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手機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大,手機即是一臺移動的計算機。如此一來,強大的後期處理功能會在手機上實現。

比如用手機和單反同時拍一張天空的照片。

單反呈現的只有藍天白雲和各種色彩光效。

如果用手機後期處理,那麼就可以加入一架飛機,加入外星人,加入太陽月亮星辰……

而且效果絕對逼真。

也就是說,單反能拍出什麼效果,手機就能通過後期做成什麼效果。無論是色彩還是光效還是細節。

雖然是假的,但肉眼看來就是真的。

到那時手機能夠超越單反嗎?


首先,引用我之前的一個回答。


手機上完成的一切在相機拍攝之後的後期都會完成。

多幀合成降噪----ps堆棧智能對象平均值(中間值)

徠卡調色----acr或lr或ps等等各種軟體

多幀合成模擬長曝----連拍ps堆棧智能對象平均值

hdr----直接調色硬拉或者hdr efex合成

人像虛化----ps摳圖光圈模糊或者前期直接大光圈擼

磨皮美白----提亮,畫筆,蒙版,印章工具

超採樣----縮圖導出

手機拍照只不過是將後期這個過程自動化了,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ai的發展很可能會革新掉攝影后期這件事,深度學習後機器自動就完成了lr粗調ps堆棧nik collection精調蒙版精調銳化降噪縮圖輸出這所有的工作。

手機拍照能不能媲美單反,可以說看你願不願意去做後期。攝影就是一個記錄+還原的過程,手機不過是將還原的過程自動化,但是自動化也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諸如託馬斯等等各位大佬會放出自己的圖來讓大家調色比賽,因為每個人對圖的理解不同,機器的理解可能和當時的環境,和你所想的也是有不同的,還原之後的結果就會不一樣。可能這麼一幅圖,你可能覺得前面是太陽將要升起,你也可以認為是側邊的光,也可以認為是背後的光。思路決定了最終這張圖給人什麼觀感。

手機拍照能不能媲美單反這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沒有任何一方有絕對的優勢,壓倒性的優勢。手機的便攜和自動化是單反短時間繞不開的話題。


我覺得這種提問本身就是非蠢即壞,無聊至極。憑什麼你手機拍了可以做後期我單反拍了就不能做後期?憑什麼認為在照片加一個外星人可以叫做逼真?憑什麼你認為手機可以通過後期添加色彩光效而我單反就不能?拿著一個單反談直出,拿著一個手機談後期,控制變數都沒做好做什麼比較。

何況,我說一個很少人關注到的而且稍微偏題的東西,為什麼在有了堆棧技術之後我們還要大底和高寬容度的底?為什麼在有了數碼後背cmos冷凍ccd之後我們還需要膠片?

大底和高寬容度的底是為了減少堆棧的運算量。中畫幅單張可能=幾張全幅單反堆棧=十幾到幾十張殘幅單反堆棧=幾百上千張手機堆棧。

而膠片在記錄色彩上,可以記錄更多數碼無法記錄的色彩。例如拍一個太陽下的一片冰川,膠片記錄的色階平滑度和色彩完整度是數碼(尤其是低端感光元件)無法比擬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和「如何看待照片做後期」這個問題一毛一樣,無聊,傻,蠢,萌。


在不平等的外部條件下,手機甚至不用後期就可以超過單反,比如隨便一張蘋果攝影大賽的作品輕鬆秒掉我閉著眼拿單反走街上隨便咔嚓的。

但是,近似的光影環境,水平相當的使用者,風格一致的後期手法,這種情況下,要是手機能超過單反的話,那全球研發生產使用單反的人腦子是有問題麼?

要是你那天你騎自行車超越一輛堵著的布加迪的時候,千萬不要想太多。


不存在的
哦,哦~一千年以後~
原圖差個十萬八千里,一張只能提供幾m信息的馬賽克圖怎麼修出幾十m的信息來?打個不是那麼恰當的比方,單車能否猛蹬幾下超越汽車的速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