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天,如果你是一個社會人,卻沒有被朋友圈3500元的戴森捲髮棒的段子刷屏,比如「你的男朋友如果最近誇你直髮漂亮,他是不想讓你買戴森捲髮棒」;「貴不是它的缺點,是我的缺點」……那你需要自省一下,你和你的朋友可能與社會脫節了。

71歲的詹姆斯·戴森應該又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1

1978年,在英國一個滿是塵土的農舍裏,31歲的詹姆斯·戴森正在修理一臺胡佛牌真空吸塵器,這個吸塵器買了有一段時間了,經常壞,已經又破又舊,好像它吸進的所有灰塵原封不動地覆蓋在它的表面。

當他拆開吸塵器之後,竟然發現這還是一個老式的塵袋式吸塵器——一旦氣孔被堵了,性能就會下降,切斷吸力。他一直以為吸塵器的提供動力和吸塵是分開的。這可把他氣壞了!戴森是設計出生並且還獲得過建築創新獎,作為一個顏控+技術控,他當然無法忍受這種功能落後外表粗陋的產品。

於是,他決心要生產一款新型吸塵器——不再需要集塵袋。一開始,戴森研製了幾百個模型後都沒有成功,但他意志堅定,哪怕背負高息銀行貸款。

最後用5年的時間,靠著妻子當老師領的薪水,在研製了5127個模型後,發明瞭不需集塵袋的雙氣旋真空吸塵器,引發了真空吸塵器市場的革命。而且又「畫蛇添足」地把積塵箱變透明瞭。當時很多人認為他肯定是瘋了,包括用戶和廠商。

「要有勇氣挑戰常規。還有不要輕易相信市場調研。」他認為,「不是完全無視,而是要分析背後的原因。普通人不是設計師,他們不知道未來的產品是怎樣的。」這點倒和喬布斯設計蘋果產品時有一脈相承之道——我設計它,與你有何關係?

1983年,戴森製造出自己的第一臺吸塵器樣機。這臺非常具有後現代色彩的粉紅色產品,被命名為「G-Force」。此後,戴森開始在英國和歐洲尋找合作夥伴。然而,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了——由於集塵袋生產和銷售在當時的歐洲是個不小的產業,有1億英鎊的產值,在市場利益驅動下,業內人士紛紛選擇維持現狀,對戴森的新發明敬而遠之。戴森竟找不到一個合作者,他的公司曾一度接近破產。

於是1985年,他帶著吸塵器產品來到日本尋找合作對象,沒想到雙氣旋吸塵器在日本受到意想不到的歡迎,日本有舉國愛乾淨愛做收納家務的文化。1986年,日本開始銷售G-Force。1991年,這一發明獲得了日本舉辦的國際設計博覽會大獎。隨後在日本,擁有一臺G-Force成為有錢人身份的象徵。

2

也不能一直在日本賣啊,戴森一直想重回大本營,1993年,戴森在英國開設了研發中心和工廠,這距離1983年的第一臺吸塵器樣機,已經過去了10年。通過一項電視廣告活動,想了一個「向袋子說再見」的口號——切中了用戶的痛點,比之前強調其技術帶來的吸入效率更能吸引購買者。

而且在重返英國市場的時候,除了選擇個別經銷商,戴森還另闢蹊徑的找到時尚品牌保羅·史密斯的店鋪。史密斯曾回憶道:「我在男裝店裡售賣G-Force,讓戴森喫驚的是我賣出了那麼多,比電器商店還多。」

《每日電訊報》的記者曾發現如果一對夫婦買了戴森的吸塵器,一半以上都是男士使用它來做清潔,這解決瞭如何讓他們心甘情願拿起吸塵器的古老難題。就像GfK零售審計集團專家尼克·普拉特評論的那樣:「戴森徹底改變了市場,把家用電器變成了美觀的生活方式工具和地位的象徵。」

戴森牌吸塵器開始迅速佔領英國市場。戴森雙旋風成為英國有史以來銷售最快的真空吸塵器,其銷量超過了一些拒絕他的想法的公司,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在他的成功之後,其他主要製造商開始銷售他們自己的旋風真空吸塵器,比如二十一年前他在那間農舍裏修理的胡佛牌。

1999,戴森起訴Hoover(英國)侵犯專利權。高等法院裁定,胡佛在製造三渦無袋真空吸塵器系列時故意複製了他的專利設計的一個基本部分。胡佛同意支付400萬英鎊的賠償金。

而最令人嘆服的,不是戴森吸塵器的成功,畢竟成功的企業都風光過。但是「江山易打難守」,因為吸塵器市場由於利益關係對用戶體驗的漠視,導致戴森可以迅速佔領吸塵器市場,這個是時勢造英雄。但是戴森最牛的是將九十年代的成功一直延續到2018年乃至更遠的將來。這令很多企業望塵莫及。

要知道,多少當年在技術上設計上功能上都威名赫赫的企業已經紛紛隕落,因為用戶羣體已經大不相同,它們不懂了,也沒有積極尋求變革,開始變得行動遲緩、苟延殘喘。戴森則一次又一次地憑藉遠高於同品類價格的無葉風扇、吹風機以及這幾天在刷屏的捲髮棒讓用戶瘋狂——沒有人說它貴,只會怪自己買不起。

3

戴森的好幾款產品都是在看似已經要沒落或者偃旗息鼓的品類中一騎絕塵,比如電風扇、吹風機,這些都是大家做到相看生厭的產品了。戴森則憑藉顛覆性的創新,這個顛覆性可能包括技術上和設計上的,二相互補造勢,比如無葉風扇和吹風機的外形,讓同行驚掉了下巴。而且某種程度上杜絕了後來者山寨的可能性,就算技術做到更好了,外形也難以超越戴森。

當然,在京東、天貓近10萬條的累計評價中,肯定不乏指責戴森某些產品的實際使用性能對不起它傲視羣雄的價格的評價,表示失望。但有可能,這其中的某些用戶還是會把這臺不好用的機器拍出來放在朋友圈:徒有虛名,根本不好用啊!然後大家都來點贊或評論,可能會有:土豪,買這麼貴的風扇。

吐槽者的心態是很微妙的:很難說清他是為了顯示自己買了戴森的產品,還是真心粉轉路。即便是路轉粉,也得先收穫一批贊。對於戴森來說,這條朋友圈就是萬千UGC內容中的一條,想買的人看到這條朋友圈,可能會停止,但是轉眼架不住高顏值且辨識度極高的吹風機——無數小姐姐拍在照片裏若隱若現的梳妝臺一角的那抹玫紅色。戴森似乎成了一種眾所周知的社交貨幣,就連評測其最新捲髮棒不好用的文章都能輕鬆收穫10萬+。

就這樣反反覆復被種草又拔草的過程中,用戶已經變成戴森的重度關注者,下單可能只是遲早的事,畢竟要拔草也得自己親自拔才爽啊!比如高維君自己,在家裡有了小米掃地機器人之後,還是念念不忘地將戴森吸塵器放進購物車——掃地機器人掃不了牀啊,據說它吸牀上蟎蟲很給力。可是我家總共也就四十平。

馮衛東在其升級定位理論體系《顧客價值配方》一節中指出:顧客價值=產品價值+品牌價值;產品價值=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品牌價值=保障價值+彰顯價值。產品的外在價值和品牌的彰顯價值很大程度上就是滿足顧客追求社交地位的心理需求。

顯然,戴森在外在價值和彰顯價值上做得不錯,接近奢侈品牌主打彰顯價值的這個點上了——一個質量不比正版差的尖A貨LV經典款,才賣幾百塊,而正版的要8000,照樣還是排隊去搶。因為其帶來的彰顯價值足以安慰「割肉」的疼痛。

可能真有些用戶是屬於真正理智型消費者,調動系統二在買東西。但他能通常能影響的只有他自己或者他的同道人,而這類人一直極為小眾。戴森當然不能讓所有人種草,但是迷住年輕、追趕潮流的羣體,這三十年來,他一直做得不錯。雖然在接受採訪中,戴森官方一直強調「不要過分重視營銷」。

4

如今,詹姆斯·戴森早已成為除維珍集團的理查德·布蘭森外,最受英國人敬重的、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已過70歲的他堅持健身,充滿活力與衝勁,對產品性能瞭如指掌,喜歡長時間和工程師泡在一起,既不刻意高調也不故意低調。戴森也成為享譽全球的家電巨頭,可能遠超出詹姆斯當初想像的戴森的樣子。

圖片來源於 週末畫報

目前戴森在全球有3500多名工程師,「至2020年,戴森將在全球範圍內再僱用3000名工程師。每週投資700萬英鎊於全新的研發項目。」

2016年戴森全球營業額增長45%,達25億英鎊,利潤(息稅折舊攤銷前)增長41%,達6.31億英鎊,在中國市場營收爆增244%(戴森於2016年進駐中國)。詹姆斯預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將超越美國成為戴森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第一大巿場仍是英國。

目前戴森家族一直保持對公司百分百的控股權。詹姆斯說:「我享受擁有100%控股權的獨立感,只需要為產品思考,不需要擔心股東們,這讓我感到非常的自由。」

「我做了5127個真空模型。有5126次失敗。但我從每一次失敗裏都學到了東西。我就是這樣想出解決辦法的。所以我不介意失敗。我一直認為小學生應該多嘗試一些奇怪的事情並經歷很多失敗,這樣的孩子可能會更有創造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