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謝凱 李媛莉 李強 徐湘東 肖洋 刁明康

從山東到西昌,退役消防員劉榮基在路上花了一天一夜。

4月2日,乘坐動車到達濟南,再從濟南乘坐飛機,中途在昆明轉機,最終在4月3日上午10點半抵達西昌青昌機場。

看似漫長的路程,劉榮基覺得自己走過了大半生。他沒有一刻能夠睡着,腦子總是恍惚,身體麻木前進。

儘管,他纔剛過完20歲生日。

——兩個月前,他從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四中隊退役,這次跋涉千里,只爲送別。

“這27個人,沒有一個我不熟悉的。”風塵僕僕站在西昌的藍天下,劉榮基的揹包上,仍綁着“中國消防救援”的小徽章。曾經,他和夥伴們每個人都有一枚,也是這枚徽章,陪着他們,一次次往返於漫天火光,見證着這羣森林消防員們的付出和守護。

夕陽下,山外山,知交半零落。

半天時間,從西昌大隊到體育館,從西昌市內到殯儀館,劉榮基重新走過和夥伴們一起去過的地方,“好好活下去。”終於,他告訴自己,往後的日子,要更加認真生活,努力向上,把其他兄弟還沒來得及體驗的人生,都經歷一遍。

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紀念。

面對犧牲的戰友,劉榮基內心有些複雜。

無言旅途

時間:4月2日 9:15

地點: 昆明長水機場

從昆明到西昌的航行,只有一個多小時,在這架航班上,劉榮基碰見了從全國各地趕往西昌的退役戰友,大家相視無言,各自坐下。過去的兩天,這些曾經的消防隊員經歷着巨大的悲慟,“幾乎都沒睡,閉上眼,總覺得他們都還在。”

航班上,劉榮基一眼認出,坐在身邊的,是副班長汪耀峯的父母,就在這次任務的頭一天,他寄給弟弟的餅乾和零食被家人收到,沒來及說太多,汪耀峯又出任務了。每次出發前後,這個平時話不算多的湖北小夥都會給家裏發信息保平安。

在汪耀峯每週和家裏視頻時,劉榮基不止一次見過這對面容和善的父母,他們的對話和所有的家庭一樣,說點最近的雜事,再相互叮囑要保重身體。這時候,在房間的隊友都會湊上去和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也順便被叮囑幾句“一定要注意安全”之類的話。

這一次,劉榮基沒有和這對夫婦打招呼,他看着他們一直在發呆,然後長長嘆一口氣。

這時候,不打擾,就是最好的問候。

都是在經歷着失去的人,反倒沒有那麼多的話說,一個眼神,相互都懂。在得知噩耗後,不知道是誰,將劉榮基所在的討論組名改成了“永遠的四中隊!”那裏面的65個人,有現役的、退役的、還有已經犧牲的。

4月2日凌晨,劉榮基達到昆明時,約好一起到西昌的夥伴已經在機場附近訂好了房間,久未見面,除了下來將他帶上樓,三個人同處一室,都沒有說話。

“不知道該說什麼。”離開後,大家常常計劃着下次相聚,說好定要喝到不醉不歸,還有中隊長蔣飛飛的婚禮、消防員趙耀東的大學夢、老班長高繼塏的吉他……

這一次的久別重逢,大家都相顧無言,這是一次是爲了告別的重逢。

手足情深

時間:4月2日上午10:35

地點:西昌市體育館

落地西昌,天氣晴好。

目送着副班長汪耀峯的父母被送上車,劉榮基沒有直接去殯儀館,他要去找發小張成朋的父母。

“朋子”和“雞哥”,這是這對兄弟相互的稱呼。從中學認識至今,兩人人生有一半的時間是交集在一起的。同一所中學和高中,同時在18歲選擇入伍,然後被分到同一個新兵營、同一個森林消防大隊、同一個中隊,“相隔一堵牆,整天在一起。”

劉榮基個性跳脫,張成朋相對內向,讀書時,兩人都成績不好,做過最“出格”的事情,就是逃掉晚自習去打遊戲。在家鄉是個不大的小縣城,每一個旮旯都有過這兩兄弟晃過的身影,終於,少年長大,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想要實現自己的綠色的軍裝夢。於是,18歲,從家鄉到四川,兩天兩夜的綠皮火車,是他們出過的最遠的門。

成都到底怎麼樣——在新兵營的大半年,他們沒有出過錦江區永安路教導隊的大門,想象不出傳聞中“有美食又熱鬧”的城市是什麼樣子。每週訓練之後,最盼望的就是週末可以獲準玩半天手機。

可是,在少年眼中,這樣的生活也是充實有趣的。

都是家中獨生子,相互就是兄弟。確認張成朋犧牲後,劉榮基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張爸張媽,張媽一把抱住他就哭,一遍遍叫着“朋子”。

4月2日,在賓館接到張爸張媽後,三人回到西昌大隊。訓練場、宿舍樓、足球場,都還是曾經的模樣。疊成“豆腐塊”的被子、擺放嚴謹整齊的內務,仿若下一刻熟悉的腳步就會想起。默默整理張成朋的遺物,儲物櫃上,少年的證件照難掩青澀,他剛剛20歲,同齡人都還在大學裏完成學業,關心實習和考研。

不久之前,劉榮基還在勸朋子,向暗戀多年的女孩表白,彼時內向的少年拒絕了。這次,劉榮基自作主張,將這份少年的感情告訴了女孩。

女孩知道後,在微博上寫到,“謝謝你喜歡我,這是我的榮幸。”

劉榮基的揹包上仍掛着“中國消防救援”的徽章。

生死對話

時間:4月2日下午17:00

地點:西昌市殯儀館

終於還是來到,夥伴們的安息之處。

從西昌市殯儀館的入口開始,沿途樹上被繫上白花,遠遠望去宛若雲朵。自發趕來的羣衆,都默然無語,微風吹過,一片靜穆。

臉龐黝黑,手掌粗糙,眼神明亮,劉榮基的身上,還有着森林消防員的影子。走過殯儀館入口那段不算長的路,過去清楚地浮現眼前。

不出任務的日子裏,大隊裏總是熱鬧的。每天晚上十點熄燈,早上六點起牀,訓練、操課、學習,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他們最怕站哨被安排在凌點到凌晨兩點,總是會強撐着不打瞌睡,也不敢打,偷偷瞄過,有監控在。

即使訓練強度大,這羣年輕的少年還是有使不完的勁兒,幾乎每天下午六點後,就會一起踢足球,每週兩三次的足球賽,喫完飯,還有精力再來一場籃球賽。在隊裏,有熱愛樂器吹拉彈唱俱佳的夥伴,也有愛操心幫他們剪頭髮的班長,還有學霸出身喜歡看書的中隊長,總是操心想在城裏給家裏買房子的好兄弟……

——他們都不在了。

這幾天,劉榮基還是會和他們說說話。

年初,副班長汪耀峯告訴劉榮基,如果家裏有女朋友的話,就回家吧。他總是這樣做隊裏的“知心大哥”。這次,劉榮基在落地西昌後告訴他,“班副,我看到你爸媽了,他們挺好的,就是擔心你,不過馬上就能看見你了。”

年紀最小的王佛軍,總是跟在身後叫劉榮基大哥,在他退役後,還跑來問他賴牀是什麼味道。這次,劉榮基回覆道,“兄弟,別睡了,想你。”

每天都被劉榮基拿號打遊戲的張帥,之前還洋洋得意說着“我都上王者了”,這次,劉榮基告訴他,“你不是喜歡玩穿越火線嗎,一起來吧。”

還有張成朋,年初,劉榮基退役,他猶豫了下,還是決定留下,他告訴劉榮基,想爲家裏多減輕點負擔。

這一次,殯儀館外,劉榮基告訴朋子,“走兄弟,我帶你回家。我知道你的微信永遠不會回我信息了,曾經一起摸爬滾打的青春。”

“明天帶你回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