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風學會強調延遲接受治療會增加病人殘障及死亡機會。

資料圖片

香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宗中風個案,即平均每日超過七十宗。中風治療分秒必爭,但香港中風學會的最新調查發現,六成受訪病人發現中風徵兆但卻沒有即時求診,近七成人更沒有在黃金三小時治療期送院治理。學會認為,港人對中風危機意識不足,強調延遲接受治療會增加病人殘障及死亡機會,故引入「談笑用兵」的口訣,盼可提高市民警覺性,又促請政府成立中風諮詢委員會,加強推廣教育工作。

香港中風學會最新調查發現,六成受訪病人得知出現中風徵兆,卻未有即時求診。

學會前年三月至去年八月,訪問了二百五十名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中風病人,發現六成人得知自己出現中風徵兆,但卻沒有立刻到急症室求醫;六成八人未有在病發後三小時內求醫,當中更逾三成人在一日後纔到急症室。被問到不立刻求醫原因,三成一受訪者指希望加以觀察情況以待好轉,一成四人則稱向診所求醫,五成三人病發後平均需要七點七小時才送抵醫院。調查又指出,曾聽過中風資訊及曾中風的患者,會較有意識求醫。

設計圖片

七十三歲郭先生上月突然身體無力、口齒不清,幸得家人及時發現三小時內將他送院,翌日已可正常活動。至於今年三十六歲,任職音樂教師的歐先生去年十一月初出現暈的病徵,右邊身體乏力,他以為是運動後疲倦或傷風感冒導致,但之後其妻發現他口齒不清,才即時將他送院。他因延誤就醫,康復進度亦較慢,經過數個月的密集治療,始能回復以往活動能力。

設計圖片

學會倡設諮詢委員會

香港中風基金副主席蔡德康表示,中風後每分鐘會減少一百九十萬個腦細胞,故治療絕對是「分秒必爭」,又認為過去主要由民間推廣中風資訊,政府角色較少。香港中風學會會長李雷釗建議政府成立中風諮詢委員會,協調社會各持分者的教育工作,提升大眾的警覺性,包括「談笑用兵」的口訣。談是指說話有困難,笑是指面部表情不對稱,用是單邊手腳無力或麻痺,兵是「班救兵」。

另外,現屆政府大力推行「基層醫療」,其中一個重點項目為十八區地區康健中心,首個中心已在葵青區啟用。食衞局早前指,今屆政府任期內只能再有六個中心啟用,另外十一區則會先以地區康健站形式提供服務,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日再稱,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將會討論細節,之後便會在地區推展服務。

她說,葵青康健中心都會協助推廣及轉介病人至區內的網絡醫生接種流感疫苗。本年度「疫苗資助計畫」已開始,孕婦、五十歲或以上人士、年齡介乎六個月至未滿十二歲兒童、智障人士及領取傷殘津貼人士可獲政府資助接種疫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