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08:48坐別人的車,怎麼判斷一個人開車

駕駛員靠不靠譜,其實從他的情緒、踩剎車的力度,以及對路線的熟悉度,就可以判斷出個一二。

你就好比詠春大師,你看他出拳的速度和招式,就知道他能不能拍電影。

怎樣通過駕駛員的情緒判斷?

  • 開車不急不躁的人更靠譜

首先是看開車司機的情緒,不急、不躁的人更靠譜。不是指開的慢,是指開的時候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平穩心態。

表現出來是不罵人、該超車的時候就超車、該讓的時候也就讓,跟打太極一樣的,心平氣和、有攻有守、以柔克剛。

  • 精神緊張、鬥氣開車易導致交通事故

開車的時候如果這個駕駛員,精神高度緊張,也控制不好情緒。

「咦呀」這樣,就會做出比較危險的動作。也有可能是「啊嚇死了」,這些都容易導致事故。

你比如說什麼開鬥氣車,超來超去,你別了我一下,我要別回來,這都有問題。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有個數據的,這樣開鬥氣車引發的事故,佔到全國交通事故15%。

  • 開車時調節情緒能避免大部分的事故

如果遇到這種不太文明的駕駛行為,開車的老師傅,他能夠調整情緒,冷靜的處理的話,他是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發生的,這也叫靠譜。

中石油有一份報告,它說叫做《「路怒症」對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危害與防範》,我不知道為什麼搞石油的琢磨這事兒。

在我們國內每年發生16萬起交通事故中,有35.7%,是可以通過駕駛員自己調整情緒來避免。

多做幾次深呼吸,聽一些比較輕鬆的音樂,自己想通一點。

怎樣通過駕駛員的剎車的力度判斷?

那麼剛才講的是情緒,大家也很好理解,這土話說的麼叫路怒症或者怎麼樣。

  • 不經常踩急剎車的人更靠譜

剎車力度,也是可以看出這個駕駛員靠不靠譜的。不會踩急剎的人更靠譜。

駕駛員不會經常踩急剎車的話,首先坐著的時候,就不太會感覺到這個前後搖晃,全程比較平穩和舒適。

  • 對路況也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除了要控制好踩剎車踏板的力度以外,他還需要對路況有足夠的感知和預判能力。

你就好像是開飛機,碰到有障礙物,除了要飛行員快速的拉桿、變向之外,雷達的偵測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提前掃描到障礙物,就要提前反應,避免危險。

而且你一腳剎車踩下去,這個力度剛剛好,說明他很熟練了,已經很有經驗了,新手開起來都是,前、後、前、後這樣的對吧。

  • 提前預判踩剎車,可避免事故

那麼提前剎車,這就是預判了。清華大學有研究,《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特徵分析》。

在駕駛員責任事故當中,因為感知和預判錯誤的事故,佔了90%。這些事故在城市道路中,是比較常見的了,都9成了。

如果我們開車的人,通過經驗預判,提前剎車,留出足夠的碰撞時間(TTC),就可以避免這些事故。

碰撞時間就是當我們發現了這個危險,直到撞上去的這段時間,就是「啊 梆」,中間這一段時間。

  • 碰撞時間控制在3.5秒以上能避免事故

東京大學也有一個,《適用於駕駛員的前碰撞預警系統的研究》,它上面說。

只要提前剎車,把碰撞時間控制在3.5秒以上,駕駛員就是可以避免碰撞的。

3.5秒是什麼概念,差不多就是正常咽一次口水的時間,有興趣你可以試試看。

  • 不踩急剎車,可以減少乘坐的不適感

如果他不踩急剎車,除了可以避免事故之外的話,也可以減少乘坐的不適感。

剎車力度過大,一瞬間產生的反向加速度,會引發耳朵裡面的前庭器官搖晃過度。

這個時候前庭器官會不斷地向大腦發出雜亂的信號,會導致車上人員不適,甚至是暈車。

  • 就像買菜環境是否嘈雜一樣

就好像你去菜市場買菜,如果只有一個人跟你說,這個菜怎麼賣,怎麼怎麼好,你能不能便宜點,不能再便宜,就還行。

但整個菜市場都是人,還吵吵鬧鬧,吵吵鬧鬧的人還全都圍著你。

這個賣蘿蔔、賣青菜的、賣甲魚的、賣什麼的,全部都圍著你,同時跟你討價還價,你瘋掉了,就是這麼個情況。

  • 急剎車反向加速度大,人會不舒服

浙江大學也有研究,《駕駛行為建模研究》,這個反向加速度的臨界點,是2米每秒的平方。

說人話,反向加速度小於2米每秒平方的時候,人體是不會感覺到不舒服的。

這麼換算一下的話,基本上每秒的減速是7.2公里每小時,這就和飛機降落後的滑行減速,人坐在飛機上的感受是差不多的,「嗚嗚 咕」就那麼一下。

  • 急剎車和預判剎車能判斷靠譜程度

總結一下,踩剎車是這麼幾個維度,一個是急剎車的問題,一個是預判剎車的問題。

一個是相當於駕駛員的經驗和駕駛的判斷,另一方面的話,就是他對車子的瞭解,和機械性能的熟悉程度,又舒服又能避免意外,那當然是靠譜了。

還有,對路線的熟悉程度,不會走錯路的人更靠譜,「誒,哦下個地方再掉頭吧」,你看起來就有點慌。

怎樣通過駕駛員對路線的熟悉度判斷?

  • 司機對路線的熟悉程度也能判斷

除了看駕駛員的情緒和剎車力度以外,他對環境的熟悉程度、對路線的熟悉程度,是直接可以反映他的駕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

土話講就是說,駕駛員認不認路,會不會左轉的時候右轉,會不會開錯車道,明明要右轉停在直行道了。

或者你直接問他一條路,他能不能報出那條路有什麼標誌性的建築。

  • 倫敦的計程車考試就是考路線

倫敦計程車駕照被稱之為全世界最難考的考試,不是汽車考試,是全世界最難考的考試。

它考覈裡面就有一項「倫敦知識」的考試,考的就是「你會不會走錯路」。

司機他要把市中心2.5萬條街道路線全部爛熟於心,才能通過。

簡直就是一張活地圖,不會出錯,非常可靠,但同樣也是非常非常的難。

  • 必須要準確說出路線才能通過

這個天安門怎麼走,天安門在那邊,對不起,你不能通過。

天安門要過哪條路、再過哪條路、過哪個路口右轉,再到哪個地方,剛好能夠停在下客的那個位置,嗯,差不多,下一題,大概要到這份上。

  • 不認路導致駕駛員分心,易發生事故

剛才說的是生活駕駛平時熟悉的道路了。那麼在陌生道路上,駕駛員本身快速識別和分析的信息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不認路,需要識別的這個道路就會過載,土話說就看不過來,就會導致駕駛員分心。

駕駛員分心,導致這種車距判斷失誤、應激反應速度變慢,這些負面影響就會引發事故了。

這個就好像是大學裡面學微積分一樣的,一堂課沒有預習,教授一上課,一下子說了一大串的什麼定理公式,根本反應不過來,最後的結果就是掛科。

  • 會認路能避免事故

所以說,這個認路,他這個靠譜不靠譜是有區域性的,你常住在杭州,你在杭州是靠譜的,你開個自駕游到新疆,你就不一定靠譜了。

長安大學,在《駕駛分心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做過專門的一個道路駕駛測試。

由於駕駛分心導致的碰撞,佔總碰撞數的80%,這種大頭都是要管牢的。

  • 有研究數據表明認路的確可以省時間

熟悉路線它不光是可以避免事故,還可以節省出行時間。

一個路口堵死了,對路線如果是非常熟的人,直接我換一條小路抄著,繞開這個路口。即使跑得更遠,但是能夠更早的到達,這個還是很有價值的。

那麼繼續看資料,《中國急救復甦與災害醫學》,這本雜誌上有個研究,它說駕駛員熟悉路線的話,可以節省42.7%的出行時間。

怎麼會是什麼救助災害的,救護車是不是車,他開車是不是分秒必爭,人家說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看司機靠不靠譜要多方面判斷

所以說總的來講的話,看這個駕駛員開車的時候,會不會亂罵人,能不能一下子說出你要去的地方有什麼標誌性建築。

踩剎車的時候會不會一頓一頓的,以及他是不是提前剎,還是快要撞上去了,你心都拎起來的時候,他才開始剎,這些都可以判斷這個駕駛員靠不靠譜。

  • 如果駕駛員不靠譜可以適當提醒他

如果你已經上車了,或者說今天我是打了個專車,你覺得他不太靠譜,那你不妨提醒他一下。

開慢一點,注意點駕駛安全,沒有什麼問題不要太急,你真的想要賺錢,我給你貼點小費也可以,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那麼這個是我們的解決方案了。

新手達到什麼樣的駕駛水平,就可以上自己開車上高速了?

剛才也講到過了,有時候是看區域的,你杭州開習慣了,你開到新疆未必OK。

其實你城市裡面開習慣了,開高速也不是一定靠譜的,再加上如果我是新手,本身就開很少的高速。

駕駛水平達到什麼程度,纔可以上高速?你這種大卡車「呼呼嘩嘩」的在那邊開,嚇個半死。

我要保持車距,我保持了車距,別人又插進來好難受,到底要保持多少車距,纔是又安全又舒服的?

  • 關鍵詞:開車

關注微信公眾號「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開車」就可以了。

我這個公眾號每天會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你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

高速上不是有好幾條車道的,我開哪條最合適?

哪條車道的死亡率最高,哪條車道的事故率最低?是開最左邊還是開最右邊,到底是哪邊好?

開車的時候大家聽點音樂,哪些音樂會增加死亡率,哪些音樂可以降低事故的發生?

關注微信公眾號「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開車」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