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增進人知識技能,發展人智力、體力和思想品德的社會活動。知識教育的內容含義,也是我們日後成為教師要做的事情,也是我們在教育學的學習中要核心解決的問題。在教育學基礎部分,我們主要要掌握教育的相關概述,如教育現象的起源與發展,教育學的創立與發展,教育的規律等;教育的相關內涵,如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的形式;教育實施中的微觀內容,如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教學和德育以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等。下面就分享出宿州師出教育的王老師整理的教綜考點集錦,能把這些知識點喫透,那就肯定能取得一個好成績,離成功上岸更進一步。

考點一、課程的概念

1.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理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教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2.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考點二、課程的類型

1.根據任務的不同,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

2.根據課程內容所固有的屬性,可以將課程分為學科課程與經驗課程兩種類型。

3.根據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可以將課程分為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兩種類型。

4.根據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的主體不同,可以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三種類型。

5.根據課程計劃中對課程實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將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種類型」

6.根據課程的表理形式,可以將課程分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考點三、課程理論的兩大流派

理論

代表人物

基本觀點

評價

優點

缺點

學科中心課程理論

布魯納

施瓦布

知識是課程的核心;學校課程應以分科分類為基礎;學校教學以分校教學為核心;以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為目標;學科專家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便於系統掌握知識文化;能充分發展人的智力;符合教育任務的要求;大多數教師習慣於此;課程構成簡單,易於評價

重知識輕經驗;重學科邏輯輕心理邏輯;重學術輕實用性;難以將所學的多學科的知識進行綜合;難以實施區別化教育

兒童中心課程論

杜威

羅傑斯

學生是課程的核心;學校課程應以學生的興趣或生活為基礎;學校教學應以活動和問題反思為核心;學生在課程開發中起重要作用

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將學生與生活環境密切聯繫起來,豐富了學校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經驗輕知識;重心理邏輯輕學科邏輯;重實用性輕學術性;具有濃厚的實用主義和自然主義色彩

考點四、課程目標的含義

1.廣義的課程目標:即教育意圖,包括「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又包含年級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

2.狹義的課程目標:主要指「教育目標」。在狹義上,課程目標不包含「教育方針」,只包含「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考點五、布盧姆的教育目標的分類

1.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布盧姆提出的):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

2.情感領域的目標分類(克拉斯沃爾等提出的):接受或注意;反應;價值評價;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體系的性格化。

3.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分類(辛普森等提出的):知覺;準備;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複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作。

考點六、課程標準

1.概念:課程標準是國家關於每一門教學科目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課程基本規範和所量的體要求。課程標準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各學科應達到的標準以及內容框架。

2.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附錄。

考點七、課程資源的類型

1.根據資源的空間來源,課程資源可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兩類。

2.根據資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理方式,課程資源司分為文字資源、實物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化資源四類。

3.根據資源的功能特點,課程資源可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兩類。

4.根據資源的載體形態,課程資源可分為以人為載體、以物為載體和以活動為載體三類」

5.根據資源與學習者的關係進行分類:

(1)按課程資源是否專門為學習者而設計,課程資源可分為專門設計的資源和非專門設計的資源。

(2)按課程資源距離學習者的遠近程度,課程資源可分為直接的課程資源、教學環境內的課程資源和教育環境內的課程資源。

6.根據管理層級分類,課程資源可分為國家課程資源、地方課程資源和學校課程資源。

7.根據資源的屬性,課程資源可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

8.根據資源的存在方式,課程資源可分為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

考點八、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1.新課程改革的總目標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理時代要求,要使學生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且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理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教學實踐改進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天道酬勤,宿州師出教育在此希望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教師行業的朋友都能順利上岸。

ic5???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