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and.jpg

 

如果你是抱著去看浪漫爱情电影去看《乐来越爱你》的观众,可能会得到以下的结果:你会讶异,因为这电影里的确有浪漫,也有爱情,也有喜剧成分,然而却跟你所熟知的「浪漫爱情喜剧」扯不上边,你会看到心痛流泪,走出戏院却有种想要转头买票二刷再看一遍的冲动;或是,你就是厌世型的观影人,既然大家都说爱情很浪漫也有喜剧成分,所以你就真把电影当成了浪漫爱情喜剧来看,哼哼帅哥美女谈恋爱唱歌跳舞有什么了不起,又没讨论什么人生大道理,然后厌恶,继续厌世。

 

不,《乐来越爱你》并不只是一部浪漫爱情电影,爱情的确是最外层的包装纸,包裹著里面苦涩的梦想,以及比较严肃的歌舞片类型探讨。

《乐来越爱你》故事的第一层,就是爱情,为故事带来情节,为人物的相遇带来动机。一个故事如果单讲爱情,结果一定只有一个,那就是「很无聊」。当然,纯爱电影流行了一阵子,也很快就退了流行,因为太过虚无,没有重量,永远只适用于青春。一般爱情故事都会加入其他元素:家庭、朋友、事业、性。一个爱情故事要精采,那它必须很复杂,爱情像是个引擎,给角色动机,赋予他们动力。在《越来乐爱你》的故事里,爱情创造了情节,让故事得以前进:米亚无意间遇见了赛伯,两人陷入爱恋,他们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两人互相鼓励,然而现实让相爱的两人被迫分开,「我会永远爱你」成了两人分手的句子。多年之后,两人再度重逢,他们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梦想,米亚已嫁做人妇,有幸福的家庭;赛伯却依然单身,过著自由的生活。两人相遇,没有哭天喊地,只想起了当初如果人生照著他们的期待走,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幸福。而这一切,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

 

作为一部「浪漫爱情喜剧」,《乐来越爱你》里的爱情,绝对是不合格的,因为它的爱情不完满,是遗憾。浪漫爱情喜剧,怎么没有美好结局?

 

所以,爱情绝对不是电影的主轴,那只是一个外表。

 

爱情作为情节的先驱,到了电影的后段,逐渐引领我们看到了第二层主题:梦想。而事实上,「梦想」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其实比「爱情」更加重要。开场的第一场歌舞──那场一镜到底,摄影机在高速公路车阵间穿梭,让我们看见车阵里的男男女女,为了一圆「电影梦」而赶往好莱坞,这些人多到连高速公路都塞车了(这当然是个夸饰法)。这首歌曲曲名为「Another Day of Sun」,旭日东升,又是美好的一天,我们拼命往梦想的方向前进,即使途中遭遇各种困难,但太阳升起,我们依旧充满希望。这段歌舞里,男女主角──艾玛史东与莱恩葛斯林──并没有出现,而是在最后,我们见到他们俩也现在这个追梦的车阵里,挣扎著,不耐著,却继续前进。这段歌舞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电影故事的主轴,其实是梦想,爱情其实次要。

 

《进击的鼓手》与《乐来越爱你》讲得都是梦想,那除了歌舞片的元素以外,有什么让《乐来越爱你》变得更独特?《进击的鼓手》讲得也许是一个鼓手迈向职业之路的故事(事实上也像是一个爱情故事),但《乐来越爱你》最核心的主题,其实就是「电影」本身。是的,这是一部讲电影的电影,只不过它不像楚浮的《日以作夜》直接讲述拍电影的过程,也不是高达的电影,以各种构成电影的元素,去讨论电影语言本身的意义与结构。《乐来越爱你》所讲的电影,除了追梦的电影人以外,当然还有提到电影片场的魔力──赛伯去华纳片场找米亚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制片厂里拍摄影片的段落(里面特别强调了现场收音,讲话必须小声,但事实上,现场收音是连呼吸都不能太大声),而最主要的,这部片要「讨论」的,其实是「歌舞片类型」。

 

歌舞片类型出现在19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当时美国经济崩盘,人民缺乏希望。歌舞片的兴起,正式因为这种如梦般的美好生活,让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人生几小时,随著优雅的剧中人一起唱歌、跳舞,短暂地逃避现实。而歌舞片的没落,除了一个影片类型的生命循环以外,最重要的是社会变迁,人们已经不需要这样脱离现实的影片类型。不过,电影人们永远难忘歌舞片的美好,许多导演都企图再造歌舞片,伍迪艾伦就曾经拍摄过《大家都说我爱你》,让主角在现实的街道上突然开始唱歌跳舞──让观众们好不尴尬,当然你是伍迪铁粉就会给他机会放水,但一般观众还是无法接受,怎么好端端一个人会突然在路上唱歌跳舞了起来!这个年代的观众,只要在真实街景拍摄的电影,就会很容易将影片中的一切与现实做连结,或是说,在这两个小时的观影经验里,观众的现实被电影中的现实给取代。现实人生里,如果有人在路上突然唱歌跳舞,应该会有人去报警吧?所以电影里人物当然也不该突然唱歌跳舞了起来,这样太不合理。

 

然而,《乐来越爱你》却成功地将歌舞片与现代生活做了完美的融合,既然歌舞只能存在于非写实的场景里,那么这部电影里正好充满了非写实的元素,也就是爱情与梦想。爱情与梦想,都会带给人幻想,除了第一场为全片定调的歌舞以外,其他几乎每一场歌舞,都是进入一个超写实的状态:女主角参加派对时的格格不入,一切都像是虚假;米亚与赛伯的恋爱状态,也是由两场歌舞来交代;最后米亚讲述自己姑姑在巴黎的经验时,也是进入一个独语的状态。歌舞取代的,都是主角在一个极端的情绪里,一个超脱现实的状态,因此──在你可以接受歌舞片的前提之下──歌舞场景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水土不服之处。影片当然也有很明显的致敬,如最后结束时的字卡,特别标明了「美国好莱坞制作」,这不止是对歌舞片致敬,而是对那个古典好莱坞的年代致敬,那时的电影技术还刚萌芽,好莱坞却早已开始为人类创造梦想。

 

当然,要融入现代人生活故事,当然也得做出适当的调整与修改。这部电影与古典歌舞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典歌舞片绝少有不完美的结局,而这部电影最后还是让我们见到现实的威力,让两人的爱情留下了遗憾。影片最后一段人生跑马灯,完全是一记最威的回马枪,打得人眼泪直流:是的,如果这个故事按著两个人的期待走,他们俩当然会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这样故事就不动人,因为我们都知道,生活从未跟著期待走。现代人需要的,已经不是逃避现实的幻梦,我们更需要的是认同,片中人与我们一样,为了五斗米折腰,为了人生奋斗努力、受挫,必须做出抉择,有时留下遗憾……这就是现实人生,我们观众们每天所面对的人生,而银幕上的人,就如同我一般。

 

其实,《乐来越爱你》虽然有柔软的爱情元素,但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却比《进击的鼓手》还更狠心,《进》片只是让角色受苦,《乐》却让观众切身感受到那种锥心之痛。

 

电影未必讲出了我们的故事,但我们却能够认同主角,为了故事而感动。对于一个会因为《乐来越爱你》而感动的观众,可能你只看到了第一或第二层,其实就已经够动人了;但如果你只看到了爱情与梦想,就把它归类在庸俗的小情小爱之中,那或许去看几部古典好莱坞时期的歌舞片,不要只看了一部《万花嬉春》就认为男主角绕著路灯转圈就是对该片致敬(或许是,但我们也看出了这个动作的不可取代性,因此电影里并没有安排雷同的歌舞,只以一个小动作轻轻带过,毕竟无人能取代金凯利,却也证明了雷恩葛斯林电影明星的地位──他就算做同一个动作,也跟金凯利一样,帅气又吸引人,只是唱歌不好听)。这部被诸多专业电影杂志与影评人同时选为2016年最佳影片的电影,绝对不是一部浪漫爱情电影,因为成功融合歌舞与现代叙事的元素,相信《乐来越爱你》还能名留影坛好一阵子,而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泽会因为这部电影,奠定他在影坛天才商业片导演的地位。

 

本文同步发表在台大影音Focus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