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軍事專家們在談到蘇聯朱可夫元帥通過德軍埋設的雷區時,總是不屑一顧的表示毫無戰術,只是用步兵去趟雷送死。“這樣的做法太恐怖了!我們從來看不出他有什麼好的對策,只不過仗着他們人多去送死。”

  其實朱可夫在談到雷區時的態度簡單的可以歸結爲以下幾點:“地雷分爲兩種,一種是人員殺傷地雷,一種是反坦克地雷。當我們接近雷區時,我們的步兵就覺得好像德國人不在了一樣。我認爲,如果德國人決定用裝備精良的部隊而不是用地雷來保衛這一地區,那麼殺傷人員地雷所造成的損失就等於我們與德軍交戰時面對機槍大炮所承受的損失。反坦克地雷不會阻止前進的步兵。因此,我們的步兵只要趟過雷區,便能在前方形成一個橋頭堡,然後工兵們就可以爲坦克和其他重型裝備清理出通道。”

  可以想象,如果當時美英的指揮官使用朱可夫這樣的趟雷戰術,不知道會面臨部下如何的非議?

  其實上同樣的例子在美國人身上也發生過。

  1864年8月5日,美國海軍上將法拉格特率領北方艦隊闖入了莫比爾灣。當時南方軍隊在這裏佈設了大量的水雷,這對北方艦隊在這一海域的活動造成了極大障礙。走在前面的艦船停止了前進,反而成爲了炮火下固定的目標。

  法拉格特大聲質問部下:“你爲什麼停止前進?”

  "前方水雷!”

  “無視水雷,全速前進!”這便是法拉格特面對水雷做出的戰場決策。

  儘管下達前進命令後,特庫姆塞鐵甲艦便被水雷集中,但艦隊其他艦船冒着炮火通過了雷區。儘管北方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最終取得了莫比爾灣之戰的勝利,法拉格特也就此成爲了美國的民族英雄。

  法拉格特的行爲非常的危險,但無疑在當時是完全正確的。與其停在海上挨炮彈,不如繼續前進攻擊。

  很多人會說,這都是美國南北戰爭時候的事情了,距離二戰都近百年,美國的戰術早已經提升到另一個層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陸軍最優秀和最受歡迎的軍事指揮官之一的巴頓將軍,在評論自己手下一個團夜襲,通過雷區,陣亡35人時表示:“這個團的指揮官這樣做有錯嗎?我覺得沒有!我很贊成他的做法。如果他們晚上不用人去趟雷通過雷區,白天他們也需要這樣去做。而那時很可能還是會死掉35人,另外還加上數百人被機槍和步槍打死。”

  可以看出在用士兵趟過雷區這事上,巴頓將軍的邏輯和朱可夫元帥如出一轍。

  無論是朱可夫還是巴頓,他們在行動中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軍事邏輯:不可能拯救每一個人,你只需要儘量減少損失。

  當然每一個士兵的陣亡都令人惋惜,但戰爭就是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