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是個溫和的人,偏偏就是在開車這件事上,膽子也太大了。不愛留足安全距離,在他看來一切只要按照現有軌跡運動就不會有問題。可是,現實生活中行人、車輛哪一個是函數圖?開車兩年了,雖然沒有過事故,可是有很多「差一點點」。原來我以為男人開車都那樣,偶然間坐了一次同事的車我才發現並不是的。我倆除了開車的事沒紅過臉,可是他不聽我的勸。關於他開車很猛這件事,坐過我們車的同事也跟我有一樣的感覺。他好像就更聽別人的話,我說他他就不願意聽。他也用知乎,想讓大家勸勸他。


車猛真的不等於不安全。

坐標北美,這裡的人開車,那叫真的猛,市中心四車道起步,我都快地板油了依然追不上前面的皮卡,高速限速110,我就沒見過有人車速低於100,市中心限速60,基本上所有人都開60-65,所以你可以發現,這邊的車流速度比國內高得多。

好處就是,你開車基本不用變道,因為基本不用超車。除非要下路口。大家車速都差不多,跟著車流開不會覺得慢,路上變道得人很少。

但是!這邊人開車猛歸猛,卻很守規矩。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stop sign,這邊很多比較小的路口是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的車要進入主道,需要在stop sign等主道的車走完,比如這樣

在stop路口的小白車需要給主道的車讓行,不管你左拐右拐,路權都是在主道的車上。我在這邊學駕照的時候,即使自己是主道,我都會減速,就怕路口會有車突然冒出來,最後教練都看不下去了,問我為啥減速,我說我在國內,經過路口都會被要求減速然後注意觀察,但是教練的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你有路權,所以別人在等你,如果你減速慢悠悠,那別人就等的更久,這樣反而誰都走不了。所以從此之後,我這樣的路口都是正常限速通過。換個角度想,每次我自己在stop sign等別人過去的時候,我也希望他們快點過去,這樣我纔可以走。

還有一點,就是變道。其實市區開車最常見的事故就是變道,國內很多司機,開起來那變道完全就是瀟灑自如,一路狂變。但是,這裡的人,雖然起步都是猛士,但是變道都是慫包,一個個打著燈,半天都不敢進來,所以如果有車要變進來,我基本每次都會讓他進來,然後他可能給我在車裡揮揮手示意一下。這裡考駕照,變道是路考科目之一,整個過程有嚴格的步驟。這是一個示意圖

注意第二步,check blind spot,檢查盲區,這個不是隻看後視鏡,我們這邊叫shoulder check,就是你的頭要轉到你肩膀後面去看盲區,在路考的時候,這個動作是要做的很誇張的,就是為了告訴考官,我有shoulder check。雖然平時我開車不會有那麼誇張的轉頭轉肩動作,但是轉頭去看盲區然後再變道是我肯定會做的,這也養成一個習慣了,不去看盲區再變道真的沒有安全感。

再比如,這個牌子

這是說這條路有學校,週一到週五,早八到晚五期間,限速三十,然後經過學校區域後會有一個school zone end的標誌。這邊很少有車在school zone開超過三十,因為除了這邊警察經常在這種路口埋伏之外,突然有小孩子跑出來都是很危險的。

這邊開習慣後,我每次回國開車都路怒,因為我根本沒有辦法理解,那麼寬的路,限速六十你開四十是什麼鬼!就因為這樣的慢車,我需要變道再超車,變道本來就不安全,我跟著你,你丫速度這麼慢,萬一我被追尾算誰的?每次我超過這種人之後,十有八九是個女司機,然後戴著墨鏡,戴著遮陽帽,包著頭巾,戴著手套,戴著防曬手袖,大姐,您這樣就別出門了行麼?手套多滑不說,您不熱麼?

開車重要的不是慢,讓行車變得更安全的不是慢,是遵守交規,開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

—————分割線—————

說完北美的開車猛士,再說一下英國的開車猛士。女票在英國讀書,我們一起經常租車自駕,其中也不乏幾次長途。

我本以為已經在北美開習慣了,來英國就是換成右舵而已,可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在英國人面前,北美猛士都是渣。

英國絕大部分的車是手動擋,就算租車,也很難租到自動擋,我在北美自己平時就開手擋,所以問題不大,但是英國給我的感覺都是大油門彈離合起步,平時市中心車速絕對不會低於限速,但是!和北美大部分城市不同的是,英國道路非常非常非常窄,路上大部分的車都是緊湊型車,雖然我們自己經常租的是福特嘉年華,但是我依然覺得隨時都會開到馬路牙子上,而且自己速度不敢放慢,因為後面的車真的跟的很緊,感覺自己要被逼死,就像這樣

看著不窄對吧,其實有時候還會這樣

試想一下,這樣的路,限速60km通過是什麼感覺。

其次,roundabout,環島。不同於北美的stop sign,英國習慣用環島來解決路口的問題,如果熟悉環島後,可以感覺得到其實環島的效率會高於stop sign,但是,你需要對環島中的路權有非常深刻的體會,比如這個

大家看看是誰的路權呢?(藍車需要等待綠車通過後再進入,因為綠車在環島裏,雖然藍車也在環島裏,但是他是要從第一個環島進入綠車所在的環島,所以綠車是有路權的)

反正我現在都有點懵,每次進環島都要深呼吸,除了這種小環島,還有大環島,像這樣

這種環島有時候是要配合紅綠燈使用,但是依然非常的迷惑,進入環島之後,還需要找到正確的車道並且配合轉向燈去示意等待在環島外的車輛。他們會通過你的轉向燈來判斷要不要進環島,所以,如果你當時大腦短路然後打著左轉燈其實是想繼續呆在環島裏,那麼在你左邊環島中等待的車輛會認為你要出環島,這個時候他就會加油進來,這種情況的危險性會在巨型雙環島被放大,我現在想到巨型雙環島,背後都有冷汗。環島內車速都快,環島外等待時間短,對路權有深刻的理解,這是環島暢通的關鍵,所以你在裡面龜速行駛會讓讓整個環島慢下來。

除了環島,就是普通鄉村道路

英國鄉村道路,路窄彎多坡到大,而且車速非常快,如果你喜歡駕駛,那麼手擋在這種路上真是永遠開不膩,如果不是要過彎,大家車速一般都在90-100km之間,雖然是單車道,但是我從來沒有超過車,因為追不上,記得有一次,大下坡接彎道,我速度110,前面是一個小麵包,丫竟然從頭到尾沒有踩過一次剎車,我和我女票在驚訝中看著他慢慢消失在我們視野。大家設想一下,在這種彎多路窄的單車道,你遇見一個慢逼車,那去超車其實是很危險的。

先說這麼多,飛機要飛了,等我降落繼續寫

—————分割線————

我來更新了,這兩天倒時差實在太累,大家放心,我並沒有飛去月球。

看到評論區裏大家對英國的環島很感興趣,其實理解環島後就會覺得其實沒有那麼恐怖,我就給大家非常粗略的講一下。

首先大家要知道,英國車是右舵靠左行,也就是說,左轉是小彎,右轉是大彎。

我們先來看看簡單的

環島中按照順時針方向,每一個出口都可以用數字表示,比如黃車要從第一齣口出去,藍車第二齣口。

我非常喜歡這種環島,因為非常直接。最左車道為只能左轉,右邊為直行。所以黃車打左轉向,在確認完環島右側沒有車,或者距離足夠的情況下,進入環島,然後轉小彎,直接從環島第一齣口離開,搞定!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左轉。藍車要從環島第二齣口離開,所以藍車首先確認環島右側沒有車,然後進入環島,再經過第一齣口後,打左轉向,然後變道進入環島第二齣口。

比這種環島稍微複雜一點的是這樣的

原理和前一個環島相同,只不過最左側車道可以直行而且左轉。這個時候對轉向燈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紅車左轉,所以簡單直接。藍車直行,所以藍車進入環島前不打燈,進入環島後,在經過環島第一齣口後,開始打燈告訴別人自己要從第二齣口離開,為什麼說藍車一開始不能打燈呢?因為如果第一齣口有等待要進來的車的話,他會通過環島內的車的轉向燈判斷對方的意圖,大家設想一下,假如有車在環島第一齣口等待進入環島,然後藍車想直行,但是藍車因為大意所以一開始就打了左轉向,那麼在第一齣口等待進入環島的車輛就會以為藍車和紅車一樣是要左轉,那麼他就有可能會直接進入環島,所以打錯燈是比較危險的。黃車因為要右轉,所以進入環島前就開始打右轉燈,進入環島後,他會全程打右轉燈,直到經過環島第二齣口,然後他會打左轉燈從第三齣口離開,這個道理和前面一樣。

我們下面來看一個更複雜點的

原理和之前的一樣,只不過這個環島比之前的要大,所以進入環島前就要進入正確的車道,而且,越大的環島車流量越大,車速有時候也會更快,所以對正確的轉向燈的使用有著比較高的要求。

大家可以多看一會,是不是感覺像鐘錶?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實這幾個環島的規則和中國的環島規則很像,只不過英國到處都是環島,路口基本能環島就不用信號燈。

今天先到這,明天再給大家看看雙環島和大環島,這兩個是英國比較特殊的環島。

———分割線———

稍微再給大家看幾個英國比較特殊的環島

就是這個,其實看上去恐怖,但是完全可以把它簡化成五個單獨的小環島。

是不是看到這個路標大家就清晰了

進去之後,只要按照正常環島的原則去行駛,還是可以出去的,就是要永遠記住,你右側的車有路權,也就是說,環島裡面的車始終有路權,然後你進去環島之後,路權就是你的,我有很多次走大環島錯過路口,就在裡面轉了一圈,轉回來發現特麼的又錯過路口了,所在再轉一圈,反正你只要環島裡面佔對車道,或者在最內側車道,就算一直轉都可以。


評論裏出現了很多地板油同門師兄弟,估計咱們也就能在網上碰個頭,反正現實中我一個沒見過。大家都有共性:懂交規,遵守交規,注重安全,長得帥。

也有評論指出我們沒快多少,其實咱也明白:

三個車道,兩個各排了4-5輛,另一個排了2輛,我跟在2輛這個車道,結果這前面2輛都是慢全第一,旁邊車空了,我纔跟著過線。

選車道一直讓我覺得這就跟人生一樣,太多不確定性,看著車少能早通過,其實是最後一個。但是我覺得我們擁有了最優先的車道選擇權,比在後面大部隊有更多選擇。

身在大部隊中大多情況下沒有選道的機會。

---------------------------------------------------------------

想不到這麼個回答會有過百贊。

天下苦秦久矣,大家應該受夠了這些:

幾車並行龜速攔路,任你2檔7000也過不去;

跳綠燈後打個飛機再起步;

紅燈停車,排第一的前面還有一個車位空著;

左轉待停掉頭的不往待停區開;

轉彎超車(這應該是上一條的原因);

轉彎不讓直行;

右轉往大了轉,左轉往小了轉;

並道你前方時不踩油門;

目不斜視的行人和非機動車;

騎線的傻子;

進入高速打著飛機加速;

等等等等等等等。。。。。。

還有一條我最無法理解,停車開門能不能不要蹭旁邊的車門!我一輛車20幾處擦傷!每次都是盡最大可能給旁邊車留出開門空間,但總有傻子撞我門!現在停車只停靠牆位置,還是有傻子懟車門!到底是為什麼啊!越是停的整齊越是容易受傷!我真的特別想知道這些傻子的想法!

---------------------------------------------------------------

原答案:

差點以為是我老婆在提問,這說得就是我啊。

打火就走,紅綠燈地板油,急剎,地板油降檔超車,轉速常年4000以上。

但是,我上車第一件事是安全帶,即使是臨時移車;

轉彎就差下車推行;

拐彎時搖頭晃腦,怕A柱擋視線;

十字路口從不超大車,怕鬼探頭;

前面有自行車或行人,從不催促,慢慢跟隨;

高速從不超速;

每天十分鐘,開車慫如狗。

如此開車6年15萬,只有違停一張,上海外地車高架違章一張,其他無任何違章。

開車沒有猛不猛,只有安全與否。開得快不一定危險,開得慢不一定安全。

至於開車吵架,有一次我繞路,路雖遠但是無紅綠燈,時間節省一些。我老婆就埋怨,她感覺時間長了。當時我兒子(4周歲)說:媽媽,別說話,是爸爸握著方向盤!

親兒子!


給他講個故事。一對夫婦打了一輛計程車,沒想到司機開車賊快。

兩夫妻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妻子開口對丈夫說道,老公,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姨媽說她想我了,今天要見我。

老公會意高聲罵道,快別扯犢子了,你姨媽都死了多少年了。

妻子說,所以說才奇怪啊!

司機聽了兩人的對話,冷汗都出來了。他從後視鏡偷偷看了乘客一眼,不自覺滴把速度降了下來。


哈哈哈,都被嚇到了吧!自古評論出人才!一個好好的恐怖笑話被你們玩壞了!

立多漢方玫瑰黑糖薑茶姨媽期姜棗茶沖劑薑汁飲品獨立包京東¥59.90去購買


電瓶車也是車。

我反而覺得…

如何讓相當一部分開電瓶車的人,知道開電瓶車很猛是很危險的事情比較重要。

尤其是闖紅燈…

昨天我還真是差點就撞人了。

我正常行駛過綠燈,一輛電瓶車上面縱向綁著五六米長的塑料管子,逆行加闖紅燈。

最後他的管子被我撞斷了,他和他的車沒事,我的車整個側面劃了長長的一道印子。

結果對方下來就吼我,要我賠他的管子,說我開車找死云云…

我還能慣這臭毛病?拉著不讓他走,然後報警。

大路口絕對有監控,我也有記錄儀,絲毫不慌。

等交警來了,看了看現場,根本不需要調監控,對方就慫了。

說自己是裝修工人,著急送材料如何如何,一天就賺那麼點錢如何如何…

交警看看我,我看看交警又看看他,嘿嘿,賠錢吧,前門加後門加後保,三塊油漆,1000塊錢。

他又開始哭訴,管子壞了自己還要掏錢,能不能便宜如何如何,最後自己開口說賠我300…

不好意思,真不能慣著你,一分都不能少。我管你一個月賺多少呢,那是你的問題。

我看著他東拼西湊給我轉錢的時候,心裡是非常自豪的。因為我用實際行動告訴他,自己犯錯是要承擔代價的。

今天損失1000塊,最多讓他一段日子稍微難過一點,卻有可能教會他不要再闖紅燈了。

那麼,將來他可能就不用損失自己的胳膊腿或者整條命…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讓他承擔責任其實是害了他。


我開車很快,但是不上山下場的時候,別人坐我車沒有暈的。

乘客會暈車的那種不叫猛,那叫菜。起步三點頭,拐彎猛加油


熟悉交規,經常看車禍視頻,6年接近20萬公里的駕駛里程,堵車時基本不會讓別人從我前面插隊,把控下起步節奏從我後面那輛車前面也插不進來。

只有三次違停的罰單,和兩次趕急事走BRT專用道的罰款,一共500塊,沒扣分。

事故只有兩次,一次路口坡道後面女司機溜車撞我,一次在立交匝道,一新手司機上路右拐拐大彎撞我後葉子板,其他沒發生過事故。

但是,我開車經常3000轉以上升檔,別人1小時的路我45分鐘跑完。

反過來,我爸我媽開車從來不超速,典型的你們嘴裡開車老實的類型,每人每年扣分18分打底,保險出險至少一次。

那麼,開車猛的標準是什麼?

我覺得應該是風險意識。

我開車快,但是到路口我一定減速;

旁邊有大車,存在盲區有鬼探頭可能的,我一定不會盲目超車;

市區車多,有急事需要來回變道超車,但變道我一定是能從後視鏡看到對方前輪才變道過去;

路況不熟的時候,導航一定是開著的,車速一定是留有反應空間和剎車距離的;

保險我五年沒出過險,但每年車損三者不計免賠必買,三者今年年買的是200萬的;

同樣是我自己開自己的車,我媽覺得我開車太猛太野,我廣東小夥計覺得我開的慢 。

問題應該是:如何讓開車不規範的人知道不規範的危害,包括但不限於快車道開慢車,亂變道,路口不減速,路口超車,不根據實際情況控制車速等。


在路上開車的駕駛員,通常可以大致分為三種,答主可以對照參考一下,看看你老公屬於哪一種,如果是「性能駕駛學員」的話,請給他打開B站給他播放每日交通事故集錦,每天教育十分鐘,開車疾如風。

第一種是「普通駕駛員」,

特點是駕駛經驗較少,駕駛過的車型也較少,駕駛技術方面沒有問題,但由於性格等各方面原因,在路上行車不緊不慢,有時候會低於限速,阻礙交通。談不上極為遵紀守法,但一般也不會隨意變道。

第二種是「性能駕駛員」,這類又分兩個亞種:第一種是性能駕駛學員(美國人叫這類人「performance student driver"),第二種則是真正的性能駕駛員

性能駕駛學員往往都是小年輕,囊中羞澀,駕駛經驗少,車型經驗也少,但雞血十足,看車言必稱馬力扭矩,零百加速,往往喜歡選擇那些價格較低,動力強勁的車型,或者購買一些低價二手車玩改裝。在街道上喜歡放飛自我,但是預判能力差,可能不遵守交規,也沒經歷過車輛失控和救車,因此也經常鬧出事故,堪稱馬路殺手。

他們在釀成數場事故之後,還沒闖出大禍或者把自己小命搭進去的話,可能會從性能駕駛學員畢業成為性能駕駛員。

真正的性能駕駛員往往是較有經驗的老司機,甚至賽車手。

他們懂車,懂車輛動力學,擁有較豐富的車型駕駛經驗,往往熟知前驅和後驅車型的失控模式、救車方法,可能喜歡玩卡丁車,甚至直接就擁有賽證。這類人在馬路上駕駛時遵紀守法,但對待油門卻是比較兇猛的,憑藉著強大的預判能力和對車輛的掌控能力,這類駕駛員在車流中可以做到既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又健步如飛,他們生怕自己阻擋車流降低交通效率,認為在馬路上開太慢是浪費別人的時間,而在馬路上亂開則是對公共安全的威脅,都是對社會的犯罪。

第三種,就是慫貨型駕駛員

限速120開70,限速80開40,限速60開35,慢到令人髮指,還經常快車道龜速,不打燈變道,開雨刷變道,甚至公然騎線行駛或逆行!

慫貨型駕駛員往往秉承」慢就是安全「這種邏輯並且常常認為只要自己比對方車速慢,那麼出事故都是對方的責任。這往往因為他們駕駛習慣極為差勁,沒有預判能力,沒有觀察能力,對車輛的操作極不熟悉,甚至眼神不好,也往往不懂路權、交通標誌等基本的交通行車規則。

其實這非常符合邏輯,對於一個眼神不好又不會預判又不懂交規的人來說,車水馬龍的街道簡直是危機四伏,唯有龜速行駛,才能確保萬一撞到什麼東西,自己不會死

這種駕駛員吧,堪稱和性能駕駛學員同級別的馬路公害,特別是當馬路上同時出現慫貨型駕駛員和性能駕駛學員時,那簡直堪稱災難。


小更一點我自己的開車習慣:

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獨自駕駛,不趕時間,心情舒暢時:絕對是車流裏相對比較快的那一類,即便是有時候開的是一臺143匹的弱雞小破車,綠燈起步3500轉換檔依舊可以在80%的情況裏甩開第二臺車老遠,綠燈時間很短的掉頭會故意開到虛線標線最前端掉頭,給車後留出足夠虛線滿足另一臺車的掉頭空間,迅速加速離開掉頭路口以幫助提升掉頭容量;但全程保持防禦性駕駛,不會採用進攻態勢。有車加塞時,會主動讓一臺車插隊,但絕不讓第二臺車插隊,跟車距離很緊,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二種,車上有乘客,此刻絕對是佛系開車,一方面會要求車裡所有人系安全帶,包括後排,另一方面,除了不會低於限速太多以外,加速、剎車都很輕柔,全程防禦性駕駛,全程預判在線,杜絕急加速和急剎車,2000轉~2500轉換檔。坐過我車的大多誇我開車很穩。

第三種,獨自駕駛,趕時間,心情煩躁時(性能駕駛學員模式開啟):這種情況不多,但一旦發生,我可能會把賽道上的一些技術帶到馬路上,比如起步全力加速、大力剎車、紅線換檔、極限響胎過彎(保持在甩尾或推頭的臨界點,但也多次出現過開著老款後驅跑車甩過彎道的情況)、地板油撓胎起步,鳴喇叭催促顯著低於限速的前車,此刻只有我插別人隊的份,別人休想插我的隊,這種情況下我的駕駛風格攻擊性極強,相對不怎麼考慮防禦性駕駛。這種駕駛方式在理性上看是危險的、不負責任的,應該盡量消除。


去美國自駕,路上全是120+的車,1/3是老頭老太開的房車、jeep,包括大卡車,都是100往上。但是開了2000公里左右,只看到一次重大車禍,還是單車自己蹭高速中間護欄。

都猛,但是都守規矩,不瞎變道,為別人著想。所以比較安全。

中國,有時候你開再慢,都沒用。

你想想,限速120的車,為啥儀錶盤速度能給你展示到240-300呢?車的性能肯定是能hold住120限速,快速路80限速的。關鍵在於你和車的溝通,你的操作發揮他的性能,而不是去對抗他的性能。

開車過程是,掃各種信息,排除危險就劃掉,抽出注意力。有危險就重點關注並提前防禦。就是這麼簡單。

還有,起步你不快速低檔位提到行駛速度(無論40-80),磨磨唧唧幹嘛呢?是善待發動機呢,還是為了省油呢?都不成立。


我也是這種情況吧,縣區到市裡全程80限速,我一般就是壓著限速開,遇到前面慢車了就切個道,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盡量不降低車速,這就造成了我會在兩個車道之間來回穿插。

雖然我很規矩的提前打燈,反覆觀察確保車距了,但是媳婦就是認為我開車快不安全。

無解。

對了,我還喜歡和加塞狗擠車道不讓對方如願,遇到遠光狗會罵幾句,媳婦這會就說,你有路怒症,開車不安全。

我能有什麼辦法……

我一直看交通事故video的


這篇答案,我想從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說起,不過和開車無關,和騎自行車有關。

一、

小時候我是特別喜歡騎自行車的,最早騎童車,還蹭我媽的鳳凰騎。後來我媽答應給我換車,買了一輛山寨變速軟尾(帶前後避震)車。當我騎著車滑行到小夥伴身邊,抱死後輪停在他們身邊時,他們眼睛都直了,我就是整個小區裏最靚的仔。

從26鳳凰騎上變速車的感覺,如果非要形容的話,就像開了多年的卡羅拉,突然開上了某542品牌的SUV(不是黑哈),終於可以瘋狂飆車了。當時小區裏時不時傳來我那26*1.95齒胎嗡嗡嗡的雜訊,這是我用30Km/h巡航的速度。

家長都會告訴我,慢點騎,注意安全。我總是不以為然。另外,什麼護具都不帶,當年哪有帶頭盔帶手套的道理?

二、

那是暑假剛開始沒多久,上午去找同學玩。從同學家出來,心情那叫一個美。又著急從他家回自己家,車子蹬的那叫一個快。總之一路上車速就沒低於25km/h。結果那天運氣非常差,本來我是想從機動車道回到非機動車道上,就看準一個出口,以很高的速度猛蹬。結果令人沒想到,這個出口在修路的時候是有高差的,非機動車道比機動車道高出了4cm,所以後果可想而知,直接一個側摔我就摔那裡了。

當時可能是摔倒的時候右手下意識撐了下地,爬起來以後突然覺得右手發麻,用不上力了。忍著擦傷,把車子扶起來,龍頭掰正,忍著疼,慢慢地騎回了家。當天下午就被家長帶著去醫院,一照X光片,手腕骨裂。捱了一頓說,胳膊也打上了夾板。連電腦都玩不了。而那輛車子,在下房裡再也沒碰過,副把上的擦傷赫然在目,蒙上了一層塵土。

三、

上大學以後,我纔在同學的帶領下逐漸拾起騎行。騎行從一開始又是山寨車開始,逐步走上了正軌。慢慢知道:以前騎過的軟尾就是垃圾,副把並沒有什麼用,齒胎壓馬路除了嗡嗡嗡以外就是垃圾,變速器SRAM和禧瑪諾纔是大品牌,而且高端低端手感性能差距巨大。正確的坐姿非常關鍵,騎行必須帶頭盔和手套,摔車千萬不能用手去撐地而是要攥拳用身體去化解衝擊,另外在複雜路面一定要減速多觀察,市區騎行要多注意汽車,提防開門殺和大貨車內輪差。等等。

後來騎行,我同樣是騎30km/h,但和小時候不同,我擁有了更好的車子,更多的護具,以及更加謹慎的頭腦。

四、

在330多個答案中,我可能沒有很長的駕齡,僅僅10年而已。

實際駕駛經驗不多,也就是個七八萬公里吧。沒去過西藏,沒經歷過太極端的天氣與路況。

拿本前幾年的時候,開著一輛0.8排量的QQ,總想著在市區超過奧迪寶馬,以此為榮。

也曾回想起小時候所經歷過的慘痛教訓,擔心自己逐漸膨脹。

對於題主老公開車的問題,我有幾個觀點:

一是看什麼車。開QQ的時候我覺得我日常跑60已經很猛了,後來換車以後覺得,60真的對於A0級及以上級別的車來說勝似閑庭信步。

二是能開新車不開舊車。同樣級別的車,新車一定比舊車安全。現在十萬塊錢的家用轎車,一定比過去的老捷達老桑塔納安全。除非是對老車有獨特的情懷,否則有能力的話,還是儘可能去選擇近幾年出廠的新車型吧。

三是既然喜歡開快車,就要多培養自己的反應速度和動態視力。這兩個指標,人與人差距巨大,男比女普遍要好。男生打籃球,踢足球,打CS等等,對於反應速度和動態視力都有幫助。我在以前的答案裏說過,家母熱愛乒乓球運動,從小受過半專業訓練,現在和朋友打球,也是對抗非常激烈的那種,經常參加各種比賽。因此她在開車方面,非常果斷利落。

四是我敬重開車快的人,但一切以不違章為準。一去檢車,動輒20多個30多個超速那種人,非蠢即壞。現在我在路上開,能快不慢,在安全的前提下,儘快達到這段路的法定限速。開車連公交車速度都比不過,甚至還沒有電動車騎得快的,趁早賣車算了。

說了這麼多,路過的覺得認同的點個贊再走。有不同意見的,歡迎友好提出不同觀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