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麼?不是心臟,也不是肝腎,而是胃腸消化道正是由於現代人對胃腸問題的忽視,僅僅在中國,就有3000多萬人承受着慢性頑固性胃腸疾病的困擾;每年全球有超過10億人次出現腹瀉、便祕、胃脹症狀;根據統計,某地每年每一千人中就有3人新發腫瘤,其中胃癌、腸癌排名前五 。

我們的“腸道交通”很繁忙

“胃腸就像人體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負責體內的髒活累活。“我們所喫進去的各種食物的營養在這裏分解、吸收,剩下的殘渣也從這裏被排出體外。”

食物在人體裏“旅行”的平均時間是24小時一塊牛排落入胃裏之後,會有大約3升的鹽酸圍攻過來把它“扁”成糊狀30分鐘後,食物糊光臨小腸,小腸馬上開始吸收其中的營養,將之送入血流隨後,剩餘的渣滓進入下一站結腸,等結腸將所有剩下的液體吸收得一乾二淨,渣滓就開始凝固成糞便。這些廢物要花1—3天才能從結腸慢慢蠕動到你的“下水道系統”,時間長短取決於腸道微生態環境。

然而,中國人的胃腸道卻常常遭遇“堵車”。每10箇中國人中就有1人受便祕、胃脹影響,沒精神、臉上長痘、膚色暗沉,都和胃腸消化系統有關大腸癌在我國所有腫瘤的發病率中排名第五,且上升趨勢明顯在我國平均胃腸腫瘤發病年齡爲58歲,比歐美國家提前12―18年。

腸道也有喜怒哀樂

胃腸道的職責遠不止消化、吸收、排泄這麼簡單,它們還是身體裏最大的免疫器官。正因爲如此,腸道會像大腦一樣鬧情緒,時刻傳達它的喜怒哀樂。比如有些人們外出旅遊,喫了很多胃腸不習慣的陌生食物,這時儘管心情很舒暢,但胃腸就不一定樂意了,它會通過疼痛、脹氣、腹瀉、便祕等表達“不滿”。

腹瀉、便血、肛門墜脹、便不盡感

這個聽上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毛病,已成爲很多人的“難言之隱”。理想的大便顏色最好像嬰兒排出的金黃色、黃土色;大便最好是半沉半浮,表示含有較多的纖維質;栗子狀是典型的直腸型便祕,泥狀、水狀的大便可能是腸道有息肉刺激腸道過快蠕動導致。

胃脹、反酸、消化不良、噯氣

正常人的腸道里每天都會產生大約1升的氣體,脹氣則是胃腸腸道出現了多餘的氣體。造成脹氣的原因很多,如喫東西的速度太快,或是邊喫飯邊說話。此外,某些腸胃方面的疾病比如胃息肉、胃潰瘍、淺表性胃炎等都會導致胃脹、反酸、消化不良、噯氣等症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