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ESR)

一般來說,風濕病患者特別是病情活動時,ESR是增高的,但反過來,ESR增高並不等於就得了風濕病。ESR在多種情況下都可增高,如貧血、感染或腫瘤等。其次,ESR可隨著風濕病病情緩解而下降,因此可作為藥物療效判斷指標之一。

類風濕因子(RF)

RF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很有意義,陽性率為60%~80%。但RF陰性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診斷,而RF陽性也不等於就是類風濕關節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約有5%的陽性率。此外,其他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血管炎等也常有RF陽性。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心內膜炎、結核等也可陽性。

C反應蛋白(CRP)

CRP是炎性反應性蛋白之一。風濕病活動時CRP普遍升高,與病情密切相關。但要記住CRP不是風濕病的特異指標,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傷等CRP也明顯升高。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

ASO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抗O」,很多患者以為抗O增高就是風濕,其實不然。抗O升高僅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至於有無風濕還需根據患者年齡和其他臨牀表現來判斷。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癥等也可發現抗O增高。

HLA-B27

HLA-B27是一個遺傳標誌物,90%以上的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陽性。但要注意的是HLA-B27陽性並不意味著患者就是強直性脊柱炎。普通人羣HLA-B27陽性率達5%左右,而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僅0.3%,即100名HLA-B27陽性的個體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強直性脊柱炎。況且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還有10%左右為HLA-B27陰性。因此,單憑HLA-B27陽性不能診斷強直性脊柱炎,而HLA-B27陰性也不能除外強直性脊柱炎。

抗核抗體(ANA)

ANA是風濕性疾病的初步篩選試驗,對風濕病的診斷極為重要。大部分風濕病患者可出現ANA陽性,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90%~98%陽性。然而ANA陽性也可見於少數正常人(尤其老年人)、慢性感染、肝病以及使用某些藥物。有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雖然癥狀緩解,但ANA始終陽性或滴度沒有下降,使其中部分患者一直擔心疾病沒控制,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應該認識到ANA與病情波動無關,ANA陽性或高滴度並不意味疾病嚴重。

抗可抽提核抗原抗體(ENA抗體)

ENA抗體包括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抗核糖體抗體等自身抗體,主要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亞急性皮膚型狼瘡(SCLE)、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硬皮病(SSc)、乾燥綜合徵(SS)、多發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自身免疫性風濕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其中抗Sm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標誌性抗體;抗RNP可出現在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患者的血清中;抗SSA陽性則可能提示乾燥綜合徵或亞急性皮膚型狼瘡;抗SSB是乾燥綜合徵的標誌性抗體;抗Jo-1是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的標誌性抗體;抗Scl-70是硬皮病的標誌抗體;抗核糖體抗體陽性則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雖然某種抗體陽性可能提示某種疾病,但不是絕對的。

抗心磷脂抗體(ACL)

ACL作為抗磷脂抗體綜合徵中的重要自身抗體,ACL陽性往往提示易發生動、靜脈血栓形成,腦血管意外發生率高達56%。ACL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密切相關,ACL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易出現血栓、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貧血等癥狀。ACL陽性的女性患者易發生習慣性流產。但由於實驗技術所限,ACL可出現假陽性,某些疾病如感染也可以導致ACL的暫時升高。

補體

補體的檢測項目包括CH50、C4、C3和B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補體水平降低一般意味著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而補體升高往往提示感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