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疑惑,我們現在努力的去中招,高招,考研,考博都是為了什麼?難道一紙文憑嗎?應該不是。為什麼我們要這麼拚命的去學習,我們學習的動力和理由,又是哪些呢?我突然發現,我找不到任何去支撐,我學習的動力。我難道拿到一紙文憑找到一個好的工作之後,我就要去適應那些上班族的生活,過上比較比別人優越的生活。然後去贍養我的父母扶養我的孩子嗎?到底是什麼?推動著我們一步一步往前走呢。我突然找不到這種動力了。


知道這一生自己想要活成什麼樣子(自我),

這一世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事業,愛情),

然後為之努力。

決定我們這一生的,決定我們內核的,是我們內心想要的一切——自省,自察,自我探索,然後才能找到源源不斷的內驅力。

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你要給ta一個意義。——這就是你是你而非他人的緣由所在。


謝邀。抱歉,我的回答可能沒辦法給你打雞血。

我沒有任何想要向前的想法,現在支撐我活著的唯一理由就是——父母,他們養我愛我那麼多年,我不能自私的離開,我沒有這個權利。


是這樣的,我覺得活著是為了體驗生活。

其實好好學習也罷,努力工作也罷,只是為了讓你能夠正常規律的生存下去,生命的確沒什麼意義,因為意義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不管你是努力拚搏度過一生,還是碌碌無為平庸一生,我都不會說你哪種是好的,哪種是不好的,因為這只是一個選擇而已,並沒有對錯之分。

如果你能在這百變的世界裡活得悠閑自在又很開心的話,我覺得就已經足夠了,體驗許多未曾體驗的事情,認識許多新的人,經歷沒有經歷的事情,去許多沒有去過的地方。

畢竟,活著已經是如此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嗎,所以你能夠來到這裡本身不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了嗎,至於那些什麼生存意義什麼的根本無所謂啦,去獲得體驗與經歷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足夠我們好好思考的了,我是這麼覺得的。


題主的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兩者其實是一個問題。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尋找到自己獨特的意義,才有推動自己的動力。

那麼,人生的意義是究竟什麼呢?

這個終極問題,幾千年來,有無數的先賢和哲學家都追問過這個問題,哪怕是處在最底層的人群,也會思考一下: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這個「什麼」就是所謂的「意義」。

人生不過百年,有的人為了「名」和「利」,有的人為了「愛」跟「恨」,有的人為了知道的更多,有的人僅僅是為了「活著」…

但不管為了什麼,活著總得為了點「什麼」,否則就會陷入所謂的「迷茫」,失去活著的動力。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點人生的「意義」來支撐自己前進。

而你人生意義(或者說是動力)是什麼呢?

這個,別人是不可能給你答案的,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作家畢淑敏在某大學舉辦講座的時候,有個學生就問了這個終極問題:「畢老師,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畢淑敏先生回答是:人生本無意義,意義是活出來的吧!

是的,人生開始是沒有意義的,需要你自己賦予它意義。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人這一生說穿了就是一種情感上的體驗,任何外在的客觀事物和經歷,反應到你腦子裡都僅僅只是一種體驗而已。

你悲傷的過去,是一種情感的體驗;

你刻骨的愛情,是一種情感的體驗;

你看一場電影,吃一頓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最終反應到你腦海里都只是體驗。

當你還剛出生的時候,這種情感的體驗是空白的。當你慢慢長大,經歷事情,接觸事物,你的情感體驗就越來越豐富。

相信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就像一本空白的書,書的內容要靠你自己去填。」

等到老了時,有的人把自己這本人生的書寫得豐富多彩,有的人卻寥寥幾筆就完了,彷彿這一生白過了一般。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人這一生就是為了填滿自己的故事,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而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所以,加油吧,少年!你還如此年輕,再過一些年,隨著你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認識愈加深刻,你就會找到越來越多的生命的意義。


其實我們這在做的很多東西是為了讓社會接納你,讀一個好大學大部分人是為了以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讀明校?因為很多人知道明校出來的人能擁有更好的機會去選擇,選擇條看起來並不那麼困難的路,能讓父母不用那麼辛苦,能讓自己買得起房子,娶得起老婆,而不是天天為了活下去而奔波。而且更多的時候你讀的書越多你越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知道,與其在這裡質疑你父輩靠努力才能換來的生活,你不去想想你父母如果不給你錢你自己活的是什麼樣,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是能看到很多的東西思考很多的東西,但是這些都不是你不努力的理由,你的一切都是你父母給你的,不要到了以後,你自己的生活都還要你父母給。


你一定生活無憂,當你體驗過三天沒飯吃餓到不行,或者天冷到手腳凍僵也沒有辦法只能蜷縮在陋屋的時候,你就能體會為什麼要做以上這些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如果離開父母,就知道如果沒有上述的敲門磚活著是多麼不易。空了去上班賺錢就能體會為什麼要做這麼多了。生活和實踐是最好的老師


先問自己想要什麼,再衡量自己有沒有能力與毅力去追求,無論成敗。如果只是怕累,不走尋常路更累。在還沒想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前,就先好好學習,為將來做好準備,不用想那麼遠。

謝邀。

首先,我認為你現在有這樣的想法是值得祝賀的,這說明你在一直的隨波逐流中能夠暫停了下來,自己去思考人生的重大問題。

你說的那些努力去幹嘛幹嘛,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生就要無條件地遵從的。至於到底 為什麼要那麼做,這就要靠你自己慢慢追尋了。也許最終你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做這些的理由,有了自發的動力,那值得高興;或者你在探尋過程中發現,有些事情你確實可以不做,不做也很好,那麼也同樣值得高興。


我不知道你是男的還是女的。

如果你是男的話,禁慾一段時間。基本上能解決你生活沒激情的狀況


目前的動力是為了父母。

希望他們年紀大了,能照顧他們。


我自己只是簡單覺得,通過這薄薄的一紙文憑,跨越到一個新的台階,去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恭喜你,你開始思考終極問題了。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高層次的煩惱,是這些人無法體驗到的。

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些終極問題,比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尋求。這個過程很困擾人,但當你找到答案,你的人生將變更清晰和有力。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很短,且要面對無數危及生命的意外。怎麼去過這短暫的一生,怎麼去扮演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是你自己說了算。從這個前提出發,去尋求答案吧。


因為你沒有自己想走的路,你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基於你的家庭,你受的教育,你所處的環境,給了你一個向前推進你的動力,不是你在前進,因為你壓根就沒邁步


您好,謝邀。

理想!理想!理想!目標!目標!目標!

人沒有理想,心如死水;人沒有目標,身如行屍。

我們從小到大是誰供養的?吃父母喝父母的 難道是天經地義的嗎?不應該還嗎?

閑暇時不妨讀讀儒釋道的經典,裡面是聖賢為我們總結的人生。

人何以為人?人該如何做人?做人之後該做什麼?階段目標是什麼?終極目標是什麼?

經典中寫的清清楚楚,網上有原文,有講解,有視頻。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想是想不出來的 嘗試做點事然後你或許會豁然開朗吧


大家都是在一條高速公路上跑,有些人努力開上好車,跑的輕鬆自在疾馳如飛;有些人拖平板車,累死累活;有些人爹媽給他個馬薩拉蒂,他給磕成板車。都是自己的選擇。你也可以放飛自我,你說:我特么就要跟你們不一樣,我不要在這高速上跑。可以啊,高速邊上有泥巴路,不怕磕碰你開就是,誰說天下就一條路不成?

於我來說學東西是自己完善自己,如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舉手之勞就會順水推舟做了,自己也開心。


謝邀,不學習的話可能你大概率是不能獲得社會比較好的福利的,雖然人生是為了獲得更多體驗和開心,然而資源還是由有價值的人佔據多數,所以可能你不僅贍養不了父母,自己都養不活,窮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答主應該還沒有體會過。另外,學習也是很有意思的,現在的學習也當做未來的鋪墊吧。

理解為充實自己吧


人首先要能生存,有了生存基礎,才能有其他的娛樂和消費。你如果不拚命努力,你父母的投入和期望就會落空。你如果僅僅能養活自己,就沒有物質條件照顧別人,包括撫育孩子和贍養老人,上報養育之恩,下承延續後代責任。突破社會階層固化的分界線,必須靠自身努力改變生存條件,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所謂低慾望的生存狀態,其實是放棄家庭責任的借口,和出家避世沒什麼區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