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飲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室町時代(1338—1573),日本的禪僧為了能夠抵抗寒冷和飢餓,會將烤熱的石頭放在懷中,稱為「懷石」。茶室提供的簡單膳食,功能如同「懷石」,故名「懷石料理」。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7),中國人圍著八仙桌吃飯的習俗傳入日本,日本民族稱其為「桌袱(也就是桌布)料理」。江戶時代中期以後,工商業的發達帶來了餐飲業的繁榮,日本出現了宴席菜,也就是我們說的「會席料理」。日本料理是人們非常喜歡的飲食文化,逐漸成為世界的美食。

日本飲食文化主要劃分為主食和副食兩大部分。主食就是米,副食主要是指蔬菜和魚,肉食對於日本來說有非常特殊的意義,早在中世紀至明治時期的時候,因為日本受到了宗教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對肉食有很大的抵觸,直到明治以後才慢慢開始接受肉食。到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日本飲食文化開始呈現多樣化,麵包、肉類製品、乳類製品等出現在日本人的餐桌上,飲食文化中融入了很多西方國家的飲食。到了現在,日本飲食的特點更加突出,食料新鮮、油脂含量少、種類豐富、顏色鮮艷等成了日本料理的特點。

日本人在享用美食的時候也有很多講究,吃東西好比在享受熱水浴,既是享受,也可以鍛煉自身的修行。量少而精,既可以避免浪費,也可以讓人回味無窮。日本特有的飲食文化不僅傳承了日本人的精神,也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味道。

文/GSN(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