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猩紅熱,相信很多家長並不陌生,因為它是小兒常見的疾病。猩紅熱為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經由空氣飛沫傳播。其癥狀表現為發熱、咽喉腫痛、全身瀰漫性猩紅色皮疹等。中醫稱為「丹痧」。

  猩紅熱屬於鏈球菌感染疾病,治療時一般使用對鏈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等,如果對青黴素耐葯,可選擇頭孢三類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頭孢他定等。如果鏈球菌引起腎臟病變,除了抗生素治療外,還要運用利尿葯、保護腎臟葯及激素如強的松等。患上猩紅熱需要注意休息,隔離治療,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維生素。如果經過正規抗生素治療後,沒有引起短期併發症,那麼一般沒有太大問題。如果併發重症的肺炎或腦炎,就比較嚴重了。另一方面就是免疫反應,如果沒有引起相應的免疫癥狀,如腎小球腎炎、風濕熱等,也不需太擔心。

  猩紅熱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發病人羣主要為5-15歲的青少年。小兒容易患上猩紅熱,主要是傳染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般隔斷了傳染源,這種病的發病率會大為降低。猩紅熱的病菌存在於病孩或帶菌者的咽喉部,通過帶有病菌的唾液飛沫進行傳播。同時還可以通過病孩接觸過的用具間接傳遞給其他孩子。少數情況下,病菌尚會通過皮膚傷口進入體內,引起外科性猩紅熱。

  如果孩子平時不注意衛生,且身體抵抗力、免疫力比較弱,不小心接觸到感染源,則容易感染猩紅熱。這也是猩紅熱偏愛兒童的原因。同時還需要了解一個問題,溶血性鏈球菌在年長兒體內會引起猩紅熱,而在年幼兒身上則會引起咽炎、扁桃體炎、皮膚化膿病竈,實際上這些都是沒有皮疹的猩紅熱。

點擊頁面下方【瞭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猩紅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本病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常見,該病的發病年齡多在3-10的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正處於發育階段,免疫系統不太完善,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空氣的影響,而且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感,更加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該病的傳染源為猩紅熱病人以及帶菌者,該病多數通過呼吸道飛沫的傳播,此外,還可以通過已被細菌污染的餐具、玩具等傳播。

該病的臨牀表現為:發病突然,可見突發的發熱、畏寒、咽喉疼痛以及頭痛等類似於感冒的癥狀,但不同的是該病起病初就可見到咽部和扁桃體的明顯充血,舌逐漸發展為典型的草莓舌;12-48小時就開始自上而下(先出於頸部、然後胸部和腋下,最後發至全身)的出現猩紅色的小丘疹,呈雞皮樣,摸起來就像粗砂紙樣,壓之褪色,在皮膚的褶皺處可以看到密集的皮疹呈現紫色線狀,同時在口周會形成口周蒼白圈;皮疹消退是按照出疹順序消退的,皮疹消退一週後開始出現脫皮的現象,這個和皮疹的嚴重程度相關,大多數2-4周即可脫盡。

當您的孩子開始出現類似呼吸道感染癥狀的時候,應帶他去醫院做相關檢查(血常規、尿常規以及咽拭子培養)以確診疾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不要延誤病情。發病期間要根據患兒的不同病情給予相應的飲食,保證患兒的營養。還有一點該病痊癒後已或得較長久的抗菌能力,再次得病幾率很小,寶媽寶爸們不用過於擔心。

本期答主:王倩倩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猩紅熱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中醫稱之為「爛喉痧」。此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多見於冬春之際,多發於5~15歲的兒童,很多媽媽得知孩子患上猩紅熱後,不知如何應對和處理,甚至有些媽媽不知猩紅熱的發病特徵和預防的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瞭解猩紅熱是如何患上的以及它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吧。

版權申明:YUE健康系列內容,為觸點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