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55388_1452177338238619_7403184853858317187_n  

育兒路上沒有絕對正確的指南。

每個媽媽的做法不會完全相同。

甚至是自己一路走來,想法也會逐漸改變,不斷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

我還是一個嚴格的媽媽。

鞋子不能上椅子、在餐廳不能吵鬧......這些並沒有改變。

讓孩子明白錯誤的行為會導致不好的後果,這點也依舊沒變。

如果沒辦法用合適的方式和朋友玩,那就先到一旁冷靜再回去。(像是搶玩具、不知節制力道甚至打人......等等)

就算是嬰兒時期的阿蕎,拿走別人手中的玩具,一樣是要歸還,沒有因為年紀小,所以哥哥要讓她這件事。

(我覺得許多蠻橫不講理的麼子麼女就是這樣寵出來的,對家中的哥哥姊姊也非常不公平)

如果不配合去尿尿、穿鞋子準備出門,那麼媽媽出門時,就只能先跟爸爸待在家裡。(只發生過一次)

家是講愛的地方沒有錯,但家裡也是讓孩子學習規矩跟道理的地方。

---------------------------------------------------------------------------------------------

拜臉書上流傳的多篇育兒文章所賜,現在的我已經明白,在讓孩子體驗「不好的後果時」,無須厲聲斥責。

並非孩子感受到的痛苦越大,就能讓父母的的訓斥更加有效。

以前小鐵被媽媽罰站或責罵的時候,會很想抱著他的被被,媽媽都不允許。

現在他想哭的時候,媽媽都會請他去拿被被,他就可以抱著心愛被被一邊哭一邊得到安撫。(噗)

以前,我也是丟過小鐵不少玩具的。

我很單純的認為,喜歡的玩具就自己收好,纔是珍惜的表現。既然你不珍惜,那媽媽就送別人或丟掉呀!

朋友表示我這樣不尊重孩子的時候,我還覺得,他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玩具了,我幹嘛尊重。

而這次因為宥勝的事件,看到很多相關的討論。

有個網友說0跟1之間,還有0.1、0.2、0.3......,我們不一定要跳過全部可行的辦法,使用最激烈的方式。

我覺得很有道理。

在教導孩子的過程,我們都可以試著用更和緩、更有愛的方式,去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

這是我需要持續學習並努力實行的。

我想做到能在孩子胡鬧時,不讓自己的憤怒凌駕在對孩子的愛之上。

目前我的做法是,在小鐵情緒不佳,發脾氣或哭鬧的當下,用盡可能和緩的語氣請他先上樓抒發情緒。

要他先上樓抱抱被被、滾一滾、哭一哭,想要甩被被或丟被被都沒關係。

等他覺得自己心情好一點,可以好好跟媽媽討論了再下樓。

也許直接面對面的包容孩子所有的情緒跟胡鬧,並同時保持平心靜氣是更好的做法。(我曾目睹有位媽媽這麼做過)

但那是現階段的我尚未有能力做到的。

如果小鐵在我面前胡鬧半小時,我的理智線大概會斷裂個十次😵

---------------------------------------------------------------------------------------------

每個父母的成長背景不同,而我們這一代是在「考生字錯一個打一下」和「無心之過被痛罵」的高壓環境下長大的。

我們沒有因此更優秀,卻因此缺乏包容和給予愛的能力。

我一直到成年開始工作以後,才恍然明白,自己複製了父親容易不耐煩、直接開口罵的行為模式。

某次我看到學生一次抽取了4、5張衛生紙。

我馬上皺著眉大聲對他說:「不要一次用那麼多張衛生紙!好浪費!」

其後,我為自己的言行感到詫異。

為什麼我不是先提醒他「不必一次抽那麼多衛生紙,一張就夠了喔!」,卻是直接對他的行為進行訓斥?

然後我才明白,那個神情不悅、直接斥責的我,就跟我的父親如出一轍。

高中還住在家裡的時候,家中有一個上掀式的牀墊,底部可儲物。

某次我掀起牀墊,探身拿取物品。爸爸正巧經過房門,看到後立刻開口大罵,說我會被壓死。

因為受到嚴重程度的驚嚇,我當場嚇哭。從此掀開牀墊取物時都害怕牀墊會突然從背後壓下。

我已經三十有三,但我還記得幼年時媽媽用剪刀剪破自己奶瓶奶嘴的失落感。

而我是不是也在不自覺中,對自己孩子造成了同樣的陰影?

---------------------------------------------------------------------------------------------

生命只能往前,但在我們身後的事件卻無法輕易拋下,它們持續用我們都無法察覺的方式影響我們的下半生。

因為瞭解,才能改變。

過去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傳承給孩子的育兒方式。

希望孩子怎麼對待自己未來的孫子,現在就要開始怎麼對待他。

期許我能更加包容孩子的不完美,真正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

---------------------------------------------------------------------------------------------

最後,來分享我和小鐵的三個親密遊戲。

遊戲一:

小鐵從澡盆出來後,先讓媽媽用浴巾包起,然後抱到牀上。

媽媽會假裝他是被宅配到家裡來的包裹,接著拆開包裹,開心的說,哇!是一個可愛的寶寶,歡迎你來到我們家。

我想這個遊戲大概滿足了他內心想要再次成為一個寶寶並且被呵護的渴望,所以小鐵莫名的熱愛這個遊戲,我們持續天天玩,玩了好幾個月。

遊戲二:

洗完澡後,小鐵包著浴巾爬到牀上,面朝下捲起身體,假裝自己是一顆蛋。

同時媽媽會在一旁說:「哎呀!這裡怎麼有一顆蛋呢?是什麼蛋呢?裡面有寶寶嗎?今天天氣很好很溫暖,你要不要出來了呢?」

(說話的同時可以摸摸蛋,就順便把裡面的小孩給擦乾😆)

「哇,寶寶敷出來了,你是什麼寶寶呢?」

小鐵會說自己是無齒翼龍寶寶、三角龍寶寶或鱷魚寶寶之類。

阿蕎每次都說自己是鴨鴨寶寶😂

孵蛋遊戲緊接在包裹遊戲之後問世,約莫已經玩了大半年阿哈哈。

(但小鐵有時候一直不敷出來,急著幫他穿衣服的媽媽會頗不耐煩,噗。)

遊戲三:三明治遊戲

最近天氣太冷,媽媽想幫小鐵多蓋幾層被子,隨口就說要把他做成三明治。

結果小鐵好喜歡,每晚睡前也都要玩一次。

媽媽會先抱著小鐵走進房間,把他放到打開的睡袋裡,說他是漢堡肉或鱈魚。

(小鐵喜歡說自己是起司)

接著幫他蓋上兩條安撫巾,說那是起司或火腿,再用綠色睡袋當做生菜。

最後蓋上粉紅色大被被說是蕃茄醬、蜂蜜芥末醬跟吐司麵包。

小鐵會乖乖地躺好,期待媽媽晚一點去喫他,噗。

通常阿蕎睡了以後我才會下樓,下樓前我就會再進小鐵房間喫他阿哈哈。

小鐵不會那麼快睡著,所以媽媽在喫他的時候他都會閉著眼睛偷偷竊笑,然後再心滿意足的睡去。

---------------------------------------------------------------------------------------------

記得小燈泡事件發生時,小燈泡的媽媽說,事件的前一晚,她幫小燈泡按摩直到小燈泡舒舒服服的入睡。

而當時,正是小鐵晚間就寢都會不斷起牀激怒媽媽的時期。

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而在前一晚我卻是兇巴巴的對他吼叫逼他躺好。

那麼我是否會懊悔一生?

要一直唱歌或輕拍小孩,直到他們睡著,也不是我做得到的選項。

因為忙碌主婦還是還是希望能早早下班好好利用夜間休息補足氣力呀!

不過呢,我想我們都能從兩個方式間取得平衡。

期許我們,都因為不斷自省,能成為越來越好的母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