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於機核網,作者滄陌

在前幾天的任天堂 E3 特別直面會上,開場就是一段激烈的刀光劍影,伴隨著馬蹄聲響起的熟悉 BGM,隨即引出聯動《勇者鬥惡龍11S》(以下簡稱DQ11S)的全新參戰鬥士——「勇者」。

由於 《勇者鬥惡龍 11 S》 在 Switch 上的多次鋪墊與推廣。「勇者」這位新參戰鬥士登場時給我的感覺更多的是一種順其自然。同時伴隨著「勇者」的參戰。《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也算是達成了一項難得的成就及「一款作品同時集齊 DQ 與 FF 日式 RPG 雙壁」。

不過更加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在整場直面會接近尾聲時,壓軸登場的第三位 DLC 參戰鬥士——「班卓熊&小笛」。

一場直面會,兩位新鬥士,大亂鬥玩家興奮到呼吸困難!

相比起《勇者鬥惡龍

11 S》的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這隻看起來憨憨的大熊,揹包裏還有一隻鳥的組合一出場,更多會讓人產生一種茫然的感覺。

由於我是通過B站散人同學的直播間觀看的直面會。從當時直播間的反應來看。彈幕中飄過的大多是:「這是誰?」、「他憑啥參戰大亂鬥?」以及「不懂為啥又是第三方?萊克斯哭暈在廁所。」等等諸多質疑的聲音。

「萊克斯「表示其實我早已參戰!

因為本人恰巧對「班卓熊」的角色形象有所瞭解且有幸體驗過以其為主角的遊戲《班卓熊大冒險》,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的誕生。那麼如果你想更多的瞭解這個即將於今年秋季參戰的新鬥士,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提到「班卓熊」這名角色。首先就不得不介紹一下製作出這名角色的遊戲開發商——Rare。

Rare 是一家位於英格蘭萊斯特郡,特懷克洛斯鎮的電子遊戲開發商。由 Ultimate Play the Game 工作室的聯合創辦人斯坦珀兄弟於1985年創立。在創建初期,Rare 主要為 FC 遊戲機製作遊戲,早期的作品包括《R.C. Pro-Am》、《戰鬥蛙》、《巫師與武士》等許多知名作品。

Rare的"Rareware"商標的Logo。 (使用時間:1994年-2003年)
Rare自2015年開始使用的新Logo

Rare 憑藉其優秀的軟體研發實力可以說是得到了任天堂本社的諸多青睞,特別是其在 SGI 系統上製作的 3D 圖形,引起了時任任天堂第三開發部部長竹田玄洋的注意。於是在1994年,任天堂購入了 Rare 49% 的股權,成為了 Rare 的第二大股東。

自此 Rare 正式被任天堂招至麾下,從此作為任天堂第二方開發商團隊中的一員大將為任天堂旗下的家用機開發新的軟體。同時也標誌著兩者之間建立起了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

任天堂出於對 Rare 開發實力的認可,提出讓 Rare 從任天堂眾多的遊戲品牌中挑選出一個,並使用電腦三維技術來為其量身打造一款新遊戲。

Rare工作室的早期作品,從左至右依次為《R.C. Pro-Am》《戰鬥蛙》《巫師與武士》

斯坦珀兄弟和他的團隊經過幾番挑選,最終確定了「Donkey Kong(森喜剛)」來作為他們遊戲的主角。

而這款遊戲便是超級任天堂平臺上的初代《Donkey Kong Country》。作為一款3D建模的橫版動作遊戲,《Donkey Kong Country》不僅獲得了優秀的口碑,在全球範圍內熱銷超過800萬套,成為所有超級任天堂平臺遊戲中的銷量亞軍。(順帶一提,冠軍是《Super Mario World》)同時這個帶著紅領帶,喜歡香蕉的角色形象也就此成型,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此之後 Rare 又再接再厲陸續開發了兩款正統續作及幾款掌機平臺的外傳作品,使得《Donkey Kong Country》被打造成為了任天堂在歐美地區頗具人氣的一個系列。這樣的大 IP 戰略使得 Rare 在任天堂平臺推出的遊戲作品迎來了商業和口碑上的雙豐收。用現在時髦一點的話語就是成功打造了一個「森喜剛宇宙」。

美版《森喜剛國度》封面

而我們的主角「班卓熊」,就誕生於這個宇宙。

1997年11月21日,作為「森喜剛宇宙」外傳作品的《迪迪剛賽車》於 N64 平臺發售。作品有別於傳統賽車競速遊戲,創新性的引用了飛機,汽船等多種載具進行競速或地圖探索收集的玩法。同時可選角色除了熟悉的迪迪剛外其餘角色均為原創新角色,設定上是處於同一世界觀下迪迪剛的動物朋友們,其中就有班卓熊。

初登場的班卓熊還沒有他的貼身拍檔——那隻叫做「小笛」的鳥,針對班卓熊這一角色量身打造的新遊戲《班卓熊大冒險》直到次年才正式發售。

美版《迪迪剛賽車》封面
班卓熊在遊戲業界的首次亮相(上方從左至右第四個)

班卓熊在遊戲《迪迪剛賽車》中的形象

由 Rare 自己製作並發行的《班卓熊大冒險》是一部以《超級馬力歐64》為藍本製作的箱庭探索遊戲,Rare 從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動畫電影中汲取了諸多角色設計的靈感與技巧,並希望遊戲除了可以讓青少年獲得樂趣也能讓年齡更小的孩童成為作品的受眾。

遊戲的主要玩法是通過操作主角「班卓熊和小笛」,收集隱藏在地圖各處的拼圖碎片和音符。收集到一定數量即可解開謎題進入下一區域進行探索。本作由於新角色「小笛」的加入,我們的班卓熊可以進行短暫的浮空甚至飛行的操作,可探索的要素比之前輩《超級馬力歐64》要更加豐富有趣。

發售以後也是受到了一致好評,IGN 9.5分、GS 9.5分、MC 平均分92分的成績讓 Rare 看到了班卓熊身上蘊含的潛力。

之後,製作組乘勝追擊又相繼於主機 N64 和掌機 GBA 推出了遊戲的續作和番外篇《Grunty的復仇》。作品口碑與銷量雙豐收,一時把班卓熊的角色形象和影響力送入了一個高潮。尤其是在歐美地區的影響力,在當時絲毫不亞於馬力歐和索尼克,這樣的市場號召力自然吸引上了新的資本。

於是一場變故也在悄然之間發生,使得一路高歌猛進的班卓熊不得不面臨被雪藏的命運。

N64版《班卓熊大冒險》封面
《熊寶寶大冒險》(霧)

2002年9月24日,大土豪微軟宣佈以3.75億美元的收購價完成對 Rare 的完全收購,這意味著 Rare 從任天堂旗下的第二方開發組成員變成了微軟旗下微軟遊戲工作室的一員,並將專註為微軟的遊戲平臺開發新的遊戲作品。

當時正在為《迪迪剛賽車》開發續作的 Rare 工作室由於這樣的一場商業變化被迫對遊戲的發行計劃做出一部分調整。

原本的遊戲主角「迪迪剛」因為版權的諸多桎梏不得不替換為了「班卓熊」,遊戲名也從最初立項時的《迪迪剛賽車2》變更為了《班卓熊飛行員》。而且因為收購政策發生時,遊戲的整體開發進度已近尾聲,所以遊戲發售前推出的 DEMO 中存在著很多因為工期不足導致遊戲音樂出現噪音和畫面卡頓的惡性 BUG。

雖然這些問題都在遊戲正式發售後得到了修正。但卻使得班卓熊這個一直代表著高製作水準且深受青少年羣體喜愛的角色形象喪失了一部分公信力。Rare 出於無奈也只得將本作連同班卓熊的角色形象一同雪藏起來,本作的日版發售計劃也因此擱淺。

《班卓熊飛行員》經THQ發行登錄GBA,此為當時的遊戲封面

這一藏,就是整整3年。

由於加入微軟以後Rare的開發重心主要是為 Kinect 外設製作專用遊戲《Kinect 運動大會》系列。直到2008年才重新啟用了班卓熊這一角色形象,並製作了全新續作《班卓熊:神奇螺絲》登錄 XBOX 360平臺。

這是班卓熊時隔8年後的正統續作,同時也是班卓熊時隔8年重新回到日本市場。本作一經推出就收穫好評如潮,除了傳統的箱庭探索玩法外還能夠通過遊戲中的車庫對收集起來的各種零件進行組合改裝,從而到達地圖的更多地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作還曾發行過亞版,支持中文。目前也對應 XBOX 向下兼容,想要體驗本作的玩家可以通過 XBOX 遊玩到本作。同時 Rare 還針對第一次接觸「班卓熊」系列遊戲的玩家提供了前作的兌換碼。至此,班卓熊全系列完成了向 XBOX 平臺的轉移。

時隔八年後的系列正統續作《班卓熊:神奇螺絲》

隨著近年來「軟任大法好」的指導方針下,我們看到了《茶杯頭

》登錄 Switch,看到了 Switch版《我的世界》支持XBOX成就,看到了諸多遊戲實現了跨平臺聯機的構想。於是隨著E3直面會臨近,坊間也一直有傳言會有新的 DLC 角色代表微軟參戰這一次的《任天堂全明星大亂鬥特別版》來體現「軟任一家親」。

雖然說最能代表 XBOX 形象的想必還是威武的士官長,但如今我們梳理過班卓熊的身世後發現,他纔是那個最能勝任這名「外交官」的角色。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會選擇讓本是同根生的森喜剛來作為預告片的登場角色吧。

總之,歡迎回來,班卓熊。

原文:這熊到底啥來頭?它憑什麼代表微軟參戰大亂鬥?和你聊聊班卓熊的前世今生

From: 機核丨知識挖掘機

歡迎關注知乎專欄:機核丨電子遊戲救世界 機核丨不止是遊戲

歡迎關注機核網微信公眾號:gamecores

更多內容請訪問www.gcores.co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