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No.247

“樣本”就好比是一個“陳列館”,

可以看到人生不同的活法和無限的可能性。

所謂“人生大不同”,

便是發現自己,成爲自己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衆號: 閱讀第一

(ID:Readfirst)

編輯 | Myra

昨天早晨,消息傳來,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了。

在我的高中歲月裏,這是一個經常聽到的名字,他是鼎鼎有名的“心靈雞湯導師”。但或許小學生對他更熟,他的好些散文都入選了語文課本。

他8歲立志成爲作家,17歲開始發表作品,30歲時,作品已囊括當時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他在臺灣作家中最高產,亦是獲獎最多的一位,至今已出版一百三十多部作品,被譽爲“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星雲大師贊他“文如流水,語似冬陽”,南懷瑾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他寫了”。世人眼中的他,時常戴一頂禮帽,面目從容,常年周遊列國。

昨天,林清玄的微博仍在更新,他談到了麻雀死亡的啓示: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啓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現在來看,似乎有了一語成讖的意味。儘管落在塵網之中,也不要失去想飛的心!

1月23日,據臺灣《自由時報》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本文內容來源:林清玄作品《心有歡喜過生活》、林清玄在杭州天長小學演講內容、河北日報、讀覽天下

1

在人生最底層

也不要放棄飛翔的夢想

林清玄生長在一個幾乎沒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家庭十分貧困。十七歲那年,他決定離開家鄉。爲了生計,他在餐館當過服務生,做過碼頭工人,擺過地攤,還在洗衣店燙過衣服,甚至還殺過豬。殺完豬回到家,洗完手,就繼續寫作,變成作家。

十七歲,他開始陸續發表作品,被一部分讀者視爲“天才”。

在林清玄長大的那個地方,幾百年來沒有出現過一名作家,“我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別人更勤快。”

從小學三年級時開始,他規定自己每天寫五百字,不管颳風下雨,心情好壞;

到了中學,每天寫一千字的文章;

到了大學,每天寫兩千字的文章;

大學畢業以後,每天寫三千字的文章。

自八歲立志成爲作家,幾十年來筆耕不輟。

2

沒有勤奮耕耘灌溉

天才的種子也不會發芽

人們評價他爲“天生的作家”。林清玄卻不以爲然,“或許你生下來時有着某種才華,但如果後天不辛勤耕耘灌溉,即使是天才的種子也不會發芽,成功都是要經過長久努力的。”

在報社上班的第六年,林清玄就當了總編輯,同時兼顧十八個專欄,主持節目,當電視公司的經理,還做了廣播節目《林清玄時間》。都說著作等身,林清玄一生著書一百七十多本,早已超過他的身高。

他笑言:“當初沒有人相信我長大能成爲作家,包括我的父親。”“別人理解不理解都沒有關係,只要自己有這個理想,明白自己要走的路,就會往那個方向努力。”

3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

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

作爲作家,林清玄是一位天才。作爲人父,他也相當“特立獨行”,他說,他願做這世上最浪漫的父親。別的家長恨不得讓孩子天天爭第一,他的教子方針卻恰如他的文字一般恬淡平和。

“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是創意最好的。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點進7到17名裏,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裏面。”

就像當年,我的老師對我說的那樣: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

4

教育孩子的方式

不應該只有一種樣子

在這個教育焦慮盛行的年代,林清玄對家長的勸慰或許更值得一聽:

“可能小孩成績不是很傑出,不是那麼好,但是不要放棄,因爲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就像種植物一樣,山坡地種竹筍、香蕉,沙地種西瓜和哈密瓜,爛泥巴里種芋頭,不同植物適合不同土地,不是隻有一個樣子的。這個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樣的小孩集合在一個校園裏,希望教育成一樣的樣子,這是個大問題。人需要發展自己的特質,但是也要包容別人的不同,這個世界纔會精彩。家長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作比較,因爲辣椒不需要和茄子比較,辣椒只要自己夠辣就好。”

5

不和孩子細緻生活

那會不再認識孩子

孩子長得太快,如果不細緻愛孩子,不和孩子細緻生活,那會不再認識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每天孩子出門,林清玄會站在門口拍拍他們肩膀,說爸爸愛你們,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他還會抱抱他們,說爸爸愛你們,今天辛苦了。

對於自己的三個孩子,林清玄的教育準則是12個字:“大其願,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

他解釋道,“一個人年輕時的願望往往會決定他的人生。你出生在怎樣的家庭,擁有怎樣的物質條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有沒有強大的願望,和爲實現它而努力的決心,來支撐你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6

除了學習

我更願意孩子掌握這些能力

人們都說,讀林清玄的文章,猶如一道山泉緩緩滲入心中,滌盪心上的塵埃。林清玄寫文章如此,教子亦是如此。

他不看重成績,不苛求第一,比起學習,他更願意孩子掌握這些能力:

1.鍛鍊面對挫折的能力。除了讀書,還有勞動。

2.愛的能力。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對人生。

3.認識生命的多元價值。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要看他對生命的理解。

4.拓展視野的能力。認識到世界的廣大,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5.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孩子學習瞭解自己,還要學會表達。

6.有感情後要提煉觀點。好文章一定會有好觀點。先有觀點,再講故事,肯定是好故事。

讓孩子像草木一樣自己成長,使其本質得以發揮,而父母要做的便是浪漫陪伴,靜待花開。這是林清玄在養育孩子時所秉承着的原則。

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亦是一位浪漫貼心的父親。

他會幫讀大學的大兒子寫情書追求心儀的女孩;

也會給上寄宿中學的小兒子每週寫一封信;

他還教進入青春期的女兒,如何檢驗情侶是否有愛心的方法。

正是因爲把孩子們當成最親密的朋友,尊重他們作爲生命個體的獨特存在,林清玄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做父親的幸福和成就感。

林清玄說,如果將來我有什麼要教給我的孩子,我會告訴他: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人間最美是清歡,離去是爲了更好的飛翔 ,先生走好。

“閱讀第一”,50萬中國精英家庭成長聚集地。由崇尚“終身學習”,愛閱讀愛分享的媽媽Bonnie創辦,專注於英文學習、閱讀以及思維素養。一家不端、不裝、有趣、有料、有觀點的教育新媒體。

/多元人生的實踐平臺/

人生大不同

發現自己 成爲自己

開啓大不同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