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後,便有消息稱:今年新能源補貼將迎來大幅度退坡,預計補貼退破幅度達到30%-50%,初期將脫坡30%過渡期爲三個月,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達到退坡50%;而今,這一消息終於落下實錘。3月26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文件顯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爲過渡期;期間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8年補貼政策對應標準的0.1倍補貼,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

  補貼近千億,新能源汽車還未長大?

  翻開歷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審覈公示,公佈應清算補貼資金爲624.06億元;而實際上,補貼已經超過了958億元。2015年前,新能源汽車補貼資料並沒有公佈;但是據2016年9月財政部公佈的資料顯示:截止2015年12月底,新能源補貼已經清算了334.35億,而在今年再一次增加了2015年新能源汽車補貼30億元;這麼看來,從新能源補貼開始到2015年底,累計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超過了364.35億元。

  (歷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審覈情況公示)

  從資料顯示,2016年累計新能源補貼資金爲503.21億元,因爲2017年部分新能源汽車補貼還未清算出,目前只有90.64億元,但不爭的事實是,從新能源補貼開始至今,補貼金額已經超過了958.20億。而從數據來看,2016年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車輛累計爲34.6417萬輛,2017年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車輛累計爲23.9678萬輛;但是2016年補貼資金爲503.21億元,而2017年補貼資金僅爲90.64億元;也就是說,從2017年開始,新能源補貼退坡已經初現端倪。

  新能源迎來退坡,車企盈利如何實現?

  不同於之前的20%退補貼標準,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斷崖式下跌,平均退坡50%;而此政策一出,也意味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溫室時間”已經過去,未來將由自己迎接市場的風暴。

  按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要求,150-2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國家補貼爲1.5萬元;200-250km的純電動乘用車國家補貼爲2.4萬元;250-3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國家補貼爲3.4萬元;300-4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國家補貼爲4.5萬元;大於400km的純電動乘用車國家補貼爲5萬元;除此之外,還可享受50%國補金額的地方補貼。

  而新的補貼政策直接取消了250km以下的純電乘用車國家補貼;250-400km的純電乘用車國家補貼變更爲1.8萬元;大於等於400km的純電乘用車國家補貼變更爲2.5萬元;並且取消了地方補貼。

  2018年大於等於400km的純電乘用車累計可享受7.5萬元補貼,而2019年將只會拿到2.5萬元;按照如此算來,最高退坡幅度達到了66.66%。至於插電混動汽車,雖然純電里程依然爲50km;但是國補將從之前的2.4萬元降至1萬元,並且也取消了地方補貼。

  除此之外,今年的補貼還將參考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與能耗水平。資料顯示,能量密度125Wh/kg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將不享受補貼;能量密度在125-140Wh/kg之間的新能源汽車享受0.8倍補貼;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間的新能源汽車享受0.9倍補貼;能量密度在160Wh/kg之上的新能源汽車按1倍補貼。而在2018年,140-160Wh/kg之間的新能源汽車享受1.1倍補貼;能量密度在160Wh/kg之上的新能源汽車享受1.2倍補貼。

  【寫在最後】

  新的補貼政策公佈後,如果車型不想在市場中失去競爭力,只有讓車企來負擔其中的差價;而對於還處在缺錢期的造車新勢力來說,加大成本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在新的政策公佈前,各大造車新勢力已經聞風而動;例如新特汽車上調了旗下DEV 1的補貼後售價,小鵬汽車也調高了小鵬G3的補貼後售價;而且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均調整了旗下新能源車型的補貼後售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