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门陈是中国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观 

陈朝后主陈叔宝之弟宜都王陈叔明,为江州义门陈氏的开派祖。叔明的第十代孙陈环为临海令,避难从吴兴迁福建仙游县,陈环之子伯宣从仙游迁江西庐山,伯宣之孙陈旺于唐文宗六年(832年)举家迁江西省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车桥镇义门村),为江州义门之开基始祖。 陈旺以孝道治家,撰家规,建书堂,义门陈氏日益昌盛,开创了十五代、3900余人聚族一堂,同居共炊、和睦相处的人间奇迹,是为中国文明家族、和谐家族、昌盛家族的光辉典范。义门大家族,立有严谨的族规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拥有学校、藏书楼、接待馆、医院、祠堂,置有林园和田庄三百多处,有生产生活的各项设施。特别是有着醇厚的家风,这里没有游手好闲的人,没有玩物丧志的人,没有不利世道人心的奇谈怪论,没有营私舞弊的邪念,“室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即使用餐,也是一 种高度统一而又谦和的行为。 整个大家庭分工细密、各司其事、井井有条。尽管子孙众多,却上下卑尊有序、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共建家族繁荣。义门家族重教兴学,培养英才,登科举,仕官吏者多达四百三十多人。义门家族成为中国古代聚族而居的家族制度的典型,这在古今中外家族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时称:“族聚三千口世间第一、居同五百载天下无双”。朝廷赐“义门世家”、“真良家”匾,这个的忠义之家自然成为芸芸众生仿效的光辉榜样。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自然引起朝廷的恐惧,宋嘉佑八年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太守吕海,县令穆珣率众官,奉旨临门,监护家族析产分居,义门家族分析为二百九十一庄,依派拈阄,加上官庄43处,共334庄,分迁全国各地的18个省所辖144县市。在元末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后义门家族又进行了第二次大分析。所有分析各地的义门子孙都在门首都挂有“义门世家”匾额。


二、义门陈是中国和谐文化的历史典范

唐宋时期的江州义门陈家族,从伯宣公举家迁居江州(公元731年)至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2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密的和谐大家庭,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震动朝野。义门陈氏世家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实践了儒家思想精华的大同世界,构建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古代家族式和谐社会,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有关专家定位为“中国和谐文化的历史典范”,在我国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义门”的价值,在于它有效地使用忠孝伦理的思想武器,控制住了众多的劳动群众,使他们守王法,纳官租,不敢犯上作乱代替官府,随时消解着统治危机。因此,江州德安义门陈氏不愧是中华和谐文化的历史典范。从“义门陈”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氏族公有制社会来看,从唐玄宗时期的始祖陈旺公开始到宋仁宗时期,历时332年,成功地实行了一个令人赞叹的美妙的大同世界,或桃花源式社会,这是一个不曾为马恩发现的真实的乌托邦。 “义门陈”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和”,也就是“和谐”。在这个观念上,中国的儒、道、释三家趋向一致,其涵义:1、自然界和谐,宇宙万物是和谐的整体;2、人与自然界和谐,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对立或人定胜天; 3、人与人和谐; 4、人的自我身心和谐; 5、在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时遵循“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原则。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季羡林提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思想应该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难题(战争、文明冲突、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的钥匙和指导思想。上世纪末,一些权威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以后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到中国古代的“普遍和谐”思想中求得启示。“义门陈”文化的研究就是为了宣扬和深化这一“普遍和谐”思想,为祖国乃至人类的未来作出贡献。


三、义门陈文化的核心一一“和”与“公”

和”与“公”,也就是“和谐”与“公正”。主要体现在孝义治家,耕读传家,贤能管家,家法严明,家事至公等方面。

1、孝义治家。

义门陈开基祖陈旺于公元832年因官置产于江州府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即车桥镇义门村)至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已数代同居五十余年,唐僖宗感其义聚一堂,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后裔许多家族匾称义门世家),并赐赠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上联意在赞美义门陈家族成员的优秀人品和“义”字精神。一层意思,皇上对义门陈家族旌表之贵与天同高,是至高无上、无比神圣的;二层意思,义门陈家族成员的“九重天”人品无比珍贵,值得皇上旌表。下联意在,自古以来,在人世间义门陈家族所践行的忠义、仁义、孝义、礼义、德义等值得世人敬仰传承。旺公及其子孙以孝道治家,撰家法,立家范,置田产,办书院,建立了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程度的义门大家庭。这个聚族同居的大家庭,同锅共灶,财产公有,共同劳动,计划消费,和谐生活332年不分家,受到唐宋(唐、五代南唐、宋)九任皇帝二十七次旌表,是世界家族史上令人叹为止观的奇迹,其中,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钦差大臣内侍裴愈奉旨赐联“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文彦博、范师道、吕诲等上疏,宋仁宗下旨分析,分成334庄,分至全国72州郡144个县市。原因:一是朝野太盛,恐造反;二是人口太多,难维计;三是文化最盛,作示范。最主要的是朝廷把一个样板家族分成334个样板家族,在全国起示范、辐射效应,利于天下的稳定。义门陈的孝义治家,集中体现在家法、家范、家训中,家中还专门建了“义门堂”,如十二则家范中规定:尊朝廷、敬宗祖、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孙、隆师儒、谨交游、联族党、睦邻族等,充分体现了孝、忠、义、德,义门陈把尊老爱幼奉为美德,至宋真宗天僖年间“古稀也,而逾百”即家族中七十岁以上老人达一百多个,是个长寿之家,家中建设了“寿安堂”专供老人活动。义门陈分庄后,各地子孙继承、发展充实了家法、家范、家训内容,使之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2、耕读传家。

义门陈家族,在唐宋时期是著名的“耕读之家”。这个家族男耕女织,共同劳动,以农业为衣食所系,维持正常生存,当时家族有田庄三百多处。而知书达礼、重视教育,是其兴旺发达的命脉所在。因此,既耕又读,“耕读之家”成了义门陈的传家宝。陈崇于唐僖年间任江州长史时,深知要搞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孝义治家的同时,还必须耕读传家。于是由家庭出资创办了高低两级学校,低级为“书屋”,高级为“学堂”。规定童子七岁入学,十五岁出学,有能者入东佳(即东佳书堂)后称东佳书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所私立大学(注:经日本专家论证,世界公认,已编入我国新辞海,比“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早五十年,比英国思想家莫尔设想的“乌托邦”早六百年)。同时创办了“学田制”,有学田二十顷,作为教育专项经费。可见义门陈当时“耕读传家”的盛况,北宋宰相吕端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曾赋诗《赞义门》:“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永清潭底观鱼变,东佳冈上听莺吭”。书院初始只收本族子弟入学,后来向外姓开放,好学有志者均可就读,成为江南著名的书院,获朝廷封赠。唐宋时期,义门陈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建有人文景观四十多处,自然景观十五处。如旌表台、御书楼、九里殿、钟鼓楼、百犬牢、德星堂、兰宫、五祖道院、永清池等。历代名流均到此地旅游、作学问,如苏东坡、朱熹、岳飞、欧阳修、陆游、文天祥、寇准、文彦博、胡旦、吕蒙正、吕端、晏珠等都到此地游学,留下三百多首灿烂诗篇,其中不少是赞美义门陈的。义门陈还是人才辈出的书香门第,唐宋时期出了3名宰相、18位朝官、29位京官、“八文龙九才子”、58位进士,403名举人,近现代历史上也有许多俊彦良才,著名人物陈独秀、陈潭秋、陈毅、陈云、陈赓、陈昌浩、陈锡联、陈可钰、陈铭枢、陈果夫、陈立夫、陈诚、陈布雷、陈寅恪等等,都是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子孙。

3、贤能管家。

义门陈家法中明确规定,家族当权者要“择公干刚毅之流,择廉谨才能之人、不限年月、不及长幼”,“若才能不称,仍须择人代之”,就是说对家族领导者一律实行荐贤任能,唯才是举,只论才干,不论长幼。义门陈任人唯贤,体现了家族内部的民主意识,也体现了家族管理的先进性、高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前后二百多年十四任家长的选用上,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而使家族久盛不衰。在义门陈家族史上主政较长的有陈泰三十九年,陈崇二十八年,陈旭二十六年,陈衮二十五年。义门陈大家庭三百多年和谐团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德才兼备,公正廉明,在十四任家长的主政史上留下了“政绩赫神州,英名炳秋千”的美名,陈泰被南宋状元陈亮赞道:一家之长,万机倾注,运筹帷幄,治理自怡,日迎车马,夜著诗书,名垂史册,功昭环宇。这足以说明义门陈历任家长素质之高。

4、家法严明。

义门陈在陈崇执政期间,制定了三十三条家法,十二条家范和十六条家训,被朝廷赞为治家的法宝,推荐给皇室家族和其他姓氏家族参照实行。家法是义门陈家族赖以发展的制度保障,是全体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家族的生息繁衍及发展昌盛影响重大,属于一种宗族法律范畴。家法的核心是忠义孝悌,家法中明确规定了族人言行举止的规则。族人该穿什么衣服,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要求,对那些没有遵守家法族规、行为不端的人,家法也有明确的处置措施,还设有专门的刑仗厅;对有功的人有明确的褒奖制度,实行“首功任能,惩恶扬善”的方针,在家族中注重树立正面形象,示范榜样,让他人来效仿,表现了家法恩威并施的特点。家法对家庭如何分层管理,建立组织制度,对家族经济职能方面,生活管理方面,婚姻教育方面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使族人方方面面有章可循。

5、家事至公。

史籍载: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宋太宗询问时任义门陈第八任家长陈兢:“汝义门所以义聚,何也?”陈兢答曰:“公也。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于是宋太宗御书“至公无私”四字以赐之。这种至公无私的精神,成为义门陈处理各种事物和内部关系的准则,形成了族产共有,家无私产,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无贵贱,平等公正的氏族公社。族谱记载:义门裔孙“三孝”(陈昭、陈显、陈颁)同登进士进宫,其母王夫人与宋仁宗之母李太后有段对话,太后问:“张公九世义居,陈氏何以十五世?”王氏回答:“张公‘百忍’,陈氏一‘公’”,太后问“公如何?”王氏答:“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这四句诗语是义门陈“至公无私,平等公正”族风的生动写照。而“藏获不入其门,鹰犬不为其玩,天文图纬之学,纵横权变之谋,佛逆桑门之言,商贾营贩之利,禁之不习,是以室无私财,厨无别撰,大小知数,内外如一”,充分体现了义门陈家族内部的“公”。



四、义门陈独有的陈氏家族精神一一义门陈家族创神州“十三个第一”

义门陈文化是世界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她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建设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义门陈家族在三百多年义聚生活中,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十三个第一”,令世人叹为止观,为之震撼!

1、这个家族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合居最长,人口最多,世上无双。

义门陈家族曾受唐宋时期九任皇帝二十七次旌表,从四十年代初至今,许多中外专家、学者、贤士对义门陈进行了深入研究,一致认为,义门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践行儒家思想的楷模,和谐社会的典范,文明家族的样板。义门陈世家,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陈伯宣举家迁居江州起,至宋嘉佑七年(1062)分庄止,历时三百三十二年,创造了三千九百余口,十五代人聚族而居的世界奇观。


2、皇帝为一个家族专门下旨分家,天下独有。

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文彦博、范师道、吕诲等上疏、论陈泰家朝野太盛,宜令分析,以保全之。七月仁宗皇帝亲旨,对义门陈氏实施大分析,将三千九百余口分迁全国七十二州郡,一百四十四个县,分析成大小二百九十一庄,至1063年3月分析完毕。


3、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千古一绝。

为协助护家看门,义门陈家族养犬一百,在古义门坊建有百犬食槽,因长期受义门陈礼义为先、孝道治家、重义尚德的教化影响,犬亦通人性,出现“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的绝观。此事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4、创立家法、家范、家训最早最完备,被朝廷在全国推广。

义门陈第三任家长陈崇认为治家之道必从孝悌始,鉴于当时家族子孙众多,已七代合居共灶。于是在公元890-891年间,先后撰写家法三十三条,家范十二则,家训十六条,以规范族人行为,维持家族和谐,保持义聚长久。自此,义门陈世守家法,诚奉家范,严依家训,忠孝传家,义风浩荡。古代其他姓氏也立有家规,但远不及义门陈家法完备,该家法成为我国古代家族法规的典范,唐宋时期,历任皇帝都推荐给朝廷官员效仿,并向全国各地推广践行。


5、创办东佳书院,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私立大学”,其藏书当时亦为天下第一。

陈崇在任江州长史时,深知要搞好修身、齐家、治国,必须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故于唐大顺元年(890)在义门东佳山下创办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家族学校——东佳书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私立大学”,具有完备的体制和较大的规模,其藏书号称“天下第一”,它早于“白鹿洞书院”五十年,是唐宋时期江南最著名的学府,是蜚声全国的藏书、求知、讲学及旅游胜地,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陈尧叟、晏殊、岳飞、吕端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三百余首宝贵诗篇。日本学者平阪谦二称东佳书院为“中国古代书院的一原型”。2009年东佳书院编入江西省高二语文教材首课。


6、最早设立“学田制”。

东佳书院办学最盛时,有教室三十多间,学生四百余人,为使书院能长期维持,义门陈家族决定设学田二十倾,作为教育专项经费,这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学田的地方,比英国设学田早七百年。


7、最早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

东佳书院设有高低两级学校,低级为“书屋”, 高级为“书堂”。义门陈家法规定,童子七岁令入学,至十五岁出学,有能者令入东佳(即东佳书院)。从七岁至十五岁,前后正合九年,均由“学田制”保障经费。“书屋”教育为“启蒙”,“书堂”教育为“应举”,由此形成了两级教学,适应了封建社会“科举制”的需要。


8、最早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首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义门陈家法中明确规定,男皆只一室,不得置外妾,这就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如有越轨,则受家法“剥落衣妆,归役三年”的制裁。


9、最早实行民主选举制,坚持任人唯贤。

义门陈家法规定,对“主事”(即家长)和“库司”(即主管家财)的人选,“不论长幼”、“择廉谨操仁怒者委之”,“择公干刚毅之流,能任其事者任之”,“若才能不称,仍须择人代之”,义门陈历任家长、财务主管及庄主等都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不论资排辈,而是选贤任能。


10、最早建立幼儿园,当时称“百婴堂”。

义门陈男耕女织,“都蚕院”是妇女们养蚕剿丝、纺纱织布的劳作场所,高峰时有三百多妇女在操作,家长们在旁边建了一个“百婴堂”,统一管护婴儿,只要婴儿饥啼,不论是否自己所生,妇女们都会主动哺乳,称为百婴同堂待哺,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大的家庭幼儿院。


11、最早建立敬老院,当时称为“寿安堂”。

北宋天圣元年(1023)义门陈第十三任家长陈蕴考虑家族老人越来越多,需安度晚年,于是建了“寿安堂”,专供老人休闲玩乐,室内设有琴、棋及文房四宝和简易健身器材等物。同时还建有“太学院”,专供在外为官之人告老还乡后颐养天年。


12、最早建立家庭医院,当时称“医俗院”。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义门陈第七任家长陈鸿主政时建起了“医俗院”,召各地名医荟萃于此,主要为家族人防病治病,同时也为外姓人服务,名噪六十余载,一九三九年被日寇所毁。


13、唯一被皇上批准铸造义门币,可上市流通。

在陈衮主政期间(912-942年),上奏皇上,家制铜币,得到批准,于是铸造了内方外园的铜币,且铸有“义门通宝"字样,可在国内流通,由此可见皇上对义门陈是何等重视。


五、义门陈氏家规

由《家法三十三条》、《家训十六条》、《家范十二则》构成,是一部完整的家族管理制度。其中“家法”侧重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是家族事务的具体管理办法,核心思想是“均等”、“和同”,体现了“一公无私”的本质与内涵,被当朝奉为“齐家”的典范;“家训”、“家范”侧重规范家族成员的思想,训导家族成员孝顺重亲、团结和睦、明德修身、禁绝非为,形成良好家风传承后代。整部义门陈家族规范集中体现了忠孝仁义的儒家理念,闪耀着民主和智慧的光芒,在维系陈氏义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内容至今仍然有借鉴意义。

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略)

义门陈家范十二条:尊朝廷、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孙、隆师儒、谨交游、联族党、睦邻里、均出入、戒游惰。

义门陈氏家训十六条

1、敦教悌以重人伦;

2、笃宗族以昭雍穆;

3、和乡党以息争讼;

4、重农桑以足衣食;

5、尚节俭以惜财用;

6、隆学校以端士气;

7、黜异端以崇正学;

8、讲法律以儆愚顽;

9、务本业以定民志;

10、训子弟以禁非为;

11、息诬告以全善良;

12、戒匿逃以免株连;

13、完钱粮以免催科;

14、联保甲以弭贼盗;

15、解仇忿以重身命;

16、明礼让以厚风俗。


六、义门陈特色典故及义门陈的美丽故事(见前篇介绍)


        由此可见,义门陈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不仅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借鉴,也为促进世界各地义门陈后裔友好往来搭建有效平台,以“万方和谐的历史典范,聚族同居的世界奇观”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义门陈旅游品牌,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作为义门陈后裔要顺势而为,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义不容辞,众志成城,为弘扬义门陈文化作出贡献。

           (编撰人:陈汀州)

一喷见效,狐臭立刻走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加管理员微信:chen70739837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