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應邀而出,來一篇超級詳細的天遊峯詳解路線

因為是非熱門遊覽路線,一般遊客不會走到,旅遊團更不會推薦,但這卻是風景極美,極值得推薦的地方,山重水複疑無路,世外桃源等你來,越是一些小眾景點,越具有特殊的迷人魅力。

通過詳細的手繪地圖一縷陽光小夥伴的超級耐心講解,一般能走到,但是對於很多路小白來講,還是太多人錯過疑無路,不知道怎麼走。

所以這篇攻略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天遊峯(桃源洞疑無路)的重要信息,從當地住宿歷史典故活動路線注意事項四個方面為大家整理總結的乾貨,只為帶你去感受千年古道桃源洞與疑無路,與千年前的文人騷客不期而遇。

當地住宿

此篇攻略詳細解釋過關於武夷山的住宿區,可以瞭解一下。

一縷陽光:武夷山白雲寺食宿路線完全指南?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不斷行走。

從世界的大河大山,渡入鄉野;

從茶葉到民宿的一個個點落成,

到在地文化的挖掘;

從美好生活方式進階,再出發。

我們懷揣一種向上的、真誠的生活心念,感染更多人。將大家的視野帶回當地最傳統的文化、最有意義的景色。

歷史典故宿

十六洞天,武夷山的驕傲

武夷山被列為道教的第十六洞天,武夷道教的歷史,大致以南唐元宗李景之弟李良佐於保大八年(公元950年)訪道入武夷山時為始,但實際情況卻要複雜得多……

天寶(742-756年)該山始建道教宮觀天寶殿。南唐元宗李景為其弟李良佐入道修持,將天寶殿移建,改名會仙觀。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屋宇三百餘間,賜額【沖佑詔廣觀】,沖佑觀成為當時有名道觀。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曾修鍊於武夷山,結茅庵於駐雲堂,並重建止止庵,任住持。

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詔賜《道藏

》給沖佑觀,以廣其傳。

唐宋元明,由於武夷山的魅力,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高道來往山中,如呂洞賓、知微子、王文卿、高文舉、白玉蟾、江師隆、張三豐等都曾先後往來武夷山中修鍊棲息。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曾被宋徽宗十分賞識的「金門羽客」王文卿(1093 - 1153)就曾於武夷九曲溪之八曲卜築石鼓遣院居修鍊養,他在武夷山中修符籙、煉內丹,後來成為道教神霄派的創始人

武夷山的教宮觀在歷史上有九十九觀的說法……武夷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佔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自南唐李良佐入山修道以來,道人接踵而來,相繼在武夷山的幔亭、虎嘯、止止、水簾、碧霄、復古、天心、馬頭、蓮花、神通、接筍等處結廬、造舍、立靖、建庵、築觀、蔚為大觀。

唐宋以來,歷代都有賜田,計達一萬一千多畝; 宋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曾因京師大旱,祈雨有畝,一次賜錢八十萬; 到宋代,武夷宮已擴建成為一組堂皇宏麗的宮觀建築羣,曾有「名山巨構」之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武夷山「琴書四十年,幾做山中客」,道教師友和道教文化對他的理學成熟也是有積極影響的。

據1942年《崇安縣新志》記載,全縣可查的道教徒300餘人,可考的道教宮、觀、堂、庵48座。

目前,武夷山市全境佛、道廟觀約180多座,絕大多數為民間宗教型式,居家食素為多,佛道不分,亦無篤實信仰,尚不宜也不必一一分辨。

自然與人天作合,桃花源裏有觀閣

桃源洞堪稱「觀在景中、景中有觀」的隱祕之地,它是武夷山著名的72洞之一。

位於九曲溪六曲岸北,蒼屏峯與北廊巖之間,環境幽深迷離, 石崖相倚成門,復履婉轉而入,石橋下溪澗流水,內忽平曠,日月放生潭佈列洞口,四面環山,桃林片片,田疇可一、二十畝,彷如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故而定名,並憑此擁有武夷山「第一幽絕之所」的美名。

徐霞客五次進入武夷山 ,真正算得上是用心踏遍武夷山山水水的人,連如此幽僻隱祕的所在也涉足過。他僅用寥寥數筆,已將此地描畫如在目前:

「四山環繞,中有平畦曲澗,圍以蒼松翠竹,雞聲人語,俱在翠微中」。

據文載:在唐天寶年間(742-756)會稽女冠孔莊葉三位慕名相伴赴山,首選此境結茅駐修,相互砒礪促進精礪參悟而不怠道業,後相繼道成仙舉,道觀即此而創。

那時的武夷洞天聲名遠揚,吸引了眾多高士趨此修鍊,把這裡變成了避世隱居的樂土。

相傳,道教「南宗五祖」 白玉蟾真人也曾經隱居桃源觀修真煉丹。

元朝時,擴建宮閣,主奉三官大帝、劉文簡公等神像。

時間進入明代, 桃源觀已遐邇聞名,觀宮建築更是宏偉壯觀,成為武夷山中重要的道觀聖地。

1990年,桃源道觀獲批准為對外開放宮觀。福建省宗教局對道教重振十分重視,並介紹三名從中國道教學院畢業的福建省籍道士到武夷山桃源道觀開展教務工作,把桃源道觀列為該省重點宮觀之一。

1991年,住觀道士對大殿內部進行整修,並用閩北珍貴木杉——紅豆杉雕刻了三清道祖聖像,像高二米一五,雕刻精細;裝配紅豆杉供桌、銅香爐、燭臺和宗教用品,開展正常宗教活動。

1993年,道觀根據省人民政府頒布的《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登記暫行規定》,經覈准給予登記發證,道教文化活動全面開展。

1995年7月,桃源道觀和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巖雕

1996年3月4日舉行盛大開光大典,中國道協、省、地、市領導主持了開光儀式,海內外信眾三千多人參加了開光盛典。老君聖像高十六米,寬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莊嚴,神態和藹可親,線條暢然,灑脫自在,超然物外。

陶淵明曾寫過這樣一段:「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進入桃源洞,才感覺這樣的描寫可能比起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桃源洞道觀佔地約6000多平方米,主殿由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山門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經閣等殿堂。

在桃源洞的洞門上方題有「桃源洞」三個字,兩側有一副對聯:

「喜無樵子復觀奕,怕有漁郎來問津。」

上聯出自「南柯一夢」的典故,意思是仙人在下棋的時候總會有輸有贏,所以怕在旁觀棋的「樵子」把勝負傳出去,讓神仙們覺得不好意思;下聯出自南宋末年抗元名臣謝枋得所作的詩:「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大概怕漁郎問津之後告訴外人,會打擾桃源洞中人的清靜吧!

參考文獻:

《 武夷山志下》頁 1147、《福建文博》1990年2期、《道教辭典》、《朱熹思想的來源核心和評價》蔡尚思、《崇安縣新志》

問津石下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處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有一段是這麼記載的: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石壁上刻著《桃花源記》全篇

關於疑無路的史實,書籍裏暫未查到,民間訪傳:仙人們在桃源道觀修行時,從桃源道觀下山前往星村走的路,因從前山上下實為繁複,故星村的村民或是山上的道人,便從此路上下山。

從桃源道觀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活動路線:天遊峯中尋桃源,山重水複疑無路

完美的天遊路線,涉及最有意思的點

乘車點→五曲大橋→檢票口→老虎洞→幼溪草廬遺址→大雲窩→水雲寮→水月亭→小一線天→伏虎巖→崢嶸深鎖石門→茶洞→仙浴潭→半山亭→天遊閣→第一山→中正公園→桃源道觀→透天関→非遊覽路線指示牌→問津石→《桃花源記》摩崖石刻→疑無路→九曲漫步道→曬布巖→武夷精舍→乘車點

圖文導航

去遊玩天遊峯這個路線,建議早上出發,用一個上午去遊玩,因為早上雲霧繚繞還沒散去的時刻天遊峯會比較美,二是早上體力會比較充沛精神比較好適合爬山。

話不多說,先到南門。

這裡是南門

到取票大廳取票

取完票後檢票進入景區,坐上嗚嗚可愛的小火車

Tips:

1.小火車是隻去天遊峯的,去其他景點的都是那種小巴或者大巴觀光車,當然巴士也可以到天遊峯;

2.到乘車點之後一定要跟調度員溝通去哪裡哦,觀光車不像公交那樣的招手即停的,你說完要去的景點之後調度員會告訴你上哪輛車(不要上錯車咯)。

下車後跟著人羣走,走大路即可

往前走啊走,就到五曲大橋啦!!!這是個攝影點哦,拍照超級美膩的。

過了五曲大橋往前走就到武夷精舍,可以先放著不去(回程也會經過),可以趁大部分遊客在逛武夷精舍還沒上山堵路之前,趕緊先去爬山,避開人潮。

往前走到檢票口

檢票進去後就能看到一個號稱「老虎洞」的洞口~

穿過之後往前走會到一個分岔路口,走右手邊方向的那條路,到山腳,如圖中醬紫的一個路口

從路口上去,繼續往前走啊走的,就到這樣子的一個分叉口,往右上去,就是水月亭了

關於水月亭,有一個典故:

九曲溪畔的水月亭是一處清幽怡人的品茗之所。武夷山民間相傳,在水月亭中品茗,蠢人只能看到一個月亮,凡人能看到兩個月亮,詩人能看到三個月亮,而茶人和聖人能看到四個月亮。不過大家上山之時是天光大白的時候,也就沒機會來辨一辨,自己到底愚蠢與否了……

下亭子要注意:左側一個很小的石橋,過了石橋有大路向左,到達小一線天

從小一線天下去,眼前就是這塊大石頭

從題有「伏虎」字樣的石頭右側上行,穿過一個「崢嶸深鎖」的石門,即可通往茶洞

到達茶洞,可以看到眼前的仙浴潭

到此刻此地,隨著人羣上行(也就是開始正式爬山~emmm……前面的都是鋪墊……)

到半山腰處可稍作休整,好好看看風景

繼續上山,路是陡巖峭壁刺激,嫩綠盎然洗人心

登頂,到天遊閣

下山從天遊閣右側通行

繞過天遊閣,就看到第一山的摩崖石刻

給蔣委員長建的啦,休息一下,繼續出發

到達這個路口,這個時候!!!一定不要走出口方向而要走桃源洞方向哦!!!(當然你特別累的話就直接走出口,只是很可惜要錯過一方世外桃源 了),去桃源洞要多花40多分鐘的時間

不要走進茶園!!不要走非遊覽路線!!!按著指示牌上【 桃源洞】的方向繼續往前走

走著走著我們就會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老子像

就到桃源洞了

桃源洞可以逛一逛

看到這樣一個石頭路標,走出口方向

看到寫著「透天關」的石門

透天關出去之後走3~5米,也就是十步不到的距離,是這樣的一條路

看到這個牌子,走我手指的方向,即非遊覽路線

巖壁上有「疑無路」、「問津處」的題刻,穿過相倚巨石間的洞口,再過一座石橋,便有小小的山縫兀然眼前

從那條山縫鑽出來,就能看見就是這個樣子,石面苔蘚地衣泊附,一副天荒地老的樣子。

這個石刻上是整首《桃花源記》

下山,只要注意往下的方向走就可以

路線非常簡單,但臺階會比較陡,建議走慢一點

回到了九曲溪沿岸,順著溪岸(往左)走就到曬布巖

那個一條一條的像布條一樣的,就是曬布巖

這個時候就往出口方向走,走出檢票口,又會到武夷精舍(朱熹園),這個時候基本就沒什麼人了,慢慢轉轉,這個是朱熹曾經講課的學堂。

回到乘車點,全程路線結束。

注意事項

1.這條路線全程7~8km,耗時約3.5h;

2.桃源洞是個道觀,或還有人修行,若有遇見,可以聊聊,香火自拿,功德隨心;

3.疑無路下山的路會偏險一點,若是下雨天,為確保安全,建議走到《桃花源記》摩崖石刻那裡轉轉,之後返回至「非遊覽路線」的指示牌處,按指示牌的「出口」方向下山即可;

4.天遊峯在景區裡面,需要買套票進入,票價可參考以下——

一縷陽光:武夷山必玩的十大景點指南(含交通、門票等詳細事宜)?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結束語:最好的旅行

在有趣的地方,見有趣的人,喫喫飯、聊聊天、看看彼此眼中的世界

然後,在這個最好又最壞的時代,在這個不安分的世界,做不安分的自己。

並且,保持一顆相對安定的心 。


原創攻略,筆者小妖,首發於馬蜂窩攻略版塊,可以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文鏈接即可(摘抄也是一樣,請註明出處)。

往期回顧——

一縷陽光:武夷山攝影:齊雲峯與三才峯的那些朝朝與暮暮

一縷陽光:武夷山南天道國:數次訪問止止庵,青山白雲無非止止

一縷陽光:武夷山必玩的十大景點指南(含交通、門票等詳細事宜)

一縷陽光:雙世遺武夷山:私藏已久,3分鐘瞭解這座北緯28°的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