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共和國為什麼可以獨立可以得到塞爾維亞認可,而科索沃不行?


反對 @陳真名 的答案

1.黑山族和塞爾維亞族的關係很深,兩個民族的相似性極高,而且黑山接近25%人口是塞爾維亞族人,而黑山族人口也就佔45%

2.黑山族是支持南聯盟的,我在黑山旅遊時遇到很多黑山當地人都表示反對北約,支持塞爾維亞,兩族的關係根本不是對立的,兩族人基本沒有什麼區分度

3.實際大部分人塞爾維亞人對黑山獨立沒有太大反對,甚至到達完全不在乎的地步,因為我在塞爾維亞和黑山旅遊期間,發現很多塞爾維亞人能直接到黑山工作和旅遊,僅僅過關就行了,黑山海關連問都不問。

另外關於系科索沃,實際上陳真名的答案裡面說科索沃血緣跟塞爾維亞同源這是錯誤的,科索沃主要人口是阿爾巴尼亞人,首先跟塞爾維亞人語系都不一樣,文化,血統和長相也明顯不同,人類學研究表明科索沃阿族人的基因只有25%的斯拉夫血統,而塞爾維亞人斯拉夫血統達到41%

如果沒有吞併黑山,梅託希亞,就是佩奇那一帶,現在還在塞爾維亞人手裡(黑山)


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基本上可以說是一體,擁有共同的歷史和記憶,只不過確實能認識到彼此是有點區別。

生死巴爾幹作者(老鐵託派)就是黑山人,他在回憶錄裏寫過小時候接受家庭教育,灌輸歷史記憶的過程。

複製回憶錄一部分,可以看看黑山人是怎麼用儀式、歌謠、篝火故事傳遞著過去的記憶,而這記憶是與塞爾維亞聯合在一起,構成了他們共同的歷史。

可以很明顯發現,黑山人自豪過去的塞爾維亞帝國,痛恨毀滅自己國家的人,另一方面他們又清晰意識到他們是黑山人,引用黑山詩詞,劃定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的區別。

所以這就是黑山人有獨立意識但受到塞爾維亞認可的緣故,兩者可以說是親人關係,但科索沃就不一樣了,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都視科索沃是自己老家,上百年來發動過數次重新奪回科索沃(幹掉阿爾巴尼亞人)的行動。

【該死的科索沃,塞爾維亞人還將有多少次來征服你,又失去你?】——作者祖父

人為止各代人發誓要達到的目的和神聖義務。


曾和塞爾維亞組成塞黑的黑山國,為何還是要獨立?

作者:地圖帝

曾和塞爾維亞組成塞黑的黑山國,為何還是要獨立??

baijiahao.baidu.com圖標

黑山在歐洲沒啥知名度,但他們的「老孃」卻是著名的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下面六兄弟: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馬其頓,以及黑山。黑山還有個很好聽的歐洲化國名——門的內哥羅。

幾個哥哥都是大塊頭,而黑山只是個小兄弟。論面積,只有1.38萬平方公里,人口63萬,首都波德戈裏察。黑山即沒有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強大綜合實力,也沒有斯洛維尼亞有錢。 如果要給黑山找個優點,那就是義氣。

南斯拉夫內戰,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大打出手,然後就是波黑戰爭。西方拉偏架,支持克羅埃西亞和波黑,對塞爾維亞的打擊無所不用其極。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信仰東正教,可蘇聯剛崩潰,俄羅斯還沒緩過勁,自身都難保。西方支持克羅埃西亞,而波黑也有自己的強大支持者,塞爾維亞可以說舉目無親。 波黑戰爭,其實和黑山沒多大關係,黑山可以站在城樓觀山景。但是,黑山卻選擇了和塞爾維亞站在一起。

南斯拉夫崩潰後,塞爾維亞想接著用南斯拉夫這塊招牌。可塞爾維亞如果自己單獨打出南斯拉夫的旗號,是很難站住腳的。塞爾維亞就希望黑山留下來,黑山也同意了和塞爾維亞組建新的南斯拉夫。為了區別前南斯拉夫,就把新南斯拉夫稱為南聯盟。 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國實力差距很大,南聯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塞爾維亞就佔8.8萬(含科索沃)。人口1040萬,塞爾維亞就佔977萬。看似黑山喫虧,其實半點虧也沒喫。

黑山和塞爾維亞早就說清楚,咱們的關係是平等的,不是主僕關係。塞爾維亞是內陸國,而黑山就堵在他們前面,瀕臨地中海。拉來黑山,塞爾維亞就有了出海口,不至於被悶死。塞爾維亞不敢得罪黑山,但黑山卻有自己的小算盤。塞爾維亞得罪了西方,早晚是沒好果子喫的,當塞爾維亞的墊腳石,這筆賬怎麼算怎麼喫虧。 再算經濟賬,黑山和塞爾維亞組建南聯盟時,人均收入還有3000美元,可到了1999年,黑山人均竟只有900美元(塞爾維亞也一樣)。看到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投靠西方,人均收入上萬美元,你讓黑山心裡怎麼想?加上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更讓黑山驚出一身冷汗,萬一美國看自己不順眼……

塞爾維亞不想失去黑山出海口,說咱們是兄弟。黑山卻說:沒錯,咱們是兄弟,可你見過兄弟住在一個房間,還不是要分房住?黑山想踢掉塞爾維亞單玩,但因為黑山人口中有30%是塞族,想留在南聯盟,黑山一時半會沒能獨立。 在黑山的努力下,2002年,黑山和塞爾維亞達成協議,南聯盟改稱「塞爾維亞和黑山」。你看過2006年世界盃,和阿根廷、荷蘭、象牙海岸同組的就叫塞黑,而不再叫南聯盟了。

國名改成塞黑,就是為黑山獨立做鋪墊的。2006年5月21日,黑山人投票,55%的人選擇離開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無奈,只好承認黑山。 黑山獨立,就是沖著加入北約去的,認了新老大,就不會有人敢欺負弱小的自己。2017年,黑山加入北約,看到塞爾維亞現在半死不活的樣子,黑山當然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雖然美國根本瞧不起黑山這個小不點,一次北約開會,黑山總理擋住美國老大特朗普的路,被特朗普一把推開。黑山人倒看得開,這纔是老大應該有的樣子…… 對於塞爾維亞,黑山覺得自己當年在塞爾維亞最慘的時候幫助他們,已仁至義盡,只能默默地祝塞爾維亞好運,江湖險惡,好自為之。

黑山獨立後,經濟發展很快,現在人均達到6700美元,而塞爾維亞只有5900美元。

最後本萌再加點私貨:為啥塞爾維亞怎麼招西方國家討厭呢?(?>?<)。

其實,美國轟炸南聯盟是為了打擊歐盟經濟,同時震懾俄羅斯,順便還把咱們大使館給炸了,可謂是一箭三雕,沒辦法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如日中天啊,衰落的俄羅斯,剛剛整合的歐盟,正在發展的中國,都無法與美國抗衡。

轟炸開始後,歐元立即暴跌。按理來說,主導歐盟的德國應該幫助塞爾維亞啊。但是德國與塞爾維亞卻有著一個不共戴天的仇恨,就是薩拉熱窩事件,塞爾維亞人刺殺奧地利國王,導致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和奧地利兩個說德語的歐洲大國分崩離析。而一戰又二戰的導火索,讓德國經歷兩次被滅國的災難。

這一切都源於薩拉熱窩事件,那個該死塞爾維亞憤青,所以德國人恨死塞爾維亞人了。就算美國炸南聯盟是為了打擊德國主導的歐元。但德國人也更看好,美國人收拾塞爾維亞人。放心今後就算塞爾維亞假如歐盟,德國也不會給塞爾維亞人好日子過的,因為這個歷史太沉痛了。那個塞爾維亞青年簡直就是毀掉德國近百年的國運。


黑山本來就是南斯拉夫聯盟的一個自治共和國,與塞爾維亞地位相同,可以像克羅埃西亞一樣退出聯盟而獨立,而科索沃只是塞爾維亞的一個省無權獨立出去。黑山和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一樣,都是獨聯體形式加入南聯邦(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80年鐵託死以後,民族矛盾激發,誘使了九十年代初的解體,最後只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注意,而不是塞爾維亞、科索沃和黑山,被稱為南聯盟,最後黑山獨立


黑山的獨立符合國際法,塞爾維亞憑啥不認可?


瀉藥。

首先從民族,文化,歷史等各方面說。黑山人和塞爾維亞人從血緣和民族認同上彼此都有差異,他們的文化和民族完全兩回事。

而歷史就更不用說,黑山人就是一部艱苦的獨立史。不斷獨立,抗爭,流血,行成他鑒定的民族團結,很難融入塞爾維亞家庭。

再說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塞爾維亞的領地,人也基本上和塞爾維亞人同血緣。只是信仰不同。但是在塞爾維亞心裡他就是自己一家人的同胞。

舉個栗子。我國明清時期對地方統治兩種方式,一中是兩京十三省直轄,一種是羈縻自治同盟統治。新疆雖然偏遠,但是他是省。越南雖然近,但是那是羈縻。挖走一個省跟搞走你一個同盟國或者藩屬國,能接受哪個


我就單單從歷史的角度來談談科索沃問題吧,黑山不瞭解。

塞爾維亞長期受到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影響,以東正教作為主要信仰。1321年塞爾維亞國王Stephen Uros II Milution在科索沃地區修建了大量宗教建築,位於佩奇的Decani教堂甚至是拜占庭文化圈中收藏聖像畫最多的教堂,。隨後的幾任塞爾維亞國王也非常重視科索沃肥沃的平原地區,當塞爾維亞國王杜珊自稱「沙皇」時,塞爾維亞牧首也遷入了佩奇修道院。可以說科索沃是這一時期塞爾維亞民族的精神中心。

14世紀中後期,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在巴爾幹地區迅速滋長,而杜珊死後即陷入內戰與分裂的塞爾維亞喪失了巴爾幹地區的霸權。1389年,為了保家衛國而集結的塞爾維亞聯軍在Lazar的指揮下於科索沃平原與默罕默德一世指揮的土耳其軍隊展開決戰,站在塞爾維亞這一邊的還有來自阿爾巴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的志願軍,然而總體實力仍然比土耳其人少一大截。在首戰不利的情況下,一位塞爾維亞青年貴族Milos Oblic獨自潛入蘇丹大營,以投誠為名刺殺了蘇丹默罕默德一世。然而即位的巴耶濟德迅速穩定人心,繼續與塞爾維亞聯軍作戰。Lazar和其餘三萬塞爾維亞士兵血灑疆場,奧斯曼軍隊也被迫撤出戰場。喪失了抵抗力量的塞爾維亞此後逐漸被奧斯曼帝國吞併,阿爾巴尼亞也在名將斯坎德培逝世後步塞爾維亞的後塵。

此時兩族的關係仍然保持融洽,許多阿爾巴尼亞人也停止了在禮拜二的任何活動,因為那天是塞爾維亞人兵敗科索沃的忌日。然而這樣的情況在土耳其人統治期間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土耳其人對塞爾維亞保持嚴酷鎮壓,另一方面對於居住於山區難以駕馭的阿爾巴尼亞人則施以懷柔。這一段時期對於塞爾維亞人來說是悲慘的,許多東正教修士開始創作一些飽含悲傷情緒的文學作品,Lazar王和Milos Oblic的悲壯事蹟、慘烈的科索沃之戰成為了熱門的創作題材。這樣的歷史記憶成為了飽受壓迫的塞爾維亞人凝聚人心的精神內核,寄託了他們關於複習的希望。

許多不堪忍受的塞爾維亞人北逃到奧地利控制下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附近,科索沃的房屋和耕地大量荒廢。而土耳其人則鼓勵阿爾巴尼亞人進入科索沃,這是科索沃地區民族成分發生改變的根本原因。阿爾巴尼亞人也開始放棄基督教信仰,改宗伊斯蘭教,這也成了科索沃地區兩族人民最直接的區別。土耳其人的宗教政策使科索沃的阿族人形成了一定的偏見,認為伊斯蘭教是自由人的宗教而基督教特別是東正教時奴隸的宗教。而在塞爾維亞人看來他們因為英勇抵抗到最後慘敗並且堅持信仰而被打入社會底層,阿族人卻因為迅速接受伊斯蘭教而受到土耳其人的「青睞」,這並不公平。雙方的矛盾在這種背景下逐漸激化,影響至今猶存。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主觀因素的評論

科索沃地區對塞爾維亞人來說確實意義重大,是他們的民族精神寄託之處,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難理解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執念。塞爾維亞政府給予科索沃地區的阿族人以自治權,同時保留象徵意義上的主權應該是一個雙方都應該接受的平衡點。但是目前科索沃政權仗著有歐盟撐腰,頻頻對塞爾維亞挑釁,甚至還要求建立軍隊,無異於往塞爾維亞人民的傷口上撒鹽。國家之間的興廢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似乎很長,但在歷史長河上也不過彈指一揮間,科索沃當局激化民族矛盾的做法竊以為並不明智。曾經並肩作戰的兩個民族在異族統治者的分化下變成仇敵,這實在是一場悲劇,而今人還不吸取教訓,更是可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