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丨雲雀兒

來源丨布穀聽聽(iBookgood)

傳說,每一篇作文誕生的背後,都有着一位被掏空身體的老母親:短短几百字,孩子能磨幾個小時:一會兒頭疼,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好不容易安靜下來了,半天瞎湊出了幾個字,然後擡起頭用無辜的大眼睛看着你:“媽媽,我寫不出來......”

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只能把重要的話對自己說三遍:冷靜!冷靜!再冷靜!

真是忍不住想仰天長嘆:想讓孩子寫好作文,怎麼就這麼難呢!!!

一、孩子的作文爲什麼總是寫不好?

孩子寫不好作文,原因到底是什麼,咱們還是得仔細分析分析。

1 語文基礎知識積累不足

說起熊孩子的作文,有時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缺少閱讀的孩子,寫作文永遠都是在“擠牙膏”。當然,他們努力湊字數的時候,也是各顯神通,你們感受一下:

用貓叫填滿湊滿字數,不知道這孩子是不是抖音看太多……

祖宗十八代,都給你列一遍,第一眼還以爲是在拜年......

忍住,不能動手!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作文分

其實孩子愛湊字數並不一定是因爲懶,不愛思考,你看他在想湊字數的辦法的時候,不是腦袋轉得也挺快的嗎?

孩子之所以寫不出來,歸根結底還是因爲平時閱讀少、借鑑少,積累的素材自然少。肚子裏沒墨水,哪能編得下去呢?

大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寫作文和做其他事情相同,前期必須大量閱讀借鑑,學會模仿,不斷改良,才能磨出自己的好文章。正如我們雖不會作詩,但耳熟能詳的“牀前明月光”卻能脫口而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閱讀是一件長年累月的工作,很多時候,我們都被眼前的功利所誘惑,忽視了這件事的重要性。

可孩子只有積累足夠的素材,才能在寫作的時候信手拈來,下筆如有神。而通過閱讀提升的文學素養,不僅能幫我們打下作文這片“江山”,也能讓“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從容氣質伴隨孩子一生。

2 想象力的培養被忽視

同樣的一件事,有的孩子即使知道事情是什麼,可思想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乾乾巴巴,麻麻賴賴;而有的同學卻思緒綿綿,腦子裏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

究其原因,與想象力的發揮有密切關係。想象力代表創造力,合理的想象不但能使孩子對作文產生興趣,也能讓孩子的作文煥發出動人的異彩。

《小王子》裏面寫過這樣的故事:

我六歲時看了一本描寫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實的故事》的書,這本書中寫道:“這些蟒蛇把它們的獵獲物不加咀嚼地囫圇吞下,爾後就不能再動彈了;它們就在長長的六個月的睡眠中消化這些食物。”於是我畫了我的第一幅圖畫。

然後我把我的這副傑作拿給大人看,我問他們我的畫是不是叫他們害怕。大人們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於是我不得已又把巨蟒肚子裏的情況畫了出來,以便讓大人們能夠看懂。這些大人總是需要解釋。

其實,這是因爲在孩子的眼中,這個世界就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新奇。而大人們呢,思維越來越固定,變得越來越墨守成規,循規蹈矩。

所以,要在作文裏發揮出想象力,就要打破固有的一些思維習慣,大膽去聯想。

當然,我們說的想象力,並不是讓孩子去在作文裏瞎編。其實,我們寫作文,所涉及的內容,無非是人、事、物。而將人與事,物與人,事與物之間建立聯繫,都是建立在想象力之上。

3 內容毫無邏輯章法

說到“邏輯”這件事,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覺得這是數學這樣的理科學科才需要用到的。

至於寫作文嘛,會拽詞就行了。

其實不是的,寫作背後的思維邏輯也非常重要:如何搭建結構化思維?如何再加工信息?如何清晰、有效地表達自我?——這都是聰明頭腦的“必備技能”。

戴維•喬納森說過:“教育的未來應該把焦點放在有意義的學習上,放在讓學生學會怎樣推理、決策和解決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複雜問題上。”

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某一個學科才應該重視和需要完成的任務,它涉及到每個學科共同的努力。

當前,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小學、初中不需要寫說理性文章,學習與建構邏輯思維,應在高中學習議論文寫作時開始。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邏輯思維是寫作的基本思維,敘事、說理均不可缺失。它直接影響作文的交際功能,也影響着寫作素養的發展與提升。

美國的教學就值得我們借鑑:美國孩子一般11歲進初中一年級,相當於中國的小學六年級,初中3年的英文課本中都有公共說理的部分。說理的內容反覆出現,就是因爲邏輯和說理是一項基本的公民能力,也是作文必備的技能。

4 寫作模式形式化

首先,傳統作文教學方法極度落後:多背“好詞好句”,昇華“中心思想”,長輩、老師說話必定是“語重心長”,讀完一本書必定要“掩卷沉思”;

寫人的話,開頭必須來段外貌描寫“大眼睛、高鼻樑”;寫場面,只會排比句“有的……有的……還有的……”。

各路輔導班,也只教僵化的應試“套路”。背範文,甚至乾脆把作文改掉70%,讓孩子考試時直接套用。

機械式死記硬背,讓孩子的思維固化,抑制了思辨能力和想象力。這樣只教結果,不教過程,會越教越懶,越教越差!

而且,“套路”是達成“高分”的路徑中,最擁擠的一條。閱卷老師看了太多相似的文章,早就審美疲勞了,不可能給高分。

孩子們寫的東西,也根本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長此以往,怎麼可能對作文感興趣、提升真實的寫作能力呢?

所以,寫不好作文,真不是孩子們的能力不行,而是沒學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二、如何讓作文輕鬆拿高分?

你可能會問了:既然套路不好用、範文不好使,那作文到底怎麼寫?

如果你不放心把孩子交給良莠不齊的輔導班,也不想讓套路化的寫作方式,禁錮了孩子的思維和創造欲。

那你可以試試這門課,《人大附小名師作文課》,用30個寫作方法讓孩子愛上寫作,輕鬆拿高分!

1 這門課程有什麼獨家優勢

2 這門課程能解決哪些具體問題

課程針對小學作文常見問題研發,十大問題,一擊必殺。

3 這門課程由誰來講

這門課程的主講老師是卜晶輝老師。老師從教二十年,曾在海淀名校任教十五年,曾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海淀區語文學科帶頭人,海淀區語文學科兼職教研員,北京市三年級課程研發課例實驗員。

也是海淀區“海淀中心”“四季青中心”語文學科帶頭人, 全國百名優秀班主任之星,現任北京王府學校教務處主任。

課程音頻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主播錄製,用最清晰地聲音,最適適宜的節奏,把名師課講給孩子聽。

4 課程是如何讓孩子提升作文水平的?

5 課程是如何讓孩子提升作文水平的?

因爲這門課程的訓練是遞進式的,不管是處於哪個階段的孩子,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練習,讓自己的寫作水平層層進階。

學寫作,不只是讓孩子具有應試能力,更能幫助孩子疏解情緒、修養品性。

很多孩子不擅表達,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緒。而寫作,恰恰能最大程度表達自我,合理發泄情緒。所以兒童心理學家,常常建議孩子寫日記、寫作文。

每篇作文的誕生,都需要孩子充分挖掘信息、歸納整合、提煉重點,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資源重組能力和獨特的視角力——這些,都是領導者的必備才能!

通過文字探索世界、思考人生,孩子可以提升認知格局,未來遇到挫折也能勇敢向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