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模式的深層思考

近年來,故宮通過包裝營銷、管理提升、挖深挖潛、文創開發等措施成功將自己打造成網紅,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也為自身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收益。故宮一時之間成為文博單位轉型升級爭相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故宮模式也在眾多場合不斷被提及和宣傳,但要讓整個文博行業真正受益於故宮模式,則需要對故宮模式進行深層思考。

先來看看故宮做了什麼。首先是挖深挖潛。這裡面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擴大開放面積,隨著開放面積達到80%,故宮大量的空間被清理出來,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讓擁擠的遊客有了分流空間,除此之外還讓更多沉睡在庫房的文物有了展出的空間,更讓故宮在常規展覽之外依託更多資源和空間來策劃更多的展覽。

其次是管理提升。故宮從以管理保護為主向服務公眾為主的觀念轉變是比較到位的,在此觀念下,故宮開始致力於提升公眾參觀遊覽的體驗度,修整地面、設置休息長椅、科學配置廁所、開始餐廳咖啡館、理順購票安檢流程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公眾在參觀遊覽時候能夠快速、溫馨和便捷。

最後是包裝營銷。故宮藉助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經過一系列包裝策劃,用萌萌的形象迅速成為吸引公眾的網紅,由此也帶出了故宮文創產品的大賣。這個過程中,對於新技術和新渠道的重視是成功的經驗,文創產品開發也注重了故宮特色的彰顯,體現了差異化,讓公眾眼前一亮,流量變現的過程也順理成章。

在討論這些經驗時,大家容易忽視的是故宮的特殊性。北京正中心的地理位置、完整的建築保存、數量龐大門類齊全的藏品、皇家屬性的獨特賦予、無數宮闈故事的演化地,故宮的特殊性讓故宮從誕生那一天起就獨一無二,這種核心競爭力是其他文博單位所缺乏也無法短時間內獲得的。

可以說,故宮的特殊性給故宮經驗加了眾多「buff」,尤其是在與其他文博單位對比時更加明顯。先說挖深挖潛,其他文博單位一來沒有故宮如此大的面積,二來沒有故宮如此多的藏品,深挖資源本身的潛力並不大。再說管理提升,除了故宮,很少有文博單位需要參觀遊覽者花費5-6個小時,也很少有文博單位有如此大的客流量,管理提升的壓力及管理對流浪增加的引致效應並不明顯。最後說包裝營銷,包裝營銷的作用是讓更多的人知曉,但故宮根本就早早地深入人心,可以說故宮IP並不是因為故宮賣萌宣傳而誕生的,而是一直存在,賣萌營銷只不過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故宮。相比之下,其他文博單位並沒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人念念不忘,吸引流量是擺在流量變現更前面的挑戰。除此之外,還有故宮特殊性帶來的政策扶持力度,這也是其他文博單位所不具備的。

但故宮模式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上述的三個故宮經驗,而在於故宮經驗背後的創新理念和服務理念。正是因為有了創新,有了服務,才讓故宮一改多年來莊嚴肅穆的形象變身為萌萌噠的可愛寶貝,讓故宮拒絕餐飲服務的不食人間煙火變身為網紅咖啡館、最好喫烤鴨聚集地。相比起來,創新和服務理念是更加值得全行業推廣複製的經驗,是更有價值更加長遠的文博行業轉型升級根本之策。

學習故宮模式不能僅僅停留在面子上,更要深入裏子,結合自身特點,實事求是,在創新中服務,在服務中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