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陽

四川涼山州木裏森林大火犧牲27名消防員,引發舉國哀慟。而就在不久前,山西沁源也發生了一起重大森林火災,6名消防戰士火場殉職。“火魔”無情,而在未來,森林防火的形勢會更加嚴峻。然而,這絕不僅僅是林業相關從業人員和消防員的事,森林防火可以說與每個人都有關。這次災難之後,人們對一些問題該更新認識了。

對於森林防火未來的嚴峻形勢,人們有必要做好心理準備

造成巨大犧牲的涼山州木裏縣森林大火目前已經完全撲滅,然而半個月前有6名消防員犧牲的山西沁源,幾天又有一場大火吞噬山林,直到目前仍然能看到明火。1日晚,應急管理部等三部門聯合發佈今年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將多地火險維持在“極度危險”級別,這也是官方時隔三年再次啓動該級別預警。

森林大火的肆虐,並不是偶然。大家想必還記得去年底美國加州的山火肆虐,作爲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發達地區,加州科技水平高,不缺人力財力物力,但就是應付不了山火。除了山火本身難以對付外,很大的一個問題在於,山火發生的機率大大增加了。

美國消防員在應付加州山火

有研究發現,全球變暖是美國森林火災持續增加的根本原因。自從1980s以來,氣候變化已經使美國西部的森林火災數量翻了一番,而且這種趨勢將會持續增長。溫度和乾旱的增加吸收了植物,樹木,地上和土壤中的死亡植物的水分,是世界範圍內不斷增加的野火的一部分。

對於中國來說情況也是類似的,不少學者警告森林火險未來會增加。2017年《林業科學》上的一篇文章指出,“預測2021至2050年我國森林分佈區的平均氣溫和降水量都將有所增加,導致火險期氣候呈現暖幹化變化趨勢,大部分區域的火險指數將升高,尤其南方比北方林區的增幅更加顯著,華北和西南地區將是未來森林火災預防的重點區域。”(田曉瑞《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火險的影響》)而山西沁源和四川涼山,正處在上述重點區域。

再往大了說,森林大火頻發還只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變得越來越多其中一個表徵而已。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2日發佈《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顯示,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冰凍圈消融加速,氣候風險水平呈上升趨勢。

對於自然災害的增加,人人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而就在兩月前,“森林防火”還爲“藍天”做出了妥協

然而必須要承認的是,舉國上下並沒有多少人過於在意氣候風險。

就拿森林防火而言,兩個月前的一個例子就能很好說明問題了——

2月11日傍晚開始,“藍得讓人陶醉的昆明天空出現異樣:整個城市突然被不明煙霧籠罩,空氣中還傳來一股嗆人的焦糊味。”有名的“昆明藍”瞬間變爲了“昆明黃”。到2月12日下午至13日上午,昆明市多個監測站點出現了三級輕度污染。大量昆明人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抱怨。

2月中旬,“昆明藍”變爲“昆明黃”

對此,昆明市環保局起初居然也搞不清楚狀況,大氣環境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推斷此次空氣質量變化是由於昆明境外的高空外源輸送,將啓用無人機進一步排查污染源。”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後來才發現,是臨近的玉溪市在進行“計劃燒除”所致。所謂計劃燒除,是森林防火工作中一項科學預防森林火災的重要手段。簡單理解,就是通過可控的“人爲放火”來消耗森林中可燃物的數量和能量,把可能出現的“大火”變爲“小火”,因此具有減少森林火災發生和蔓延的危險性,降低防火成本等重要意義。而外在表現就是“燒山”,結果污染物跑到了昆明。

問題來了,與昆明這麼近的玉溪,燒了好幾天山,爲何昆明官方也搞不清怎麼回事?還有人發問,既然是合理合法、科學有效的“計劃燒除”,爲何像搞地下工作一般神祕?

從隨後的處理中,大概就能找到答案。在把省會的藍天“攪黃”後,玉溪的燒山行動被省裏叫停了——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多次要求玉溪市立即全面停止計劃燒除”,並建議修改計劃燒除規程,將大氣污染防治納入其中。有關環境官員表示,“森林火災的隱患排除方法是多樣的,比如有防火隔離帶設置,有人工割除方法,不是計劃燒除一種方法可用”。

對此,玉溪市進行了妥協,玉溪森林防火指揮部表示要用“更科學的方式”來進行森林防火。

對於這個處理結果,昆明人自然是非常樂見的,至於是否影響到“森林防火”,恐怕沒多少人在意。

希望這場大火之後,人們能提升對防火問題的認識,尤其要理解“計劃燒除”的意義

但真的有所謂“更科學的”森林防火方式嗎?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消防專家麻庭光指出,用“計劃燒除”的方式來對付森林火災,是美國長時間與野火抗爭後得來的深刻認識,已經是非常有用的防火措施。近年來美國人已經開始使用無人機來輔助實施“計劃燒除”。

美國人使用無人機輔助進行“計劃燒除”

然而這一科學應對森林火災的方式,在國內應用時卻非常不暢順,因爲“計劃燒除的難度比較高,實現起來缺乏經驗,往往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2004年10月13日,大興安嶺的黑河市愛輝區因爲計劃燒除而失控,導致重大災情。2011年3月21日,雲南西雙版納班章茶山,因爲計劃燒除發生災情,德國人在雲南幫助的3000畝再造林被燒。同年10月22日,大興安嶺林區黑河市組織實施計劃燒除工作,由於風力突然加大,在臨近大興安嶺交界處附近的個別點燒地段發生了蔓延情況。”(麻庭光《縱火燒林爲哪般?說說計劃燒除》)

2004年的大興安嶺大火發生後,計劃燒除在黑龍江曾一度被叫停,但是,“目前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不得不燒”,於是該方法在三年後又被重新使用。有說法是,林業部門多年來一直在推廣計劃燒除這項技術,但反對者的聲音始終未曾消失。

黑龍江消防人員在進行“計劃燒除”活動

玉溪市“偷偷摸摸”燒山大概就是這個原因。負責森林防火的人員對此有很多顧慮,民衆則基本對此不瞭解,顯然加大了“計劃燒除”的難度。查詢資料可知,四川涼山州也曾採取過“計劃燒除”的做法,但頻次如何,規模是否足夠是很成疑問的。“計劃燒除”在各地實行的法律依據情況也不一樣,比如雲南有《雲南省森林防火計劃燒除規程》,但四川就沒有類似規程。

總而言之,在這次涼山州森林大火之前,不僅普通人對森林防火的嚴峻性意識不夠,一些相關部門的認識很可能也不到位。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面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愈來愈密集的狀況,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你在微博上抱怨“燒荒毀藍天”,也許就會導致一次更大的森林火災。

但願27位消防戰士的犧牲,能真正讓人感覺到環境、氣候災害與你我有關,提升對災害問題的科學認識,以促使整個社會的防災救災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

第4464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