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米利安於1459年出生於內奧地利的維也納新城,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和葡萄牙的埃莉諾皇后幾個子嗣中唯一倖存的男性子嗣,根據當代作家葛倫佩克在《腓特烈與馬克西米利安的生平》 中的記載在馬克西米利安出生時可以在用來清洗血液的澡盆中筆直站起來,作為新生兒的小大公的身體相比其早夭的哥哥克里斯托弗大公來說也相當的強壯,在後來維也納新城許許多多的小冊子中,馬克西米利安往往被人們描述為「德意志大力神」馬克西米利安的外表有著和其父腓特烈有這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例如一頭金色的長髮和哈布斯堡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挺拔的鼻樑,但馬克西米利安相比於其父腓特烈和祖父鐵漢子恩斯特來說顯得更加強壯而腓特烈和恩斯特僅僅是臃腫,其父腓特烈一直對其這唯一的男性子嗣抱著相當高的期望,告知馬克西米利安是上帝欽定的「天選之人」以後必將會為哈布斯堡家族完成最偉大的事業,雖然腓特烈非常看重馬克西米利安的未來,但卻在馬克西米利安出生後卻給其取名為來自於一位名不經傳的巴爾幹聖人的名字—特比薩的馬克西米利安,(約274-295年),在當時的潮流中一般各國王或者諸侯都流行給自己男性子嗣取名阿爾布雷希特、約翰、這樣普遍的名字,甚至是君士坦丁、喬治這類來源於聖人的名字,腓特烈事實上也對「喬治」有著十分著迷的崇拜,包括建立聖喬治大教、在1453年奧斯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時在奧地利建立的「聖喬治騎士團」,腓特烈取名的真實意圖已難以確定,但根據記載可能腓特烈在夢中被這位「巴爾幹聖人」告知自己即將到來的危險,然而預計的災難確實如其的來到了腓特烈和年輕的馬克西米利安頭上,由於哈布斯堡阿爾布雷希特支系的最後一名成員拉迪斯勞斯在1457年在布拉格被波西米亞攝政官波傑布拉德的伊日暗害,阿爾布雷希特系滅亡,於是腓特烈三世打算吞併阿爾布雷希特系的世系領地,但並未告知自己的兄弟阿爾布雷希特六世的意見,於是雙方在1458年簽訂祕密條約後,開始了長期的鬥爭,1461年阿爾布雷希特和腓特烈的政敵波傑布拉德的伊日簽訂了同盟條約同時派了自己在維也納新城的煽動家——沃爾夫岡.霍爾策煽動腓特烈的僱傭軍和市民,同時自己也和波傑布拉德的伊日向腓特烈統治的下奧地利進軍逼迫其放棄奧地利的掌控權並包圍了霍夫堡宮,腓特烈在包圍期間並不願意讓步,阿爾布雷希特對霍夫堡宮進行了長期的斷糧,有人記載在阿爾布雷希特對霍夫堡宮的圍困時期年幼的馬克西米利安常常在宮廷門外徘徊,乞求路過的行人和軍隊索要一些簡單的食物,在最困難的時期裏馬克西米利安和其父腓特烈,其母埃莉諾甚至只能喫宮廷裏的死老鼠,這時由於克萊因騎士團團長鮑姆基歇爾帶著波西米亞僱傭兵和本來就忠誠於腓特烈的施蒂利亞人前來救援才緩解了危機,但阿爾布雷希特六世卻掌控了維也納,隨著1463年阿爾布雷希特六世的突然猝死,腓特烈又重新掌握了除蒂羅爾以外所有的奧地利領土,這件殘酷的家族內部紛爭事件也給之後的馬克西米利安的政治生涯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馬克西米利安的興趣愛好和其沉迷於占星術和園林藝術的父親腓特烈三世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很大程度上歸於其母葡萄牙的埃莉諾對其的教育,馬克西米利安從小喜歡在其父宮廷的門外好聖喬治大教堂的庭院裏騎著小馬駒玩著騎士遊戲,在青年後這位年輕的大公無疑展示出了和其母相同的興趣愛好,騎馬射箭於狩獵,馬克西米利安在青年時期就展示了一個騎士應有的高貴本質,在危機過去的幾年後在1567年馬克西米利安的母親葡萄牙的埃莉諾去世,腓特烈並不像阿拉貢的斐迪南那樣通過再婚來延綿子嗣,雖然腓特烈和埃莉諾的感情並不美好但腓特烈還是拒絕了大臣的再婚請求,這點考慮也有可能是腓特烈迫切希望馬克西米利安能度過一個安穩的青年。

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六世

馬克西米利安於勃艮第女爵瑪麗的聯姻很大程度上是來自馬克西米利安在蒂羅爾執政的叔叔西格蒙德的撮合之下建立的,西格蒙德想通過自己侄子和勃艮第公爵查理唯一的女兒瑪麗的聯姻,來加強雙方的合作共同對付舊瑞士聯邦,進而可以從兩面夾擊瑞士人,為此西格蒙德通過聖奧梅條約將蘇德高、普菲爾特和黑森林抵押給了勃艮第的查理,為此雙方也在1473年約定在特里爾會晤,已達成必要的協議,在特里爾的會議上西格蒙德向查理提出了馬克西米利安和瑪麗的聯姻問題,然而查理更為擔心的是腓特烈可能會通過聯姻吞併自己的公國,雙方但互相不信賴的情況下互相爭辯,這場會晤也在腓特烈的中斷下戛然中止,雖然談判失敗,但瑪麗和對在特里爾於馬克西米利安的會面中對馬克西米利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這位富有的女繼承人非他不嫁,這也取決於馬克西米利安的個人魅力,在不愉快的會晤結束後,勃艮第公爵查理選擇和普法爾茨大主教魯布雷希特合作,企圖控制科隆主教區的控制權,結果就爆發了諾伊斯圍攻戰役,馬克西米利安在此戰中表現突出,帶領帝國軍隊救濟成功後勃艮第公爵查理不得不撤出對諾伊斯的圍攻,在此局勢下蒂羅爾的西格蒙德也改變了策略,西格蒙德收回了之前抵押給查理的蘇德高、普菲爾特和黑森林,並在1474年於瑞士人在康斯坦茨達成被稱之為「永久方針」的合約,同時西格蒙德勸說馬克西米利安放棄和勃艮第的瑪麗的聯姻事宜,但腓特烈卻讓兒子堅持這項聯姻,同時勃艮第的查理在諾伊斯戰役失利後也對馬克西米利安的意向有所改觀,並提出可以考慮讓馬克西米利安與瑪麗聯姻,但就在提出意見的不久後這位莽撞的勃艮第公爵在圍攻洛林首府南錫時陣亡,面對著查理去世後勃艮第的遺產可能會遭到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覬覦腓特烈命令馬克西米利安立刻帶著嫁妝動身前往根特,由於原本安排給馬克西米利安和瑪麗聯姻的嫁妝已經在1477年腓特烈於馬加什簽訂的 《格蒙登條約中》將其以以十萬盾的形式賠償給了馬加什一世,對此馬克西米利安只得向蒂羅爾郡富有的銀行家雅各布.富格爾借貸十萬盾作為前往根特的資金和嫁妝,於是在1477年8月馬克西米利安於勃艮第的瑪麗在根特完婚,在1478年作為之後西班牙哈布斯堡支系的奠基人美男子腓力出生,馬克西米利安擁有了第一個男性子嗣,但路易十一併不肯放棄吞併勃艮第的野心,於是在1479年奧地利、勃艮第於法國在阿圖瓦的吉納加特附近爆發了戰爭,在此戰中馬克西米利安聯合勃艮第人取得了勝利保住了勃艮第的大部分領土,但布洛涅和皮卡第卻落入了路易十一手中,在保衛了勃艮第領地之後馬克西米利安與瑪麗過上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在那個時代的政治聯姻裏很少出現過馬克西米利安和瑪麗那樣的真愛,勃艮第的瑪麗也是馬克西米利安三次婚姻中最讓予以付出真心的女爵,但瑪麗的過分熱情也讓馬克西米利安感到擔憂,尤其是自己妻子對狩獵的熱衷,甚至在1481年產下馬克西米利安唯一的女兒瑪格麗塔後沒幾天就繼續帶著自己的大鷹出門狩獵,瑪麗有著和自己父親一樣莽撞的性格,這也給她帶來了災難,在1482年的一次狩獵中瑪麗在騎馬過程中被絆倒,體內大出血也失去了意識,並在被帶回布魯日不久後去世,瑪麗的去世給馬克西米利安的感情和政治藍圖的打擊都是災難性的,在1482年隨著馬加什一世將勢力擴張到了摩拉維亞與西里西亞,馬克西米利安不得不在阿拉斯條約中將勃艮第作為女兒瑪格麗塔和查理八世聯姻的「嫁妝」割讓給法國。

馬克西米利安的第一任妻子勃艮第的瑪麗 畫像由Michael Pacher創作

在1485年馬克西米利安和其父腓特烈又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機,由於腓特烈想讓格蘭大主教約翰.貝肯斯洛爾拍往薩爾茨堡大主教區任職,但薩爾茨堡大主教貝恩哈德.馮.羅爾拒絕辭職並將薩爾茨堡、施蒂利亞和克恩滕的要塞向馬加什的軍隊敞開,在羅爾的幫助下馬加什迅速包圍了維也納,在馬加什的圍攻下維也納淪陷,馬克西米利安和腓特烈帶著九百名隨從撤出維也納前往格拉茨和林茨避難,馬克西米利安在此期間甚至想將下奧地利割讓給馬加什一世,但腓特烈阻止了其衝動的行為,在失去維也納的時間裡,腓特烈將馬克西米利安的妹妹庫尼貢德許配給了巴伐利亞—慕尼黑公爵阿爾布雷希特四世,但在不久後阿爾布雷希特四世又提出了索要雷根斯堡領地作為嫁妝的封地,腓特烈寸步不讓,使雙方劍拔弩張,最終在馬克西米利安的介入下達成了和解避免了一場戰爭,為此馬克西米利安將雷根斯堡領地也是之後被稱呼為「上普法爾茨地區」的領地割讓給了阿爾布雷希特四世,但腓特烈對馬克西米利安此舉並不滿意為此父子也積上了常年的矛盾,在蒂羅爾自馬克西米利安的叔叔西格蒙特在卡里亞諾附近戰勝進逼的威尼斯人後,由於債臺高築,在其宮廷侍從長高登茨.馮.馬奇的竄說下準備將蒂羅爾邦抵押給巴伐利亞,然而馬克西米利安在1487年粉碎了馬奇的陰謀並將其驅逐出奧地利,在1488年在薩克森公爵阿爾布雷希特的調節下與馬加什簽訂了停戰協議後,馬克西米利安勸說其叔叔西格蒙德放棄在蒂羅爾的執政權,保證將幫其償還欠給雅各布.富格爾高額的債務並將再給其一比豐厚的資金補償進作為隱退條件,在腓特烈做中間人的調節下,西格蒙德在1490年放棄了對蒂羅爾的執政權,由於西格蒙德的隱退,馬克西米利安繼承了蒂羅爾豐厚的礦產和因斯布魯克皇宮,於其父親腓特烈在林茨死氣沉沉的行宮相比,因斯布魯克皇宮顯得更加輝煌,之後馬克西米利安都選擇定居在了因斯布魯克

蒂羅爾的西格蒙德 畫像由可能由Alexander Mornauer創作

隨著1490年馬加什一世的去世,似乎讓馬克西米利安奪取失地在望,馬加什只有一位私生子而且並沒有被匈牙利各等級承認,波西米亞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繼承了匈牙利王位,馬克西米利安不但在馬加什逝世後重新奪回了之前失去的奧地利領地,還攻佔了匈牙利西部大部分城市,但由於在圍攻布達時由於糧食供應問題導致馬克西米利安僱傭軍的嘩變而失敗,鑒於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的步步緊逼,馬克西米利安選擇和弗拉迪斯拉夫之間做出讓步,雙方在1491年簽訂了《普雷斯堡合約》,其中規定了如果弗拉迪斯拉夫沒有男性繼承人,馬克西米利安可以有權要求繼承匈牙利王位,在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後,馬克西米利安希望通過和布列塔尼公爵弗朗茨的遺女安妮聯姻來兼併富庶的布列塔尼來彌補在1482年失去勃艮第的遺憾,但查理八世卻開展軍事行動佔領了布列塔尼公國,強迫布列塔尼的安妮與其聯姻,為此馬克西米利安無比震怒,取消了女兒瑪格麗塔於查理八世的婚約,並收回「嫁妝」-勃艮第領地,雖然馬克西米利安聲稱收回,但事實上勃艮第仍在法國的控制之下,直到1493年馬克西米利安於弗朗什孔泰附近的杜爾農地區擊敗法國軍隊後由於查理八世此刻忙於對那不勒斯開戰,於是將勃艮第連同皮卡第與阿圖瓦在1493年桑里斯條約中割讓給了馬克西米利安,在重新奪回勃艮第後,馬克西米利安在1494年迎娶了米蘭公爵加萊佐.斯福扎的遺女畢安卡.斯福扎女爵,證明瞭馬克西米利安也對米蘭的事物感興趣,但馬克西米利安與畢安卡的感情並不美好,同時畢安卡也沒有生育能力,但畢安卡非常喜歡馬克西米利安於勃艮第的瑪麗的兩個孩子美男子腓力與瑪格麗塔,這段感情事實上是不幸福的,直到其1510年在因斯布魯克去世後馬克西米利安也未出席其葬禮,在1495年馬克西米利安獲得了一個強力的盟友—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雙方也商量了聯姻事宜,馬克西米利安的兒子腓力與阿拉貢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的女兒胡安娜在1496年成婚,馬克西米利安希望以此讓自己兒子登上西班牙王位,但腓力的王位繼承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馬克西米利安的女婿阿拉貢的斐迪南的兒子阿斯圖裏亞斯王子唐.胡安在婚後僅僅六個月後去世,瑪格麗塔也沒有懷孕跡象,為此瑪格麗塔又嫁給了薩伏伊公爵菲利波特,因此繼承權又落到了繼承權又轉移到了其姐姐葡萄牙女王伊莎貝拉和他兒子米格爾手中,但雙方都分別在1498年和1500年去世,最終繼承權就落到了胡安娜和腓力的第一個兒子查理的手中,查理日後也稱為了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奠基人,同時馬克西米利安還在1515年使自己第二個孫子斐迪南和孫女瑪麗分別於弗拉迪斯拉夫兩個孩子安妮和拉約什二世成婚,斐迪南也在1526年拉約什二世在莫哈奇戰役身亡後繼承了波西米亞於匈牙利的領地,從此可以看出馬克西米利安對為來長期的規劃和憧憬事實上並不完全體現在帝國制度的改革上,也體現在其對家族聯姻的政治遠見上,雖然馬克西米利安本人所選擇的政治聯姻可以說都是失敗的,但對後輩所安排的政治聯姻卻為之後對帝國的構建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美男子腓力與胡安娜

在帝國的行政改革方面馬克西米利安於相比其父有著極其熱衷的態度和遠見,考慮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法律和統一性相較於其他國家暴露出的明顯弱點,而同法國這類的君主政體比較集權管控能力也相對較弱,為此馬克西米利安在1495年在沃爾姆斯帝國議會上頒布了《帝國內部和平法案》,其目的在於從根本上解決帝國境內諸侯的矛盾,以免在帝國境內爆發衝突,雖然法案的效果未能立竿見影但也為帝國境內的未逐步和平找到了解決方案,同時馬克西米利安也妄圖通過代議制來阻止各地的獨立自治來維護帝國內部的統一,同時在美因茨大主教貝特霍爾特.馮.亨內貝格的建議下馬克西米利安成立了一個永久性的帝國最高政府,但最後也無疾而終並在1502年解散,雖然對於馬克西米利安來說此次改革可能是嘗試性的失敗但卻給查理五世之後組織第二屆帝國最高政府打下了基礎,同時在奧地利領地的行政管理方面馬克西米利安將下奧地利於與內奧地利各邦組成一個更高的行政管理單位,在1493年為下奧地利與內奧地利建立了被稱為「執政府」的行政機構,之後也在蒂羅爾與前奧地利建立利相同的機構,馬克西米利安同時也為自己的財政問題建立了宮廷財務署,同時在1498年馬克西米利安通過建立樞密院來作為奧地利最高行政及司法機關,不過對於奧地利行政機構的改革措施在馬克西米利安生前未能完全有效的實施,直到斐迪南在奧地利執政後才完善了所有改革。

隨著巴伐利亞—蘭茨胡特公爵富人喬治在1503年去世,又給了馬克西米利安可以通過插手家族紛爭來達到兼併領地的目的,在1503年爆發的蘭茨胡特繼承戰爭中馬克西米利安站在了自己妹婿巴伐利亞—慕尼黑公爵阿爾布雷希特四世一邊於普法爾茨系對抗,馬克西米利安也在此戰中獲得了施瓦本的同盟支持,在獲得勝利後,阿爾布雷希特四世將庫夫施泰因、基茨比厄爾於拉滕貝格割讓於馬克西米里安,馬克西米利安也在1506年將庫夫施泰因、基茨比厄爾、拉滕貝格三地併入於蒂羅爾邦,(直到今天三地仍是蒂羅爾的行政區),同時普法爾茨系也不得不讓出哈格瑙於奧特瑙的管轄權,雖然此戰中給馬克西米利安帶來了極大的聲譽但在1506年兒子美男子腓力的去世,迫使其不得不繼續行動,由於查理與斐迪南還在阿拉貢政府的監管之下,為此馬克西米利安擔心西班牙王位可能落選於查理,只有加冕為皇帝才能保住查理在西班牙的王位,於是準備帶兵起身準備趕赴羅馬加冕,但威尼斯人卻阻擋了其去路,於是馬克西米利安做出了對之後所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來說意義深遠的舉動,馬克西米利安於1508年2月在特蘭託加冕,繞開於羅馬教廷於教皇的步驟,馬克西米利安本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此舉動對今後加冕制度的影響,對此也沒有過深遠的考慮,只是擔心皇冠可能脫離德意志因將轉向法蘭西。

晚年的馬克西米利安 畫像由AlbrechtDürer 創作

在晚年馬克西米利安非常注重自己在帝國的影響力和自傳創作上,為此在晚年完成了三本關於自己生平的自傳,但只有第一卷《珍貴的恩賜》在其生前出版,《珍貴的恩賜》中主要描述了馬克西米利安追求勃艮第女爵瑪麗並最終贏得芳心的故事,但更為人熟知的第二卷《白色的國王》只存有潦草的手稿,正式稿直到18世紀才正式出版,第三卷《騎士決鬥》則在19世紀出版,在三本自傳中大多數都以馬克西米利安書寫或者通過口述然後文員記錄而完成,部分情節馬可西米利安也會自行修改,內容的整體架構則由馬庫斯.特萊此索爾溫及梅爾基奧.普芬京商議與剪輯,馬克西米利安也如在對葛倫佩克的《生平》一作中的嚴格審查一樣來監督兩人編輯完成的初稿,同時馬克西米利安在晚年的政治活動也相當活躍,在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病重期間,馬克西米利安還試圖通過向富格爾借貸的高額資金來賄賂紅衣主教來使自己能夠競選教皇,但尤里烏斯二世的康復使馬克西米利安的計劃落空,晚年的馬克西米利安還企圖通過選民來使自己孫子查理當選,富格爾為此贊助100萬盾來支持馬克西米利安的計劃,馬克西米利安在不久之後獲得了美因茨、科隆、勃蘭登堡的支持直到其去世為止,馬克西米利安在晚年鑒於和其父腓特烈一樣腿上的嚴重頑疾,導致馬克西米利安在晚年非常痛苦,常年的資金短缺也使其脾氣暴躁,在因斯布魯克礦主們再也不願意給這位「缺錢」的君主放貸時,馬克西米利安選擇沒收猶太人的財產來填補宮廷的虧損,馬克西米利安的最後時光最後是在懺悔化中度過的,他帶著他的棺材在奧地利四處旅行,並給出了遺囑,要求下屬在其死後將他的頭髮切掉,牙齒敲碎,用石灰和灰燼覆蓋,用亞麻布包裹,並「公開展示」,以顯示所有屬世的榮耀,馬克西米利安由於晚年的激怒而引發了癲癇,在自己人生中的最後幾週中,陪伴在這位君主身邊的僅僅是自己的愛犬和一直在其身邊歌唱的籠中鳥,在最後的時間裡馬克西米利安尤其希望聽約瑟夫.門內為其朗誦的《哈布斯堡家族事蹟》,最終在1519年馬克西米利安帶著其家族的遠大理想與憧憬於韋爾斯安靜離世,馬克西米利安最後被埋葬於維也納新城聖喬治教堂的祭壇臺階之下,因為他在維也納新城長大,也在那裡進行了第一次比賽,在那裡被授予了聖喬治騎士勳章,其心臟則經過防腐處理後被運往布魯日,與他第一任妻子勃艮第的瑪麗的遺體團聚,「最後的騎土」也終於走到了他不斷求索的人生的盡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