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收納學,學會扔東西!

和大多數女孩子一樣,我也是一名「買買買」的重度患者。病情程度呢?

16年黑五

海淘,我花掉8000元快遞費,對,是快遞費。

17年海外度假4個月,我帶回來20隻大箱子,不得不扔掉了家裡一張大書桌才放下我的行李。

我給孩子買過9輛不同的手推車,實際上常用的只有一輛。

老大出生時囤積的紙巾直到老二出生也沒用完。

我本來是從小愛收拾的人,東西太多裝不下,我就買櫃子。櫃子放不下,我就把櫃子掛到牆上去。各種收納用品和技巧我都用了,可是家裡還是很亂。

生養孩子這幾年,缺覺、長胖、焦慮,你懂的。兩口之家變成三代同堂,摩擦衝突在所難免。生活和工作都在繼續,壓力越來越大。

有一天,老公突然跟我說:「我想搬出去住,這裡不是我的家。」我楞了幾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然後崩潰地哭了。我,這是怎麼了?

17年底一個半夜,正好看到朋友關於整理師的分享。第二天,我加入了這個隊伍,開始了「扔扔扔」的蛻變之路。

我扔掉了什麼?

我扔掉家中2/3的物品,1/2的傢具。

我辭職創業,推掉不必要的社交應酬,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我減掉5公斤脂肪,考取了整理師、潛水證,繼續讀書。

好運氣似乎隨之而來,創業之路總有貴人相助,家人的狀態也越來越好。

學會「扔」,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物品的減少和住所的整潔,它更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你是否也學過很多收納知識,購買了不少收納用品,可是家裡還是很亂?我要告訴你,即使成為收納達人,你的家還是不會整潔。你得忘掉收納學,學會扔垃圾!

好了,我來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扔東西的。

首先是扔東西的標準。兩條。

1.我喜歡、我需要、我適合。

這個判斷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我是從扔衣服開始的。因為衣服實在太多了,而且我的衣服我能做主。整理時才發現,我居然擁有這麼多被遺忘掉的新衣服。

然後是扔被子,因為被子太佔地方。當我把分佈在各處的被子全部放在一起時,才發現家裡有超過40牀被子,以及難以計數的牀單被套,甚至有的已經在櫥櫃裏靜靜地呆了10年。當我打開那扇許久未曾開啟的櫃門,裡面散發出的「腐朽」味道,我大概這輩子都無法忘記。我陸續扔掉了家裡所有的牀上用品,包括新的。因為味道、圖案、材質我都不喜歡,就全部換掉吧。

接著,再扔掉不需要的廚具,不好看的餐具,不想讀的書籍,不喜歡的裝飾品,不心動的收藏品,閑置的電器,多餘的收納品和櫃子、沙發、茶几。越扔越快,越扔越開心,家敞亮了,心也敞亮了。

到底是我佔有物品,還是物品佔有我?

我要什麼,我有什麼,在扔的過程中,我的內心越來越清晰以及確定。

2.「自己」和「當下」。

關注「自己」,而不是「他/它」;時間是「當下」,而不是「過去/未來」。

什麼是關注「自己」?很簡單,就是問自己是否需要,永遠不要去想「可能我媽需要」;或者把重點放在物品,因為「它還沒有壞」,或是「它很貴」。

做選擇的時間軸是「當下」。不要去想「萬一以後我瘦了就可以穿」,算了吧,捫心自問,當我瘦了,我會獎勵自己新的。前男友的禮物曾經對我很重要,但現在它已經完成了使命,我不再需要它。

我們在糾結的時候,往往會說「扔了好可惜」。「可惜」是什麼?是愛惜、珍惜。我對它置之不理,甚至已經忘記它的存在,這是愛惜的心情嗎?不如放過它,讓他物盡其用吧。

下面我來說一說扔東西的方法。

第一,由易到難,先完成一個小目標。

從簡單的小地方入手。一提到「從什麼開始」,往往最先躍入腦海的,就是自己最不想扔的東西。不如把自己在意的東西留到以後,先扔掉再怎麼看都是垃圾的東西。比如過期的食物。

根據時間確定目標。我只有半小時,不如整理一下手提包;我有半天,那可以整理一下衣服。

由個人空間到公共空間。先不要去管別人,高高興興整理自己的,千萬不要扔家人的物品。自己做好了,他們會慢慢改變的。

第二,逐類清理,知道自己擁有什麼。

按照物品分類而不是空間分割進行整理。比如衣服、書籍、日用品,而不是臥室、客廳、洗手間。

把同類物品全部取出放在一起。因為同類物品往往分散在兩個以上的空間,正是由於分散,我們不能掌握數量,這也是導致物品不斷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第三,猶豫不決,給你6個技巧!

1. 3秒考慮時間。思考太久,你就會有執念,會給這件物品腦補各種場景和附加意義。

2.閑置一年以上。閑置是最大的浪費!

3.沒有使用計劃。好,如果你說這件物品你需要,那你告訴我,你準備什麼時候用?

4.不會重新購買。假如讓你重新買,你還會買嗎?不會?那這件物品就不需要。

5.封存待定品。用不上且無法捨棄的物品,可以集中收納到箱子裏,經過半年以上未曾打開過,可以考慮扔了。

6.控制紀念品。有特殊意義的紀念品,要規劃好收納空間,一定不要溢出。

有了6個技巧,你還是 「扔不了」?實在扔不了,那就別扔了!不過我的經驗是,一旦我對它有了「扔」的念頭,以後只要看到它、想到它,就會覺得不舒服,遲早會扔掉它!

下面我通過扔衣服來說說扔東西的5個注意事項!

1.「自己全部的」。一定要預留足夠的時間,把自己所有的衣服拿出來,才能明確數量。強調:不要扔家人的衣服。

2.「非當季開始」。從非當季的衣服開始,因為在當下沒有迫切的需要,我們更能聽從內心的選擇。堅定地放棄那些不喜歡、不需要、不適合的衣服。

3.「不降格使用」。不要把不需要的衣服降格為「家居服」。第一,它的材質可能不舒服;第二,它的款式可能不適合;第三,不如贈與給需要它的人。家居服也要選擇自己喜歡的。

4.「舍不同於棄」。有人會說,扔了很浪費。其實現在有很多處理舊衣服的渠道,閑置出售、公益回收,或者身邊就有需要它的人。

5. 「悄悄地扔掉」。不要讓家人看見丟棄的物品,是一種貼心,更是為了不增加家人的東西。我猜大家有同樣一個母親,她會把你扔掉的東西撿回來至少一半。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他們值得更好的!

打開物品出口的同時,我們更要控制物品的入口。給你5個控制數量的建議!

1.不扔不收。收納用品就是一個反人類的發明,它會促使你入手更多不必要的物品。所以,謹慎購買收納品,最後你會發現,收納品也是不需要的。

2.先出後進。為了清楚知道物品數量,建議把收納空間做分割,不要讓物品溢出規劃好的空間,「1 out 1 in」。比如,我為了控制自己買襪子,所以放襪子的抽屜只有10個小格。要買新的?那好,先扔掉舊的!

3.絕不囤積。備用品餘量1/5時購買。現在電商物流都很方便,你需要的東西,很快就能到家。想趁折扣多買點?比起堆積如山的物品帶來的壞心情,不值得。

4.捨棄盒子。設置一個「Give away」盒子,每當出現不需要的東西放進去,定期處理掉。

5.三思而入。一定要確認需要,不是因為打折促銷;力所能及最好的,使用時間最長;因為好,纔要每天用;物品要配得上你,配得上這個家。

好了,我們來小結一下,扔東西的原則。

第一是認清自己。只扔自己的和自己能控制的東西,不扔家人的東西。

第二是活在當下。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扔掉「當下」不需要的東西。

第三是逐類清理。不要按空間扔東西,要回到物品本身,按照物品分類扔東西。

第四是忘記成本。吸氣之前先呼氣,這是生命的機制。佛曰捨得,有舍纔能有得。

夏天來了,建議大家一起「微」啟動——換季整理,從扔衣服開始,喚醒「出」的機制。

1.計劃半天時間,把自己全部的冬季衣物集中;

2. 按照「需要—適合—喜歡」的思路開始扔;

——扔掉發黴的舊衣服、有裂縫劃痕的破衣服、洗得很舊甚至變形的衣服,不合身已經不能再穿的衣服。

——扔掉一整個冬季都沒有穿過的衣服。

——扔掉顏色不適合、款式不合適、面料不舒服的衣服。

——扔掉不喜歡的衣服(如果明天去見男/女神,你會穿它嗎?)

3.扔掉總量3成以上的衣服,衣服永遠不超過收納空間7成;

4.下一個冬季,入手一件新衣服以前,先扔掉一件舊的!

有一句話,我們一起感受一下:

「你家裡的樣子,就是你生活的樣子。你辦公桌的樣子,就是你工作的樣子。」

有沒有衝動立刻整理一下家和辦公桌?

我想說:家的主角應該是自己,而不是物品;優化物品,也就是在優化自己。

擁有什麼、擁有多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我們所做的一切選擇,其實不是選擇要扔掉的,而是選擇要留下的。選我所愛,愛我所選,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處理物品有很多方式,但目的是讓它物盡其用。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