這樣子的劇根本不合適拿出來演個小品,你才準備了幾小時啊?

科比比你優秀還訓練的比你久,你非要複製他的動作,不聰明,不比還好,可惜別人都看過他的作品,大家都會去比較,太容易看出差距了

這種比賽還是不要選擇拍攝時間太長的作品,因為你沒有那麼長時間對角色的琢磨,沒法和珠玉在前的片段比

如果我是他,我會選擇演當年快速製造的香港電影

比如東成西就之類的作品

在快餐店就要喫快餐

你在肯德基賣滿漢全席

你尷尬,食客也尷尬


個人看法,陳凱歌和曹保平以及關錦鵬對王陽的評價都是一個意思「王陽在這場表演裏有點平」,我覺得關於平的評價很準確。這種平當然有角色發揮空間較窄的原因,但是僅僅是這個原因嗎?可以對照下原作這個片段(就不放圖了),王陽真的有點平。


助演演得無論是節奏還是對人物的把握更好,收放自如,表演真是比較出來的,有這樣的助演對參賽演員壓力很大。原劇太經典了太深入人心了。這兩個參賽演員既沒演過助演更和原劇演員的表演差太遠


正式表演看不進去,在短短的時間裡讓兩個演員演這麼大這麼複雜的劇本有點強人所難,節目組野心太大了。

個人感覺兩個人的即興表演特別好,能感受到兩個人有愛的互動,王陽眼眶的淚水戳中我了,簡單的角色更動人。


為了回復,我又看了一遍二位導演的評論,首先我想說的是二人都沒錯,最好是兩位導演的評論合在一塊就對了。為什麼?因為陳扣的是細節,而張說的是大體。陳說了:白景琦跟白三太爺是什麼關係?叔侄。張說:叔侄倆關係本身就不和,那麼這兩點說出來,再加上當時身處環境,局勢,如果王陽這麼做出來,那一定會更好(這些個條件都湊成,白景琦會更豐滿)但是,舞臺上這些東西呈現給觀眾太複雜了(難度),所以,倒不如上來就定個基調,王陽定的基調就是正氣凜然,這個最起碼基調定的沒有問題,後面演下去就很規矩了,最起碼舞臺表演上這個很重要(好比喻京劇亮相,一下就把人物拿住呈現給觀眾看),而塗松巖在某一些狀態下,給我感覺不像是一個老者的憤慨,而像個年輕人,甚至我都懷疑不像他自己憤怒時該有的狀態,可能跟化的妝有關吧,塗松巖除了這個,沒什麼可挑的,很好!


一言難盡

我洗眼睛去了


是劇本的問題還是什麼原因呢?真的看得我很尷尬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