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街邊拾荒的老人,或者沒有親人照料、生活艱難的獨居老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心生憐憫,那樣凄涼的晚景觸碰了他們內心深處最為柔軟的地方。

因為很多人辛苦工作幾十年,就為了能夠安度晚年,不說活得多精彩,但至少是體面、安穩地過完這一生。

可當「人還沒死,錢就沒了」這種帶有某種調侃意味的段子,漸漸地成為很多人的真實感受的時候,我們不禁會問:之前辛苦打拚的那幾十年,又是為了什麼?

01

先來回答一個問題:我們以後到底靠什麼養老?

我國的養老體系包括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制度、商業養老保險三部分,但在目前,後面兩種的發展水平仍較低。

原因很簡單,除了部分體制內單位會為員工建立企業年金賬戶,大部分人是享受不到這層待遇的;另一方面,目前國人通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為養老加保障的意識也是很薄弱的。

畢竟,菜導天天還能看到諸如「保險都是騙人的」、「國內的保險公司就是坑爹」這樣的留言。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養老保險是老了以後可以依靠的唯一生活來源(註:本文我們僅討論覆蓋面最廣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但上周發布的關於基本養老保險的一些數據,卻讓人無法安心。

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在考慮了近日社保繳納基數降低的基礎上,對未來二三十年的養老金狀況做出了預測。

報告預測,2019年由接近2個繳費者來贍養一個離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則幾乎1個繳費者需要贍養一個離退休者;

好嘛,年輕人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了……

在包括財政補助的條件下,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餘預計從2023年開始下降,到2028年時首次出現負數。

是的!全國的養老基金再不到10年就收不抵支了……

而累計結餘2019年時為4.26萬億元,此後持續增長,到2027年達到峰值6.99萬億元,然後開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盡。

也就是說,80後還等不到退休那天,養老金就已經發不出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提及,在5年前的養老金髮展指數中,全國領取基本養老金人口占城鎮60歲及以上人口比率為38.4%,2018年時該指標數值已經提升到了71.79%。

此外,根據2019年中央調劑基本養老金的預算情況來看,廣東等7個省份上繳的比劃撥的資金多了1220.6億元;遼寧、黑龍江、四川等22個地區則是劃撥資金大於上繳資金。

事實上,黑龍江早在2016年時養老金的累計結餘就已穿底,為-232億元;而且很可能接下來有更多省份出現相同的狀況。

總結下當下我國養老金制度面臨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金虧空的風險一觸即發;省際之間養老金負擔不均衡,部分省市甚至結餘為負。

後期,國家實行延遲退休的政策也好,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也好,通過劃轉國資企業股權補充社保也好,大力發展養老保險第二、第三支柱也好……

但這些寫進課本的政策似乎極少真正落地,怎麼看都有種「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覺。

02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哪怕維持當下的養老政策和計算方式不變,哪怕養老金永不虧空,然後我們都繳滿了15年社保,到退休的時候,到底每個月能領多少錢?

今天菜導就給你算出來!我們先假設有一個朋友,叫隔壁老王……

隔壁老王自2005年1月份開始繳納養老保險,一直到2019年12月,正好累計繳納15年,滿足領取養老金的條件。

2020年1月份開始,老王年滿60歲的退休年齡,開始領取養老金。

每年的繳費基數是根據上一年度的工資來核定的,而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平均工資為7850元。

但大家都知道,平均工資在一定程度上是失真的,工資的中位數更能代表普通職工的收入水平。

所以我們就設定老王2018年月工資為5000元,年漲幅5%。

再者社保繳納基數方面,大家應該也能直觀地感受到,除了體制內,大部分企業是按照工資的最低比例來計算基數的,也就是60%。

這裡我們把老王設定得稍微幸運一點,按80%計算。

根據人社部的數據,2016年—2018年的記賬利率則分別為8.31%、7.12%、8.29%。2015年之前的利率則遠低於此,平均在2%—3%左右,我們取3%來計算。

另外,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假設老王所在地區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即為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好了,做完了假設,養老金到底怎麼算呢?

很簡單,我們把老王的情況套入上述公式里。需要說明的是,老王的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肯定是小於1的,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取值為1。

那麼2020年時老王的個人賬戶養老金=61486.4/139=442.35元

基礎養老金為:

7850*(1+1)/2*15*1%=1177.5元

所以老王2020年時刻領取的月基本養老金就是442.35+1177.5=1619.85元。

2020年以後,老王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不變的,基礎養老金則會隨著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的變化而變化。

這個養老金水平只是能勉強地維持生計而已,更何況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計算過程中,我們很多數據都是往高了算的,實際的水平可能遠不及此。

如果你覺得隔壁老王的例子還比較特殊,沒關係,菜導直接上兩個真實案例。

菜導請身邊的兩個朋友,登陸了一下自己所在省份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官網,直接測算了一下自己的養老金待遇。

朋友A今年54歲,男,已繳納社保139個月,按60歲退休計算,他還可再通過單位繳納社保的月份為79個月。

按照5000元的繳納基數計算的話,其退休後的待遇金額為904.96元,不足千元。

朋友B今年24歲,女,已繳納社保16個月,按55歲退休計算,她還可再通過單位繳納社保的月份為372個月。

按照5000元的繳納基數計算,其退休後的待遇金額為1792.21元。

可是夥伴們,31年後的1792.21元又算得了什麼呢?

按照目前的物價水平,要保證正常生存的話,每個月2000元基本算打底了吧?按照3%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31年後每個月則至少需要5000元。

所以,不管是養老金制度目前遇到的難題,還是繳納多年社保後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養老,難啊!

03

養老難會出現什麼狀況?或許跑步進入「老齡社會」的韓國老人們悲慘的現狀就是我們未來生活的預言。

在韓國,養老金不是想領就能領,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領到,他們不僅要持續繳納10年以上,還要證明自己沒有子女照顧。

即便在這樣苛刻的條件下,他們每月能領到的養老金也僅僅在2000元人民幣上下。

要知道,韓國已經是個發達國家,2000元人民幣還不夠韓國最低生活標準的三分之一。

最終的結果是,韓國有400多萬老人直到70歲仍在工作!

老了卻無法安養,一直干到不能幹為止。他們擠在「銀髮招聘會」上,爭先恐後爭奪著年輕人不願意乾的體力工作。

作為典型的東亞文化國家,韓國的老人們把自己畢生的精力花在了兒女的身上,而兒女們長大成人了之後,自己卻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實在是顧不上贍養父輩。

所以,韓國的老人們也只能繼續走著孤獨而又艱難的路。

我們誰也不願意以韓國老人的現狀預測我們的將來,但基本養老金卻又靠不上,那就意味著我們工作的每一年都要為將來退休後無收入的老年生活做儲備。

對應的解決方法其實大家也都知道:購買商業養老保險、通過投資為將來儲值等等。

但有時候想想,沒有提前為自己的養老做規劃,不僅是一個觀念層面的問題,本質上還是能力和財力方面的束縛太多了。

當下的年輕人,在虛高的房價、高額的教育費用、高昂的醫療費用等大山的重壓下,過好當下已實屬不易。

這不,各路大佬還在吆喝著996,讓你多拼多熬夜多貢獻呢……

至於30年以後的自己該怎麼辦?天知道!

先活到那一天再說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