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老撾的內容看起來滿滿的負能量,其實我感到有點意外,並沒有想到大家看完之後的反應都那麼的絕望。(戳:

不小心在老撾喫了鬣羚肉的我,在槍聲中睡去...

)我想那大概是因爲我親身的經歷中不光有那些我描述了的現實,還有很多很多我沒來得及描述的。

看到留言中對於老撾人思想觀念落後的指責,我也在思考究竟什麼是落後?我們大多數人的現代化生活難道不是從他們這一步走來的麼?

另外,我只去了老撾北部豐沙裏省和中國相鄰的小塊區域,那裏也並不能代表老撾的全貌,雖然我不曾去過,但也聽到過琅勃拉邦的魅力。不過在我看來還是老撾的叢林更有吸引力。

高大的樹木

在2017年我和大貓就去過老撾,也指導了當地人安裝紅外相機,進行野生動物的監測。不過,由於相機數量少,在雨季中損壞嚴重等原因,兩年的數據其實並不太多,但依然收穫了大量的令人爲之一振的野生動物記錄。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老撾的蘇卡瓦底和馬蜂兩位兄弟看起來已經對於用紅外相機拍野生動物這件事有相當的經驗了,以及,仍然保持着熱情。

第一天上山的時候,蘇卡瓦底和馬蜂撿起地上的果實種子告訴我,這是水鹿喫剩下的,還讓我看了樹幹上水鹿蹭角留下的痕跡,並且用中文跟我說“多多”,意思就是水鹿的數量挺多的。

水鹿喜歡的果子

我聞了聞沒喫乾淨的果子,雖然已經有點腐爛,但還是能聞到甜甜的味道,怪不得水鹿喜歡喫。後來回到國內,和在版納幹活的大貓交流,他說國境線的這邊,水鹿是有的,但是還是非常少,甚至版納的紅外相機都還尚未拍到。

水鹿在地上蹭角

我想到貓盟公衆號後臺那個天問:“華南虎還有沒有?再找找。”我覺得,比起找華南虎,我們不如先弄清楚哪裏還有水鹿、梅花鹿、豚鹿,以及它們還有多少,因爲華南虎再牛不能餓着肚子存在。

去年,我們去黃山找雲豹,結果連豹貓都沒有拍到。意思就是說,這地方連小學畢業的都沒有,讓我去找一羣博士,那可能嗎?

在蘇州,豹貓喫了一些雞,養雞場老闆氣得非得要和豹貓你死我活,有我沒你。這些如今中國最有錢的地方,比如華東華南,曾經也是生物多樣性最富饒的地方,僅貓科動物,就有虎、豹、雲豹、金貓、豹貓共存,可現在呢?如何變成這樣的?

所以,回到那個問題,究竟什麼纔是落後?

在老撾,人獸衝突也同樣存在,馬蜂跟我們說,四五年前,老虎橫穿1A公路幾次被目擊,後來,因爲喫牛,老虎被打死了。

跟我一起去了老撾的花老師,後來在琅勃拉邦機緣巧合看了個老撾的老電影(戳:屠殺虎豹,驅趕象羣,這是100年前的荒野紀錄片),裏面不光有各種獵殺野生動物的方法,各種人和野生動物的衝突,令我驚訝的還有當年老撾那豐富的野生動物,雖然和我們比,現在的老撾仍然是野生動物的寶庫,但如果和當年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案發現場

老撾現在就像是三四十年前的我們,我們現在可能就是三四十年之後的老撾,每天晚上,只要有燈的地方就有壁虎,我小時候的北京還是這樣的。

但老撾也不是沒有被侵犯過的聖地了,虎豹這樣的大型捕食者很可能已經危在旦夕。我這次又見到了兩年前揹着槍和大貓合影的獵人了,不同的是這次他穿着一件薄款的羽絨服,不知道在練什麼功,氣色看起來比上次還好,有一種年輕了的感覺,相同的是他依然揹着獵槍,不知道這兩年間有什麼動物死在他的槍口下。

說的就是上一篇文章裏提到的獵人

遇到這位獵人的地方還是在上次那條路上,看來這是他狩獵的範圍。這條路比起兩年前好走太多了,雖然到達之前仍然需要先開過一條河,但和上次無限顛簸、滿地泥坑、車不斷搖擺的情況完全不同。

如今這條路已經平平整整,路上還有測繪的工作人員在工作,路的一面是山坡,另一面是懸崖,隨着路的平整,山坡的一側也被修整了,等待着加固。從坡上修整下來的土被推下懸崖,在平整的路面等着被硬化後煥然一新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片狼藉。

但路所通之處經過數個村莊,我想沒人會拒絕這條路的修建。在這之前,如果不是越野車,雨季時根本開不進來,那裏的雨季是6-11月。

山下的路不好走,山上的路更難走,我們選擇調查的山真的很陡,從地圖上看,陡的山的植被情況更理想一些,相對平坦的區域或多或少都有了村莊或者被砍過的樹。

不過即便是旱季,雨林地面鋪滿的革質樹葉走起來卻比泥都滑,無數的藤蔓隨時想攔住你,植物爲了防止被食草動物傷害演化出了刺,直到現在手掌裏還扎着好幾根,已經長在裏面就隨它去吧。穿越一片片某種禾本科高草叢的時候,葉子邊緣的鋸齒像鋸條一樣劃破我們的皮膚。

歐陽凱的雙手

美國小夥歐陽凱參與了我們的野外調查,他帶來了TNF的裝備支持,最令他興奮的應該是蘇卡瓦底帶上山的他老婆做的辣椒醬,歐陽凱說那簡直是毒品,他跟蘇卡瓦底說把這個辣椒醬賣到美國,可以賺很多很多錢。

我在一旁聽着,彷彿感覺到老撾替代經濟的生態辣椒醬產品已經敲開了美帝國主義的市場大門。

我們在山上睡了一晚,我沒有帶睡袋,蘇卡瓦底跟我說沒什麼關係,他也沒有,我想那應該沒什麼問題,畢竟是爬過白水河的,從那之後我好像沒爲上山擔心過。

等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嚮導用刀清理出一片地,然後在地上鋪了一張塑料布,然後示意可以睡了。

地根本不平,削斷的竹子扎破塑料布限制着每個人的位置,還沒躺下塑料布上就清理掉兩隻蜱蟲,別的不知名的蚊蟲那就太多了,不過這些都沒什麼大不了。

當我穿上所有衣服躺下,沒有被子的時候,才懂得,被子的意義遠不止保暖,它帶來的安全感更重要;既無被子也沒有帳篷的我們簡直就像裸睡在充滿猛獸的叢林之中,頭頂上的貓頭鷹一直在叫,前半夜是一種,後半夜是另外一種。

我想着如果是熊或者豺來了該怎麼辦,然後感覺有什麼東西在拱我的腿,我騰的坐起來,一看是旁邊的歐陽凱在動......就這樣,我保持着警惕一直到凌晨三四點,看到馬蜂起來不知道去幹了什麼,然後我才睡着,或者說警惕地暈了過去。

第二天早上,馬蜂告訴我們昨天晚上來了兩個人,指着我們躺的地方,示意從這裏過去了,然後用中文告訴我不是人,是“鬼”,他說他沒有睜開眼睛,但是可以感受到那兩個鬼過來,我看到的他夜裏起來,是去祭拜了,他說祭拜之後就好了。

我做錯了什麼??雖然我並不能幫助老撾人民提高GDP,但好賴沒做什麼壞事,希望鬼同志不要介意。後來下山我跟大貓說山上裸睡睡不着,他說他知道他也那麼睡過,我又問,那你爲什麼沒被猛獸喫掉?他說他在南京山上睡的。我,白眼。

每當爬到一個山頂,躺在地上看着頭頂的樹冠,我都有一種死而無憾的感覺,因爲實在不想爬起來了...

老撾白天的高溫,讓我們對水的需求量很大,每天背水成了巨大的負重,雖然是雨林,但是我們跟着要去尋找的動物,走的都是山樑,上面根本沒有水。

可以看到的動物也並不多,各種附生的蕨類和蘭花倒是不少。很多倒掉的樹幹上的蘭花觸手可得,但我都不捨得動一下,不管是把它們養在花盆裏或者固定在木頭上,又或者是花大力氣營造個雨林狀的玻璃箱,我覺得比起它們在野外的樣子都做作了太多。

附生蘭花多到沒意識到有必要拍,只找到了這麼一張

野生動物與大自然的合作是我們難以比擬的,這個不知名的動物傳播着自己食物的種子。種子的皮已經裂開,嫰芽蓄勢待發。

上山後,唯一一次走在雨林溪流旁時,我深深領略到了雨林生物多樣性的豐富,鳥、蜥蜴、魚跑來跑去的,只可惜那天要趕在天黑之前走出去,根本沒時間停下來仔細看。

那種地方,我覺得200米的範圍就夠觀察一天的了。其實野外調查有的時候雖然身處夢幻的環境,但工作也讓你無暇顧及和觀察很多,自然也錯過了不少,不過可能也沒什麼能比紅外相機拍到的畫面更令人期待的了。

在爬山的時候,尤其是上坡的時候,我就時常思考(不知道是不是太累不想點別的太痛苦,所以思維異常活躍),三四十年以後,老撾的森林還能被保留多少?山上的野生動物夠不夠他們這麼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夠的?野生動物的種羣在什麼時候會崩潰?

樹幹上聚集的毛毛蟲

在回國的路上,越野車開在各種坑坑窪窪的泥地裏,我想着中國還有多少這樣的破土路?在我們還有這麼多土路,交通往來不便的時候,我們的野生動物是怎樣的情況?

在離版納的磨憨口岸不遠的地方,我看到中國的建築集團支援建設的磨萬(磨憨-萬象)鐵路的高架橋已經有了樣子,好像高速公路也在被建設,連接磨憨口岸的磨丁成爲了老撾的經濟特區,正在大興土木,很多高樓大廈已經站在那裏,一個商店招牌上寫着熊膽粉。

我想,洪水猛獸已經來了。

當然,可以不是熊膽粉,即便是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甘蔗、棕櫚油、茶葉等等,只要能賣錢,它都能成爲洪水猛獸,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在土地上索取最可行,比如你推開窗戶,看看你家周圍的土地,甚至你家周圍已經沒有土地了。

馬蜂爬上樹,觀察地形找路

是不是隻有抑制貧窮的發展才能給那裏的野生動物留下機會?但我明白這是不公平也不可能做到的。但即便發展帶來的破壞是不可能避免的,我們至少可以讓它來得慢一些。葉欣去了老撾那個老虎保護區回來寫下了遊記。(戳:在老撾尋找老虎。)

WCS與老撾最大的生態旅遊公司合作,用生態旅遊項目,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不過據說老虎只有幾隻,消逝已成定局。不知道項目如果早些啓動是否結果能有所不同。

雨林中的硝塘,在雨季會變成動物們喜愛的泥坑

但我們可能總要做最壞的打算,因爲保護可能向來就沒什麼好消息,如果生態旅遊帶來的利益無法達到發展可以帶來的好處,恐怕項目也會失去當地人的支持,但至少可以爭取一些時間,或者用任何方法爭取一些時間。

時間有什麼用?時間給我們機會去了解那邊野生動物的種類、數量、位置還有它們和生態環境的關係。瞭解又有什麼用?通過瞭解老撾的野生動物,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做有針對性的規劃。

中國已經度過了破壞的年代,已經意識到保護的重要性,已經建立了保護的制度和體系。而且,野生動物沒有國籍,當老撾那邊的棲息地承受的壓力太大時,它們可以在國境線的我們這得到庇護。

雖然在國境線上能保護的物種,它們最後的棲息地可能並不在國界上,又或許這樣的保護對於整個物種和世界來說影響不大。但我自私的認爲,某種野生動物,中國有,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

仔細思考之後,我確信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資源,只不過資源的利用方式各不相同。

我堅信,我們的國家發展至今,人們已經明白野生動物的作用絕不是體現在如何喫或者生產什麼製品上。它們的作用是在生態環境中,維持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這是人類能生存下去的基礎。

換句話說,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資源,給它們棲息地,讓它們開開心心地活着,就是對這個資源最好的利用,它們在保護着人類,保護着大自然,延續着人類的未來。

- END -

.........關於中老邊境調查,你還可以讀.........

老撾的山不好爬

但是還想再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