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爲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堅定的恆心,需要充滿激情,激情是讓我保持不斷進取的動力,也是推動我向前的力量」。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教授

  /選擇醫學是「幸運的意外」/

  說起爲什麼選擇醫學專業,張國剛認爲這是一個「幸運的意外」。

  1980年,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十六歲的張國剛因爲中學化學成績很好,在高考後選擇填報上海化工學院,結果卻被湖南醫學院錄取。

  原來是張國剛的父母悄悄將志願改了,希望他成爲一名醫生。就這樣,張國剛以超過重點線20多分的成績成爲湖南醫學院的學生,踏上從醫的道路。

  「雖然選擇學醫是個意外,但我沒有後悔」,張國剛教授認爲,在從醫的道路上,重要是得到社會認同,治病救人就是對專業的最大肯定。

  /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

  作爲國內知名高血壓防治專家、國家心血管內科學術帶頭人之一,當談及爲何將高血壓領域作爲自己的終身職業,張國剛說:「因爲高血壓,是威脅我們人類生命健康的第一殺手」。

  在熟悉張國剛的同事看來,張教授行事頗有金庸筆下「令狐沖」俠肝義膽、行事坦蕩的風範。而「俠者」與「第一殺手」的較量,如今已有三十餘年。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所託,都是神聖的職責。爲了更好研究高血壓的病理機制,張國剛教授率先創建了中南大學高血壓研究所。

  研究所創建過程遇到許多艱難險阻,張國剛教授不僅尋求到研究經費的支持,還與美國Emory大學病理與實驗醫學研究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進行了多項課題的研究。

  「只有不怕苦難,充滿激情,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張國剛教授的理念,也是最後研究所成功創建的關鍵。

  如今張國剛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已是碩果累累:首次發現並克隆了一種新的過氧化物酶-血管過氧化物酶(VPO1),並證實其在高血壓血管重構及動脈粥樣硬化發病中起着關鍵作用。

  / 健康保障,才能給百姓安全感 /

  治病救人的同時,張國剛還身負管理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的重任。他說:「湘雅三院是年輕的醫院,充滿朝氣與激情的,和我很合拍。」

  在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張國剛重點提出「互聯網+慢病康復」提案。要努力爲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保障。有了健康,老百姓纔有安全感。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國剛教授努力促進湘雅三院醫療同質化服務,落實分級診療和優質資源下沉,與160多所基層醫院簽約,建立醫聯體。

  從青澀的學生到臨牀醫生,從科研學者到最年輕的部屬醫院院長,正如張國剛教授所言,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是初始階段,都是從0到1的過程,這其中需要保持激情,這樣纔有不斷進取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