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学术·意识形态》,陈维昭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收入作者近25年来的红学论文,主要是对红学史的反思。内容包括红学史讨论、索隐与探佚的红学个案研究以及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研究。其中很多论文都具有高屋建瓴的学术意义,除了对《红楼梦》作品结构、文本解读的研究外,作者在多篇论文中还探讨了“红学”的边界与当下《红楼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很多争议论题从更广阔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其中也有对红学名人名家的重新审视,结论也多有对红学研究成见的破与立。诸多红学名家文章中观点明确,立场分明,论述深刻入理,对当下红学研究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目 录

  总序

  导言

  综论

  红学史诸论题的主要症结

  《红楼梦》的现代性与红学的解释性

  论红学的边界性

  红学史论

  论“新红学”的知识谱系

  周汝昌:新红学的巅峰

  余英时红学观点的意义及其负面影响

  “曹雪芹祖籍问题”阈限及其移步换形

  论“主流红学”

  “红学”何以为“学”

  索隐与探佚

  索隐红学发展史通观

  “红学探佚学”与结构论

  索隐红学、探佚红学与文学创作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与清史叙事

  索隐、考证与“新红学”的本质

  红楼艺术论

  《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红楼梦》的悲剧构成

  红楼梦·脂砚斋·中国文章学

  “钗黛合一”与“意淫”:主体性的消解

  后记

  后 记

  自从1991年发表第一篇红学文章以来,27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发表了红学论文共42篇。自2005年《红学通史》出版之后,我的研究兴趣转到了戏曲文献和科举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上,但一直保持着对红学动态的关注。

  这里选入18篇红学论文,既是记录我红学思考的轨迹,也可看出我对红学动态的回 应。

  《红学通史》

  这18篇文章主要是对红学史的反思。我为自己的思考设定了一个原则:不停留在对各种红学研究现象进行表态,不借“几大论争”去耸动视听,而是耐心分析各种研究现象背后的“所以然”。

  秉持公心,力求客观公允,一切的研究者,不管是红学大家,还是高校的研究生,抑或是网络红学,我都力求一视同仁。对于我的红学史述来说,他们是等值的。

  同时,我又力求褒贬予夺,立场鲜明。对于名家、名人,我尤其愿意讨论其“负面”价值。同时,我又热衷于揭示“真命题”,认为红学史上一次次的“大论争”“大讨论”,争论的焦点往往是一些伪命题。

  与其凑热闹、瞎起哄,加入大论争的洪流,不如冷静客观地把争论背后的真命题揭示出来。所以这些文章(包括《红学通史》)之令人不适,也可想而 知。

  《红楼梦精读》

  学术讨论的方式(所谓文风、学风)自然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但五四以来有一种“任性”的文风十分流行,在红学界中尤其成为常态。

  撇开“文革”式的大批判或者新世纪以来的网络暴力不说,一些研红者当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时,往往习惯于采用摆谱、揶揄、讽刺、谩骂的回应态度,就连素有“儒者”美誉的大学教授也乐此不疲,这不仅是“学术的红学”所应该抛弃的,也是任何一位有教养的学者所应该诀别 的。

  本书所提到的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余英时等先生都是我非常敬佩的前辈学者,我在写《红学通史》时为求史述之客观,也出于行文的方便,故往往直犯其名讳,这里也表示我的歉意。本书为保留原貌,一仍其 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