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圖/記者範綱儀攝)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圖/記者範綱儀攝)

記者徐政璿/臺北報導

選戰倒數階段,各陣營在最後階段全力衝刺,在2014和2016大選嚴重挫敗的國民黨,力拼在今年選舉谷底翻身,但在宜花東選區,原本目標設定在全壘打,但前臺東縣長鄺麗貞執意參選所帶來的分裂危機,目前尚未解除。根據國民黨評估,新北、宜蘭、和花蓮等12縣市民調都已經領先,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也強調,國民黨高雄市長後選人韓國瑜打亂高雄選情,目前已經呈現五五波狀態,在民進黨執政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藍營也很有機會突破。

面對2018縣市長選情,李哲華受訪時指出,目前新北市、苗栗縣、南投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以及連江縣與澎湖縣等8縣市的民調穩定領先;臺中市、彰化縣、嘉義市、金門縣等4個地區則有小幅領先優勢,這12縣市是國民黨有把握的。

至於戰況仍在拉鋸縣市,目前包括了臺北市、新竹縣、雲林縣、高雄市等4縣市;國民黨熟悉內情人士也指出,基隆縣、桃園市、新竹市、嘉義縣、臺南市、屏東縣等6個區域,基本上候選人比較「依賴黨」,民調仍有努力的空間。

▲▼侯友宜與韓國瑜             。(合成圖/記者歐昶廷、範綱儀攝)

▲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 。(合成圖/資料照)

有別於以往傳統選戰,2018的候選人大多都加強了社羣操作,洪孟楷對此也分析指出,所謂「基本盤」界線,以民主常態來講,將越來越不明顯,畢竟大家會思考、判斷,因此藍、綠候選人都不應該迷信基本盤,尤其是有些已經換黨執政的縣市,應將基本盤觀念拋棄,中間選民確實也有越來越擴大的趨勢;他舉例,像是高雄這次呈現五五波,代表長期以來覺得屬於綠營的地方,藍營也很有機會拿回來。

洪孟楷指出,先前執政大環境不利確實有影響,也讓國民黨失去政權,但畢竟縣市長還是屬於地方型選舉,大家對於縣市長施政是否滿意,會有直接的感受,因此像是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等地區,候選人都不強調「藍綠對決」,比較強調自己的施政政績。

除了縣市長選情,黨內人士強調,縣市議會的議員人數也是這次的輔選重點,在地方上也會特別加強;或許縣市首長無法一次全拿回,但縣市議會議員、議長一定要積極努力爭取,先站穩監督腳步,讓縣市長必須尊重民意,不能府、會一把抓,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這也是這次選戰的觀戰重點。

▼國民黨臺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圖/記者範綱儀攝)

▲▼國民黨臺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圖/記者範綱儀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